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传说二月初二是尧王的诞辰。这天一般处在惊蛰前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农耕在即,一切都是新的开始。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唐朝人把二月初二作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说这是“迎富贵”的日子,在这一天要吃“迎富贵果子”,就是吃一些点心类食品。
宋代宫廷在这一天也有专门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述南宋时,二月初二这一天宫中有“挑菜”御宴活动。宴会上,在一些小斛中种植生菜等新鲜菜蔬,把它们的名称写在丝帛上,压放在斛下,让大家猜。根据猜的结果,有赏有罚。这一活动既是“尝鲜儿”,又有娱乐,所以当时“王宫贵邸亦多效之”。
到了元时期,二月二就明确是“龙抬头”了。《析津志》在描述大都城的风俗时提到,“二月二,谓之龙抬头”。这一天人们盛行吃面条,称为“龙须面”;还要烙饼,叫作“龙鳞”;煮饺子称作“龙耳”、“龙角”;米饭称作“龙子”;面条、馄饨一块煮叫做“龙拿珠”。总之一切均取与龙有关的象征与寓意,寄托人们祈龙赐福、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明朝时,在二月二还增添了“熏虫”、“炒豆”的活动。《帝京景物略·卷二春场》中记载:“二月二,曰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熏床炕,谓之熏虫儿,谓引龙,冲、虫不出也帝京景物略。”《大同府志》中记载:“二月二日,各村疃社醵钱献生,谓之‘扶龙头’。提壶汲井水注之,曰‘引龙头’。”传说玉龙因不忍人民受干旱之苦,义助人民降雨而被玉帝所囚,并立下规条,只有金豆开花才会予以释放。人民因感激玉龙义举而齐集一起炒玉米,因样子像金豆开花而令看管的太白金星看错,因此释放了玉龙。而每年二月初二炒玉米的传统亦保留了下来。
清时期把这天称之为“龙抬头”的日子,因为农历二月初二正值“惊蛰”节气前后。此时春回大地,人们期望龙能够镇住一切有害的毒虫,期望着丰收。《燕京岁时记》中记载:“二月二日,古之中和节也。今人呼为龙抬头。是日食饼者谓之龙鳞饼,食面者谓之龙须面。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 为了让“龙”顺利地“抬头”,这天家里要停止一切家务,尤其是要停止针线活,免得“伤了龙目”;二月二龙抬头洗衣,恐怕“伤了龙皮”。月初一的晚上,家里有石磨的就要把石磨支起来,据说是为了不要影响了“龙抬头”,只有这样才能“细雨下得满地流,一年吃穿不发愁”。这就是“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民间还有“二月二,剃龙头”的传统。在这天,儿童理发,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保佑孩童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佛教经典中也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佛出生时传有九龙于空中吐水沐浴之说,在祗园前积成“浴佛池”,今遗址犹在也,后形成浴佛节,佛教徒以各种名香浸水灌洗佛像。由此可见,佛教中早已有龙能飞腾并吐水的记载了。关于司雨,佛经中指出是海龙王之职责,并不是所有龙皆可去行雨。
慈云大师于《天竺别集》卷上称:“得一滴水,散六虚以为洪流”,这是龙行云布雨之说明,龙并不是吸海水以降雨,而是以其神力加持一滴水成无数。
在我国禅宗大师六祖慧能大师的《坛经》中,有这样一段:
大圆镜智性清净,平等性智心无病,
妙观察智见非功,成所作智同圆镜。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
若于转处不留情,繁兴永处那伽定。
此处那伽是印度语,译成汉语就是龙。有人说,既然有龙,我们为何看不见?因为那伽(龙)常在定中,那伽定就是龙的大定。龙的能大能小,亹粗能细,能飞能游,种种神通变化,都是由它的定力所来,所以叫“神龙”。因此,那伽定就是指变化多端之意。六祖慧能大师曾降伏恶龙,六祖对龙说,你若是神龙,应当不但能现大身,也能现小身,如不能,你就不是神龙。龙不知是计,就现了小身,六祖又说,你不敢到我的钵里来。龙虽有很大的神力,但无明火气特大,它一下子就跳到了钵里,但它想再出去,可就不可能了,终于被六祖降伏了。
龙的天敌是金翅鸟,《长阿含经》中谓龙有三种难避之苦,其中之一即为金翅鸟所食,唯几大龙王能免。龙是金翅鸟的食物,为躲避其捕杀,龙王曾向佛求救,佛赐他袈裟披身,金翅鸟便不敢动,因其亦信奉佛法,由此与龙共成佛教的护法神。所以一直到现在,佛子们在午斋时,送出七粒米,一粒米变成七粒米,七粒米变成四十九粒米,变化为无量米,足够金翅鸟所食。
龙王菩萨曾对诸佛菩萨发愿:“于此赡部洲时降甘雨,生长一切树木丛林药草苗稼皆生滋味,令赡部洲一切人等悉受快乐。”
新春伊始,万象更新,今年的二月二在惊蛰和春分之间,正是大地之母孕育生命之际。此时不光庄稼需要滋养,许多小动物也在这时繁衍后代。二月二龙抬头作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佛教历来提倡放生行善,《大智度论》中明确表示:“诸余罪中,杀业最重,诸功德中,不杀第一。”《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说:“放诸生命……病得除愈,众难解脱。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众难。”
龙梦醒,天暖正早春,
龙抬头,填仓风雨顺。
龙尾摆,田间起花云,
龙鳞闪,五谷进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