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回忆初恋 回忆初恋的诗句

时间:2022-12-11 07:55:1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1998年底,钱钟书去世了。

丈夫和女儿都离开后,杨绛老师一个人在家。

就在此时,一个男人敲开了她的家门,此人白发苍苍,年纪已经不小了。他以朋友的身份常来陪伴,二人兴致起来天南海北什么都聊。

杨绛先生一开始很高兴,在这样一段日子里,有老友相伴,也能缓解一丝寂寞孤苦。

一日复一日,男人登门拜访的频率愈发频繁,直到有一天,男人走出杨绛的家门,杨绛先生看着他的背影,意有所指道:“我家的楼梯不好走,以后就不要知难而上了。”

男人的身影僵了僵,抖动着嘴唇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此后,再也不曾来过。

图|老年费孝通

前来拜访之人就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而杨绛此言的深意,却要追溯到二人年幼之时。

在江苏省吴江县有四户人家特别出名,他们别称“杨柳松柏”,其中的“杨”就是费孝通母亲杨纫兰的老家。

杨家最出名的就是做学问,当家作主的杨敦颐早年间中过举人,还曾出任过镇江学台。而杨纫兰更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她不仅是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的优秀女性,还创办了吴江县第一家幼儿园和第一所女性私塾,是有名的教育家。

1901年,杨纫兰和青梅竹马的费璞安结为夫妻。

费家不如杨家有钱有势,但是费璞安本人却是当地赫赫有名的大才子。

费璞安曾在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中获得生员资格,当时的清政府风雨飘摇,费璞并没有继续参加科考。

不久后便留学日本,在“教育救国”思想影响下,他攻读教育专业。

回国后,张謇邀请他任教于中国第一个师范学堂——通州民立师范。

1910年,这对夫妻迎来了他们的第五个孩子——费孝通。

费孝通自幼体弱、不爱说话,再加上他还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因此备受宠爱。但这种宠爱有时候都有些不讲道理、超出世俗的理解。

1916年,费孝通步入吴江第一小学读书,后来到了念中学的年纪,母亲却送他去了一所女校。

自小,杨纫兰便总是担心费孝通会受欺负,在儿子上小学的时候,和同学闹矛盾了,杨纫兰都要愁上大半天。到中学时,面对其他人家半大的小伙子和自家瘦瘦小小的儿子,她差点决定不让孩子上学,留在家里受教育。

好在,当时杨纫兰的至交好友在振华女中做校长,想到女生总不能欺负自家儿子吧,她便动用了关系,让费孝通成为了振华女中唯一的男学生。

图|杨绛

在这里,费孝通遇见了杨绛,他嘴里的“初恋”,也是他一生都迈不过去的情劫。

作为振华女中唯一的男学生,费孝通的日子并不如杨纫兰预期那般好过,可谓是度日如年。

女校的经历除了杨绛,没有什么值得费孝通怀念的。他经常受到学校其他女生的捉弄,走到哪里还会被一群人围观。

在费孝通上女校的初衷被挖出来后,同学们变本加厉,开始嘲笑他的胆小,男生的身份在这所学校里成了费孝通的罪过。

多年后,费孝通的夫人都曾对杨绛抱怨道:“你们女生好凶哦”,可想而知,费孝通的女校生活是多么得悲惨。

然而就在这段日子里,费孝通的生活却多了一件苦闷但又甜蜜的事情,他堕入了喜欢的深渊无法自拔。

振华女中的学生大多是本地的女孩子,但是却有一个女生和其他人不太一样,那就是杨绛。

和费孝通的腼腆沉默不同,杨绛外向开朗。她幼时便和家人不停搬家,先后在苏州、杭州、北京、上海等地定居。

杨绛生来就有一颗不拘于世俗的心,又被长年的搬家打磨,她古灵精怪、活泼好动,这也将她和振华女校其他人区别开来,闯入了费孝通的心里。

费孝通曾说,杨绛是女校里最洋气的学生。

当时的杨绛虽然和其他女同学一样爱捉弄费孝通,时常给费孝通画丑丑的画像,嘲弄费孝通的憨。

但是费孝通却不觉得郁闷,反而因为每一次杨绛的注视而感到开心。

果然,喜欢的人就连自己捉弄都是开心的。

1923年,费孝通实在忍受不了在女校的日子,他央求母亲为自己转学。

虽然舍不得杨绛,但是对于年少的费孝通来说,这一段还在萌芽期的爱恋并不能阻拦他的脚步。

转入东吴大学附属一中后,费孝通脱离了女校的地狱。

他才华出众,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校里是有名的大才子。二人这次分别,对杨绛的感情也被费孝通深埋。

1924年,14岁的费孝通就开始发表文章。谁也没想到,

年少时他最大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可后来却成为鼎鼎大名的社会学家。

命运可谓阴差阳错,费孝通总是会和自己喜爱的、渴望的擦肩而过。

图|费孝通

1928年,费孝通考入了东吴大学的医预科,而不是他梦寐以求的中文系。

祸福相依,虽然专业不如意,但是在这里,费孝通和自己年少的爱恋杨绛重逢了。

在大学,二人重续年少时的同学友谊。

杨绛还是那个活泼爱笑爱捉弄人的小姑娘,只不过更加美丽、更加夺目。而费孝通的爱意更是愈演愈烈,他费尽心思追求杨绛,体贴关怀、无微不至。

甚至不顾自己路途遥远,执意要从郊区到车站迎接杨绛。

这种追求既是“润物细无声”式的付出,也有雄性抢地盘的霸道。

由于杨绛年轻漂亮,大把的追求者抢着示好。费孝通害怕杨绛喜欢他人,便逢人就说,自己是杨绛的男朋友。

郎才女貌,二人关系又十分亲密,很快大家都将二人看作一对。

谎言说多了,费孝通自己也信了。他不仅以杨绛男友自居,还时常说二人是初恋、是命中注定。

那时,费孝通总愿意将自己青梅竹马的父母挂在嘴边,将自己和杨绛的缘分与父母的爱情相比较。

在日后提起来,即便二人都各自有了家庭,费孝通还会称杨绛为自己的“小女友”。

后来在记者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还说道:“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因为小女友看不起我。”

言下之意,杨绛对他的数次拒绝,成为了费孝通发奋努力的动力。可见,在费孝通的心里,杨绛的特殊地位。

图|费孝通

1930年,费孝通陷入了学医的迷茫期,他产生了和鲁迅先生一样的疑惑,学医治病救人,但是怎么医治愚昧、医治思想。

此时受到新思潮的影响,他渐渐对社会学和人类学产生了兴趣。

但是东吴大学的社会学并不是很有名气,于是下定了决心的费孝通转入燕京大学,改专业为社会学。

在社会学研究上,费孝通有着浓厚的兴趣和天赋,很快就展露了光彩。

虽然学业顺遂,他的情路却异常坎坷。费孝通和杨绛之间渐行渐远,他甚至不知道杨绛一直怀揣着对清华的向往,为了考入清华,杨绛废寝忘食。

杨绛到东吴大学读书并非是她本人所愿,她一心求考清华大学却没有考上,退而求其次才来到了东吴大学。

对于费孝通来说,这似乎是一种暗示。

钱钟书就如同杨绛魂牵梦绕的清华大学,费孝通如同退而求其次的东吴大学。

东吴大学留不住杨绛对于清华的向往,就像是费孝通怎么努力也留不住杨绛的心。

1932年,二人大学毕业,杨绛和费孝通到了分别的时候。

费孝通将自己的一片真心剖开来,向杨绛表白。

但是杨绛并不喜欢他,于是严词拒绝。在杨绛眼里,二人只能是朋友绝不会是伴侣。

费孝通一片痴心终成空,这一别,二人再无可能,因为杨绛遇见了自己命定的那个他——钱钟书。

钱钟书和杨绛在一起后,才子佳人的传奇故事在整个校园里流传,这段佳话也很快就传到了费孝通的耳朵里,他哪里会想到,杨绛这么快便芳心暗许,有了心仪的对象。

费孝通不相信,他给杨绛写了一封又一封的信,信中道尽自己的钟情、自己的不甘、自己的委屈。

杨绛的回信很快就到了费孝通的手里,杨绛坚定地表明自己对钱钟书的爱意,也表明和费孝通二人绝无可能。

一向怯弱的费孝通收到回信后,甚至跑到杨绛面前,表示自己这么多年的陪伴肯定要比钱钟书更适合杨绛。

但是不爱就是不爱,再多的执着都成了执迷不悟。

杨绛没有被费孝通说动,“你若再这样,我们就绝交。”

图|杨绛与钱钟书

费孝通知道杨绛的性子,这话说出来那便是真的,他不想放弃自己的感情,可也不想就此和杨绛再无瓜葛,最后只能满心纠结地离开。

或许是还怀抱着一线希望,1933年,费孝通考入清华大学的社会学及人类学研究所,成为了钱杨二人的同窗。

即便不成情侣,费孝通和杨绛幼时一起长大的同学情谊是不变的,杨绛依然当他是好朋友。而钱钟书也丝毫不计较二人之前的过往,他十分欣赏费孝通的才识,两个情敌渐渐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

1935年,杨绛和钱钟书正式结婚。

费孝通吞下自己所有的负面情绪,选择了默默祝福。

在心上人结婚后,他还曾屡次伸出援手,为这对夫妻提供帮助。

了解好友钱钟书的性子,二人一起外出时,费孝通都会提醒钱钟书,有没有给杨绛写信报平安。

看到杨绛为照顾钱钟书劳心劳力,他也会时不时地给杨绛带一些有趣的玩意儿。

此段姻缘无果,但是下一段姻缘却很快就到来了。

就在钱杨二人结婚之后,费孝通拜师史禄国,开始进修社会学及人类学硕士学位。

东吴大学的老同学发来邀请,希望费孝通能够参加学生聚会。

犹豫再三,虽然东吴大学承载了费孝通的伤心过往,但也是一段青春回忆,他还是决定前去。

这个决定,让他遇见了自己的姻缘。在这场聚会上,费孝通和妻子王同惠结缘。

二人虽然同时就读于东吴大学,但是在学校的时候王同惠读的是社会学,与费孝通的医预科专业不同,更别说当时费孝通执拗地追着杨绛跑,眼里哪还有他人。

王同惠倒是一直有听说费孝通这位大才子的故事,但也无缘结识。

在这次聚会上,费孝通对王同惠一见钟情,他想着二人既然是同专业的,那便用社会学问题拉进和佳人的关系。没想到在这个问题上二人意见不一致,到了学术层面,哪还能考虑心上人了,费孝通直接和王同惠争执起来。

谁也说不动对方,谁也不肯放弃。

就在这样子的争论中,这对“欢喜冤家”的故事展开了。

为了说服王同惠,费孝通借了笔记和书,王同惠也做了许多功课,二人对问题探讨地越深入,对彼此的了解也就越深。

王同惠被费孝通的学识、温和所打动,费孝通也被王同惠的体贴、周到感染,两个人渐渐走在了一起。

图|费孝通和王同惠

二人志同道合,王同惠陪伴费孝通进行了许多研究,这段关系抚慰了费孝通的心。他想和王同惠就此长相厮守,相伴白头。

1935年末,广西发来了邀请,希望费孝通能够对当地的少数民族进行调研。

广西地区少数民族众多,且当时少有人深入此地,如果能够进行系统学术地考察,对于中国的社会学来说将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费孝通十分感兴趣,王同惠也想陪着一起去。

但是孤男寡女,深入一个偏远地区,恋爱关系也挡不住世人的口舌。

为了能够一同前去调研,两个人决定在旅途前结为夫妻。

仓促结婚,费孝通甚至没能够为妻子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但是王同惠丝毫不在意,她还对费孝通说,这场旅途就是二人的蜜月,调研结果就是费孝通送给自己的新婚礼物。

此次调研的第一个目的地是广西大瑶山,而费孝通在到达此地后才发现,自己和当地人竟然无法沟通。好在王同惠很快掌握了当地的语言,成为了费孝通的翻译,帮忙搜集了许多信息。

1932年12月,二人要前往下一个地点进行调研。

就在此时,王同惠却被查出来怀有身孕。费孝通又喜又忧,他立即表示要把妻子送回家,自己一个人深入大山。

但是,王同惠拒绝了。这个时候,费孝通还有些语言不通,她不放心丈夫一个人。

夫妻二人谁也说不过谁,最后,还是费孝通妥协了。这次妥协,是费孝通一生最后悔的事情。

山路坎坷难行,怀有身孕的王同惠走起来十分吃力,而费孝通为了照顾妻子,也放缓了脚步。

二人越走越慢,最后没能跟紧向导,在茫茫大山之中迷了路。

夜色渐深,不知道方向的夫妻二人也不敢在山中停留,在盲目摸索之中,费孝通一脚踩在了猎人的陷阱里,身负重伤、动弹不得。

王同惠焦急不已,此时天彻底黑了,等那位向导来找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而在山里过夜又太危险了。王同惠干脆原路返回,想沿着来时的路找到村民,把费孝通救出来。

这一走,二人生死相隔。

图|费孝通和王同惠结婚照

王同惠留给费孝通的最后一个画面,是她带着坚定和勇敢的背影。

费孝通在原地等了许久,夜里的大山吹来一阵阵冷风,他的身体都麻木了,甚至感觉不到疼痛。但是王同惠久久未归,他只能撑起身体,一点点爬下山,沿路竟然找到了一户人家。

得救之后,费孝通央求当地村民帮忙找妻子王同惠。

七天七夜过去了,村民在一处悬崖下,找到了一个已经闭目的怀孕女尸。

此时距离二人结婚,不过百日。

二人结缘仓促、结婚仓促、就连离别都是仓促的。

费孝通受不了妻子和孩子离世的打击,数次自杀,但是未遂。

在第二次自杀被救后,费孝通觉得王同惠的灵魂可能还守在自己的身边,她还在保护自己。

抱着这个想法,费孝通不再自暴自弃,他决定将这次调研考察完成,他要对得起王同惠救下来的这条命,他要完成妻子的新婚礼物。

1933年,一篇作者署名为王同惠的《花篮瑶社会组织》在上海出版。费孝通全面介绍了广西大山深处瑶族的民族习性、风俗,并将之作为赠送给妻子的礼物。

此后,在“情”之一字上伤痕累累的费孝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学术研究之中。他不仅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本土毕业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硕士,还出国从师布·马林诺斯基,在英国完成了论文《江村经济》,成为国际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大家。

1938年,即便被英国方重金挽留,费孝通依然决定回国。

他怀着一腔爱国心,加入到了爱国运动之中,在云南大学任教,也在此地结识了孟吟。

孟吟当时刚从印尼回国,她是一个坚定的爱国革命分子,屡次参加革命运动,做出过巨大贡献。

费孝通初识孟吟,便被她坚毅的身姿吸引。

但是他不敢再踏入情网,王同惠临死前的背影反复出现在眼前。

图|费孝通、孟吟和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生合照

在大哥费振东的开解和孟吟的坚持追求下,费孝通渐渐松动了。

1939年,费孝通和孟吟正式结婚。

1940年,由于云南地区战火频繁、形势不好。费孝通夫妻二人只能搬家离开,在搬家的路上,费孝通喜迎第一个孩子。

那是一个漂亮、聪慧的小女孩,费孝通看着女儿的眼睛,为她取名为费宗惠。“惠”取自王同惠,表明对亡妻的思念和尊重。

孟吟欣然同意,她对丈夫这位已亡故的妻子十分尊敬,也感动于费孝通的情意深重。

即便在后来费孝通最艰难的日子里,孟吟依然陪伴在他的身边,二人相伴白头。

此后55年,孟吟与费孝通相携相依,载浮载沉,同甘苦,共患难,相伴终生。

1994年,孟吟去世。

如果说孟吟是费孝通生命中最感激的人,王同惠是最难忘的人,那么杨绛无疑是他最执着的人。

图|费孝通伏案写作

1998年,钱钟书去世后,全国哀悼纪念。

已经丧妻四年的费孝通又起了对杨绛的爱慕之心,可能这份爱慕从未被放下过,到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份执念。

费孝通到来时,杨绛一人独守着和钱钟书的回忆过日。在漫长的人生岁月之中,她选择自己一个人独居,翻译一些国外典籍、创作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虽然寂寥了些,但是有钱钟书留下来的过往故事,也不算难熬。

那时候,杨绛的朋友时不时上门拜访,费孝通并没有多突出。

在杨绛的家中,二人回忆过往,他看着杨绛,漫长的岁月在杨绛的脸上留下痕迹,但却没能抹平这个女子的本心。

费孝通眼里,年轻的杨绛和面前的杨绛合二为一,曾经无果的爱火再次燃起。

此后,费孝通来探望得愈发频繁,杨绛最初还当是老友叙旧,言谈甚欢。

但她是聪明的,伴随着费孝通的探访,杨绛感觉到这样的相处有些不妥。

正如杨绛所写的《我们仨》中的情意,她对钱钟书是此生仅一人,其他任何人、任何时候都闯不进来的。

她一人独居的生活不仅仅是对往昔的怀念,更是一种守护,表明自己与钱钟书长相伴的决心。

面对费孝通不加掩饰的意图,杨绛在他最后一次前来时,将人送到了门外。费孝通抬脚走下楼梯,杨绛就说出了前文那段“楼梯太高”的话来,其意不曾言明,但也再清晰不过。

费孝通又一次被拒绝了,即便两人垂垂老矣,即便相伴之人离开人世,二人也没有在一起的缘分。

“楼高”只是借口,不爱才是理由。

费孝通想通一切,终于放下对杨绛的执念,此后余生,只是老友。

图|费孝通和孟吟老年合照

2005年,费孝通的生命走到了最后,他临死前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告诉家人,死后要将自己的骨灰分成两半,一半与王同惠合葬,一半与孟吟合葬。

在料理完身后的事情之后,95岁的费孝通合上了双眼。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