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理#
庄子说:“凡人的心、险于山,不识天”。
视野越低,就是因为认识不足,内心纷乱,所见世界错综复杂、多变。
但境界高的人,够聪明,心灵手巧,见世界简单,人也很单纯。
孔子说:“君子坦荡,小人长戚戚。”
聪明人,为人诚恳,做事厚道。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长久以来,其他人将给予相同的尊敬。但智者不够聪明,总是患得患失,不敢相信别人,满脑子都是算计。渐渐地,身边的人也会离开。
人生,往往是境界不够高的人,才会想得多,而境界越高,越简单,与他们相处得如沐春风。
1、不为名利所困。
庄子在《刻意》中说:“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人尚志,圣人贵精。”
天下皆利。人人重名、重名利,日久纠缠。
而且,高境界的人,就是参悟生命本质。懂得生命是一场红尘修炼,汲汲名利,终将一场空。
这次旅行的目的,就是让心灵更纯净。
庄子和惠子是要好的朋友,惠子当了梁国的宰相,庄子去看他。
有一人对惠子说:“庄子来代替了你。”
惠子听后惊慌失色,连夜派人将庄子带出城外。
庄子见惠子说:“有一种鸟,不是梧桐树不停歇,也不是泉的水不喝,也不是竹子做的食物。一只猫头鹰叼着一只死老鼠,看见它飞过来,以为是要抓住这只死老鼠。”
与梁国宰相的地位相比,庄子更重视彼此的感情。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活着,总要面对各种诱惑。五彩缤纷的色彩,令人眼花缭乱;高低喧闹的声音,令人眩晕;
各种味道的食物,令人口臭。名与利有物,奇珍异宝。都会使人心醉神迷,失去本心,从而忘记初衷。
境界高的人知道名利是一种心魔,如果执著它,就会陷入其中。
对于名利双收,要有稳重的心态,内心的自足感,才能有单纯单纯的自由。
2、不患于得失
这句话在《易经》里说过:“动则”。
人类只要活着,只要有选择,就有得与失。
它无法避免,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在很多情况下,人们的烦恼来自纠结的得与失。
要权衡得失,要做得最少,要得到最多。
期待落空之后,又是痛苦的。所以,患得患失,内心难以平静,很难体会快乐。
而且真正的高人,早已懂得得与失全靠天,尽人事,听天命。
处事处事顺心,自然不会有太多的麻烦计较,也就简单了。
这是一个这样的故事:
一天,庄子正在湖边钓鱼,楚国的两个大臣就到了庄子那里,要庄子到楚国去做宰相,辅佐楚王。
庄子对二人说:“听说你们楚国有一只神龟,过世时已有数千岁,被供奉于庙前。您是说我希望像这只龟一样被供奉,还是愿意像泥鳅一样活着在地上打滚?”
部长说:“那人当然愿意在土中活蹦乱跳”。庄子说:“那就让我在泥里打滚吧。”
在《庄子·让王》中,有云:“日出而入,天人合一,人与人与人之间,心与心。”
生活是一种不停地选择过程:自由选择逍遥江湖,就放弃了指点神庙的荣光;选择遵从本心的自在,就要舍弃外在的声音。
生活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不管得到或失去,外部的评价,在于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
聪明的人都有一颗平常心,不管得失,在他们眼中都是好东西。
3、无忧无虑地生活。
庄子曾言“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大自然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像面对生命一样面对死亡。
人类生在天地之间,和万物生灵一样,接受自然供养,符合自然的道法。
生命短短的几十年,如白驹过隙。
正因为生命如此短暂,所以我们对死亡充满恐惧。然而,圣贤早就参透了生死,无畏生死,才能从容洒脱。
庄子的妻子死了,庄子的朋友惠子来吊唁。
看见庄子正盘着腿,坐在地上,手打鼓,口中吟唱。
"惠子说:"你怎么会?你和妻子一个家庭,由你来打理家务事,抚养孩子。死的时候,你不该受苦吧?”
庄子说:“我本来也很伤心,只是觉得,人是从这天地的形气中变来的。
人类死亡后,将回归天地,并受自然灵气的滋养。仿佛回到了家,这本应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为什麽要伤心?」
庄子说:“人本无生死,形气相变”
万事都是一,生与死都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用平常的心态面对。从现在开始,珍惜现在,你就可以收获简单的快乐。
在《逍遥游》中,庄子说:“至人无己,神无人,圣人无名。
真境界高的人,都参透了人生路,过着一种极其朴素朴素的生活。
不要为名利所困,要有单纯的自由;
没有得失,只有一份单纯的快乐;
只为生死存亡而不忧愁,赢得单纯的幸福;
《道德经》中说:“万物之始,大道至简”。
一切最基本、最纯粹、最美好的东西,都是最简单的。只是单纯的才最真挚,最动人。
生命的前半程,是由简而繁的过程,人到中年,人生的下半场,也就是由繁归简。希望您我都可以不忘初心,简单随心所欲。
请您转发分享给身边的更多的朋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