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纪检监察的古代名言】中国古代廉政名言走进社区

时间:2023-04-19 07:03:5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廉政,是治国之道;廉洁,乃为官之要;道德,为做人之本。纵观中国史,历朝历代的盛衰兴亡,莫不与此有关。无论是掀开数千年的经、子、史书,还是翻开绵延炳焕的文学著述,都可以看到先哲们已有千琢良玉、百炼精金的论断。这些名言警句,可谓语不多而意无限,对当时乃至后世,都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有鉴于此,近日,中共绥德县纪委、绥德县监察委专门收集了35条上自先秦,下迄晚清的至理名言,划分成“为政治国篇、廉洁为公篇、赏罚改过篇、教育预防篇”四个板块,编汇成“中国古代廉政名言集锦”,并用书法的形式予以表现,展示在永乐大道上。

“中国古代廉政名言集锦”所录名言,寓于哲理,寓意深远,令人回味无穷,足以发人深省。这些名言警句,也足以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同时,从中汲取廉洁从政的精神力量。

一、为政治国篇

治国常富,乱国常贫。

【译文】安定的国家总是富强的,纷乱不安定的国家总是贫困的。——语出《管子·治国》。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译文】政事兴旺,由于得民心;政事不能实行,因为失去民心。——语出《管子·牧民》。

善政者恤民之患,除民之害也。

【译文】善于理政的人,总是体恤民众的忧患,消除民众的祸害。——语出(三国·魏)桓范《政要论·兵要》。

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译文】治理政务,首要的问题是公正无私。为政者品行端正了,下面的人谁也不敢不正。——语出《论语·颜渊》。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译文】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安宁。——语出《尚书·五子之歌》。

进思尽忠,退思补过,社稷之卫也。

【译文】做官时要位国家尽忠,休官后要想如何弥补过失,这样的人就是国家的栋梁。——语出《左转·宣公十二年》。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译文】居上位的人讲求诚信,下面的人就不敢不以真情待人。——语出《论语》。

乡原,德之贼也。

【译文】没有是非的老好人,是足以败坏道德的小人。——语出《论语·阳贷》。

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

【译文】处理政务的人应该去掉私心,私心不去,公道就不存在了。——语出(西晋)傅玄《傅子·问政篇》。

二、廉洁为公篇

临财莫如廉。

【译文】面对钱财,最好的办法是廉洁不贪。——语出(汉)刘向《说苑·政理》

能遗其身,然后能无私,无私然后能至公。

【译文】能够忘记自身利益的人,才能无私,无私就会大公。——语出(隋)王通《中说·魏相篇》

贪于近者则遗远,溺于利者则伤名。

【译文】贪图眼前利益就会失掉长远利益;沉溺于物质利益就会有损于名誉。——语出《晋书·宣帝纪》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译文】节俭是一切美德的共同标志,奢侈则是最大的恶行。——语出《左转·庄公二十四年》。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译文】一个人品格堕落和名声败坏的主要原因在于贪恋钱财。——语出《史典·愿体集》

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谋之;

利在一时勿谋也,利在万世者谋之。

【译文】不谋一己之利,而谋天下之利;不谋一时之利,而谋万世之利。——语出《格言联璧·从政》。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译文】为官要明察,办事要公平,立身要清廉。——语出(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公则四通八达,私则一偏向隅。

【译文】办事出以公心,就能畅通无阻;若私字当头,就处处碰壁。——语出(明)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体验》。

有公心,必有公道。

【译文】持有公心的人,办事必然公平合理。——语出(晋)杨泉《物理论》卷一。

三、赏罚改过篇

赏不加于无功,罚不加于无罪。

【译文】不要赏赐没有功劳的人,不要惩罚没有罪过的人。——语出《韩非子·难一》。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译文】处理政务的人,不奖赏那些对自己有功的人,不处罚那些和自己结下私怨的人。——语出《左转·昭公五年》。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译文】法律不偏袒贵族,绳墨不迁就弯曲的东西。——语出《韩非子·有度》。

法令行则国治,法令驰则国乱。

【译文】法令得以执行,国家就治理的好;法令松弛不严,国家就会遭到祸乱。——语出(汉)王符《潜夫论·述赦》

绳墨之起,为不直也。

【译文】绳墨的产生,是因为有不正直的木料。比喻人有缺点,要用正确的行动规范来约束。——语出《荀子·性恶》。

法无宽严,清者斯贵。

【译文】法律不在宽严如何,贵在能够施行得恰当。——语出(明)徐祯稷《耻言》。

夜觉晓非,今悔昨失。

【译文】早晨有过失,晚上就要醒悟;昨天做错了事,今天则应悔改。——语出(北齐)颜子推《颜氏家训·序致》。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看见人家有优点就要学习,自己有了错误就要改正。——语出《易经·益卦》。

痛莫大于不闻过,辱奠大于不知耻。

【译文】一个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不肯听别人的批评,最大的耻辱,就是恬不知耻。——语出(隋)王通《中说下·关朗篇》。

四、教育预防篇

矩不正,不可以为方;规不正,不可以为圆。

【译文】画方形的工具不准确,就画不出方形;画圆形的工具不精确,使画不出圆形比喻干什么都应遵守一个规则。——语出(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

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译文】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说服别人,只有宽宏的胸怀才能得到贤士,身体力行才能带动他人。——语出(宋)林逋《省心录》。

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译文】眼睛经常看到,耳朵经常能听到,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虽然没有学习,也会自然而然掌握。——语出《昌黎先生集·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

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译文】木材接受绳墨的纠正,就能变直,金属在磨刀石上磨过,就变得锋利。——语出《荀子·劝学》。

治之其未乱,为之其未有。

【译文】当局面没有发生动乱时,就要加以整顿;当祸患还未发生时,就要加以预防。——语出《战国策·楚策》。

寸火能焚云梦,蚁穴能决大堤。

【译文】一点火能烧毁很大的地方,一个蚁洞,可以使大堤崩塌。——语出(东晋)葛洪《抱朴子·备阙》。

惟正己可以化人,惟尽己可以服人。

【译文】只有自己品行端正,才能教育别人;只有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人信服。——语出(清)申居郧《西岩赘语》。

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

【译文】行为不端的人,就无法去纠正别人的错误。——语出(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绥德县纪委监委)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