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杨振宁过百岁生日,看到邓稼先写给杨振宁信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瞬间泪目。如果邓稼先能和杨振宁一样还活着该多好.....
24岁,他为祖国远渡重洋求学;26岁,学成之后毅然归国;34岁,他为事业隐姓埋名,苦苦探索;40岁,他成功为国家“放了炮仗”;62岁,弥留之际说自己“死而无憾”。
他就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终生心系家国,为了我国的核事业呕心沥血。他用一生诠释了“鞠躬尽瘁”,用实际行动书写了“中国脊梁”。
2021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35周年,让我们用文字,缅怀这位伟大的“两弹元勋”。
邓稼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出类拔萃的“娃娃博士”
1924年6月,邓稼先出生在安徽怀宁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翌年,他随母进京到父亲身边。
1935年,邓稼先考入志成中学,与杨振宁结为好友。读书期间,邓稼先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在北平沦陷后秘密参加抗日聚会。
1941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抱着为国多学本领、建设国家之志,1948年,邓稼先前往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普渡大学,在物理系攻读研究生。为了尽快学成回国,邓稼先废寝忘食学习,仅用一年多时间获得博士学位。就在获得博士学位的第九天,他拒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回国。
1950年,邓稼先回到当时那个一穷二白的中国,准备以身报国,为新中国而奋斗。
“为国家放个大炮仗”
1958年,钱三强与邓稼先进行了一次秘密谈话,钱三强用幽默的语气问他:“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调你去做这项工作,怎样? ”说完,邓稼先明白了,国家要他造原子弹。当天夜里,邓稼先辗转难眠,对妻子许鹿希说:“我要调动工作了。”妻子问他去哪里,干什么,邓稼先却只能回答“不能说。”他嘱托妻子“这个家以后就靠你了,我的生命,就献给将来要做的这个工作了!”
从此之后,他“消失”了,没有再出国,没有再发表论文,也没有公开做学术报告。彼时的中国几乎一无所有,要自主研制原子弹困难重重。邓稼先带着刚毕业的大学生团队,大部分时间扎在青海和四川的基地里,用算盘、计算尺和仅有的手摇计算器一遍又一遍计算。
六年后,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惊天动地的巨响伴随强烈的闪光,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但来不及庆功和休整,邓稼先又全身心投入到氢弹的研究中。
1967年6月17日,中国顺利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从1958年至1986年,我国共进行了32次核试验,其中有15次是邓稼先亲自指挥的。但在这28年间,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就连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时,许德珩甚至不知道是自己女婿带头研发出来的。直到邓稼先去世前一个月,绝大多数人才第一次听说了他的名字。
“来世还是选择中国,选择核武器事业”
作为一位成就非凡的科学家邓稼先却十分淡泊名利。
1986年,老朋友杨振宁来访,问起“两弹”特等奖奖金,邓稼先夫妇笑答一共获得了国家奖金20元,其中,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也十分热爱生活,爱好广泛。
他喜欢买书,爱看电影,常游泳、打乒乓,酷爱京剧,还喜欢下馆子。
但因为两弹研究工作,他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
1979年一次空投核弹试验出现故障,邓稼先坚持要实地查明核弹具体情况。作为科学家,他知道这个辐射有多厉害,但同时作为理论设计负责人,他必须去!不幸的是,不久后邓稼先尿液里查出了很强的放射性,各项化验指标几乎都不正常。
1985年,邓稼先被确诊为直肠癌,国庆节,邓稼先提出要去天安门再看一看。他好奇地问警卫员:“再过多少年我们中国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啊?”并告诉警卫员等国家发展更好了,让他记得来看自己。病榻之上,忍着极大的疼痛,邓稼先心心念念的还是我国的核事业。
1986年3月28日,邓稼先在病房里给同事胡思得写下便函,对中国核事业发展提出建议。因为身体虚弱,手腕无力,一百多字的纸条邓稼先写写停停,还需要妻子在身边不停为他擦虚汗。写完后,邓稼先让妻子尽快送出,叮嘱她“这比你的生命还重要。”弥留之际,邓稼先留下的最后一句话却是:“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病逝,终年62岁。消息传来,当时96岁的许德珩涕泗横流,亲笔题写了大幅白绫挽幛:“稼先逝世,我极悲痛!”
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一生至诚报国,用自己的年华和生命为国家核事业发展奠定基础。历史镌刻下了这个闪耀的名字,我们也将永远缅怀他!(文章整理自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