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是与古今中外的圣贤交流的过程,读一本好书就如一盏亮丽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不同的是,各自的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务和方式相异,在各自岗位上,有的人终其一生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却在平凡的岗位上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步步攀升。
“工匠精神”“制造精神”这些鲜活的字眼,如今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手机、报纸上,它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这种精神又有何种强大力量?最近,带着好奇的心情我阅读了《工匠精神》一书。
它并不花哨的封面用烫金字工艺突显出了“工匠精神”这四个字。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倡“工匠精神”,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是时代的呼唤;是继承,更是创新。书中从工匠之魂、工匠之道、工匠之术等方面,告诉我们“工作不仅仅是一种换回物质利益的行为,它更应该是一种生命态度和价值的呈现过程”,告诉我们“打工的状态并不可怕,打工的心态很可怕”。读到这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同样都是每天24小时,为什么有些人日理万机,有些人却一件事都做不完?我觉得,工作方法很重要。工作本是一种修行,需要不断的付出,付出的过程不仅是学习的过程,更是积累经验、自我磨练的过程。把工作当做一种修行,能够实现自身修养和工作能力螺旋上升式的提升。优秀的人必然是调度能手、管理专家。他总是能不紧不慢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有条不紊,在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我听过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在寒冷的夜里,火炉熄灭了。一人抱着柴火,对着火炉叫道:“你什么时候给我温暖,我什么时候才会给你添加柴火。”这个人的想法当然很可笑:你不先给火炉添加柴火,火炉又怎么给你温暖?不过,现在我们身边不少人,跟这个抱着柴火却不肯给火炉添柴的人差不多。
比如,“拿多少钱,干多少活”,这是不少人在工作中的习惯思维。老板给多少钱我就干多少活,这样才不吃亏。“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真的就不吃亏吗?恐怕未必。因为即使真的把工资看作付出劳动的价格,也要明白一个道理:价格是别人给的,但价值却是自己创造的。价格和价值不会全然相等,“给多少工资干多少活”的人,失去的是自己在工作中发挥才干、挖掘潜能的机会,放弃的是迅速成长、持续加薪的希望。
凡职业都是神圣的,不分高低贵贱,我们都要敬爱它。而何谓敬业?梁启超先生在《敬业与乐业》一文中说:“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敬业会让人变得出类拔萃,不满足于普普通通的工作表现,要做就做到最好,才能成为企业里不可或缺的人物。超越平庸,选择完善,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一生追求的格言。
一个人只有抱着为自己工作的心态,才能心平气和的将手中的事做好,才会让大家承认你,领导欣赏你,最终才会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丰厚的物质报酬。必须热爱自己的工作,千万不能有怨言,怨言会扼杀人工作的激情和价值,工作无论大小,只要使自己由浮躁变为脚踏实地,由随波逐流,循规蹈矩变为积极主动工作,真正热爱企业、热爱岗位、敬畏工作,用正确的工作理念指导工作,那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每次读书,都能妙趣横生,并从中得到可贵的知识。吾持一颗笃定的心,多读书,努力做一个匠人,修一颗匠心,努力拥有内外丰盛的人生!
勇敢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