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职场,不管是青年,中年还是老年,危机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老严是我曾经的同事,和我同属一个大区,负责不同区域的销售工作,也属于公司的中层管理岗位,年龄比我年长五六岁。
真是应了一句老话,意外和明天你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2016年底公司架构调整要裁员,我们大区也是裁员之列,很遗憾,我们都要面临失业和找工作的职场危机,我当时35岁,老严应该40左右。
都说中年人找工作被秒拒的概率很大,特别是做销售这行,这件事在老严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记得整个2017年老严都在不断地面试中度过的。
“完美主义”的陷阱
有些机会是单位看不中老严,有些则是老严看不上岗位,他理由听起来也合情合理,比如:
- 这公司给的底薪太低了,比我之前少了三分之一,我实在没法接受。
- 这老板太年轻了,让我和他去汇报工作,我实在做不到。
- 这公司的管理区域太偏太远了,不是我之前擅长的区域,我没法开展工作。
- 这公司给我的抬头降低了,不带团队,纯业务岗位,发挥不出我的管理经验。
据他自己说,他拒绝了4-5个OFFER的机会,最终2017年他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好在他之前有投资眼光,买了个店面,靠租金维持日常生活。
但他毕竟才40,职场生活还要继续,我也建议他适当降低要求,先让自己重新找回工作的感觉,前期可能艰苦一点,但可以关注下后期是否有发展。经过一年的受挫后,老严也变得更加务实了,在18年初,终于找了一份工作,继续职场故事。
老严的故事,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归咎于他过于“追求完美”,这样很可能已经走入了“狄罗德效应”的误区。
一.狄德罗效应
- 如果你买了一件物品后,为了配合他,又买了相关的、但你之前没有打算买的东西。
- 如果你收到OFFER,公司满足了你的底薪,但没有满足你双休日、社保基数甚至咖啡、下午茶等要求,你最终拒绝这个机会。
- 如果你升职加薪,但前提是要外派工作,你为了家庭原因放弃了。
这些现象都可以归纳为“狄罗德效应”。
1.什么是狄德罗效应?
由18世纪法国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发现。主要意思是指在没有得到某种东西时,心里很平稳,而一旦得到了,却不满足。
据说有一天朋友送他一件精致的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走来走去时,总觉得家具不是破旧不堪,就是风格不对。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全部换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可他却觉得很不舒服,就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叫《与旧睡袍别离之后的烦恼》。
200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在《过度消费的美国人》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
2.常见狄德罗效应的表现心态?
该效应在我们生活和职场中的表现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如果你细心观察一定可以发现。我总结了常见的一些表现心态。
- 赌徒心态
该心态的最大特征就是想要全赢,一旦没达到目标就会懊恼和失落,严重者甚至会消极和犯罪。
中国职场有个现象叫“59岁现象”,形容一些即将退休的人,自我感觉本应该可以得到更多,所以不惜通过违法乱纪来获取,最终落得锒铛入狱的下场。
- 习以为常心态
该心态的最大特征是盲目自信,认为一切都是自己应该得到的,不懂感恩和回报。
我前单位有一位同事,部门同事都对他敬而远之,原因是只有一个,爱占小便宜,每次同事请客吃饭,每次聚会娱乐,只见他只顾自己参与,而且习以为常,完全没有礼尚往来的意图。
- 一劳永逸心态
该心态最大特征是妄想一步到位,不切实际的想得到全部配套的潜在利益。
老陈是我MBA的同学,是一家国有企业的副总经理,去年跳槽至民企,也是同等岗位,底薪还有增长,但唯一有区别的是之前他有专车和司机,民企没有配,所以老陈每次和我们聚会时,都自我调侃式的说:“看来还要在升一级才能享受专车待遇”。
- 追求完美心态
追求完美是一种听上去很有激励性的心态,但如果在职场过于追求完美,结果未必如你所愿。该心态的最大特征是考虑太多,行动太少,从而导致危机加剧或错失良机。
白岩松说:“毁掉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去追求完美”。
在职场,如果一个事情等你自认为完美了才交付,肯定不是最佳时机,因为市场和老板都不等人,所以各款APP程序都是需要不断地升级,因为它们推出的时候是不完美的,都在实践中不断修复自己的问题和缺陷。
以上四种心态都是在职场该效应比较常见的表现形式,表面看似都是小事,但背后对你造成潜移默化的伤害,从而可能会加速你的职场危机。
职场心态决定结果
二.狄德罗效应加速我们的职场危机
“狄德罗效应”本质上是“愈得愈不足”的一种体现,在职场上,如果用这样的思维,可能会带来以下的一些危害。
1.养成“行动退化”
行动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我们家乡有句老话叫“晚上想想万条路,白天走走没有路”,就是形容一些人想的头头是道,但没有行动,可以用纸上谈兵来形容他们。
“狄德罗效应”有让你想得到更多的念头,但这一切如果脱离现实后就变成了空谈,反而加重自己的焦虑和迷茫,让你慢慢成为“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2.陷入“等死模式”
当一个人的等待成本远高于行动成本时,就陷入了“等死模式”,越等待越没信心,越没信心就越不敢行动,就进入这样的无穷尽的恶性循环。
“狄德罗效应”可以让你的思想大于行动,让你害怕大于勇气,让你安于现状大于积极进取。
很多人都喜欢背后抱怨公司,天天喊着我要离职,但你一年后见到他时,他总有各种理由来证明自己有留下的理由。
3.培养“弱者思维”
“弱者思维”的特质是把自己定位弱势地位,排斥努力,心安理得的要求得到别人的帮助,一旦有落差时,就会产生嫉妒憎恨的负面情绪。
“狄德罗效应”让你产生错觉,觉得你理应可以得到这一切,理应可以得到所有配套的服务和利益,别人理应都给你提供方便,久而久之,不知不觉培养自己的“弱者思维”。
小陈是我之前公司其它部门一名员工,由于连续二个月的达成率都是部门最后一名,已经被公司列为重点观察名单,他的部门领导找他谈话,本意是想听听他对市场的看法以及问题所在。
但小陈表达的意思是:我也很努力,目前的情况也不是我想的,我已经是倒数第一了,就不要再来给我压力,我已经很自卑和可怜了,如果你们有本事可以自己去市场做做看。
一旦你有了这种“弱者思维”来主导,我相信任何外力都不可能来帮助到你,因为你自己已经认输和放弃了。
这三种由“狄德罗效应“”带来的职场负面思维让我们职场人士防不胜防,很多人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可能你以为一切安好,但背后却是惨痛教训。
开始寻找犯错的原因?
三.为什么在职场我们会犯“狄德罗效应”?
现在我们知道了“狄德罗效应”在职场的一些表现形式和相应的危害后,可能很多朋友会想一个问题:这些小事我不经意可能也犯过,但也没对我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首先要恭喜你,你目前还没有被这些坏习惯而打扰,但这其实也说明一个问题,越是不引起你重视的东西,越容易麻痹大意,每个人都有犯错的机会,而且只要形成习惯,你再想摆脱就很难。
那为什么在职场很容易被中招?因为:
1.信息量过“盛”,选择太多
现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面对的实情是选择太多,诱惑太多,当我们沉寂在这个信息海洋的时候,很容易让人分心,无法专注眼前的目标和事情。
每天每人可以接触到成千上万的信息,看到这里你觉得网红很吸引力,读到那里你觉得自媒体很有诱惑力,反而对自己当下的既定选择越看越觉得问题多多,越看越不想专注,就让你进入了“狄德罗效应”所表现出来的“行动退化”的怪圈。
2.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困难
我曾经在团队做过一个小游戏,先让每个人写出三点自己的优点,大家都很快,差不多5分钟时间,我看大家都完成并上交。
随后我让每个人再写三点自己可以改进的地方,这个时候明显看到大家很苦恼,需要绞尽脑汁的去想自己的改进地方,15分钟后上交完成,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同事只写了二条。
姑且不论他们写的是否客观真实,但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写优点时很容易写,写缺点时很困难,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总是高估自己,低估困难或缺点。
我们总是习惯认为我可以,我够格,我配的上,但现实有时会给你无情的一耳光。
- 你以为只要外企呆过,找民企一定没问题吗?
- 你以为只要我每天很忙很努力,就代表你一定不会被裁员?
- 你以为只要我读很多道理,就一定可以过的很好吗?
答案都是不一定,如果我们缺乏对危机的重视,缺乏对危机的准备,没有应对危机的能力,也不愿去复盘危机,那你很大可能会陷入“狄德罗效应”的“等死模式”
3.总是习惯向外看
所谓向外看是我们习惯去关注别人的过错,去关注别人的得失,去关注客观环境的影响,但忽视向内关注的习惯,忽视自我反省的习惯,不去关注自己行动的时机。只知道知彼,忘了知己。
在职场,任何事情成功与否的关键很大程度取决于时机。错失最佳行动时机,自欺欺人式的等待就容易陷入“狄德罗效应”表现的“弱者思维”。
马云说过关于阿里成功的原因,有一条是说:“阿里选对了时机,可能早几年,中国人都还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如果在晚几年,国外电商巨头可能在中国就会成功立足”。
以上三点原因造成了我们不经意间会被“狄德罗效应”困扰,在不知不觉中让你陷入职场困局,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不回避问题和危机
四.面对职场危机,我们如何避免“狄德罗效应”?
丘吉尔有句名言:“不要错过任何一场危机”。确实,如果能避免危机肯定是首选,如果无法避免,我们只能积极备战,你准备越充分,你的武器库弹药就越丰富,你的战斗力就越强。
1.“效率优先”原则,用快速行动代替“追求完美”
在危机面前,追求完美并不利于防止危机扩散,应该本着“效率优先”原则,用快速行动去处理危机。在本次全球新冠爆发期间,WHO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说到:“在危机面前,如果你想要在行动之前就做出正确的决定,那么你一定会失败”。
在面对巨大不确定性的面前,过分追求完美往往失去了最佳的行动时机,因为你的想法在未知面前不可能满分,只有用实践去检验行为,在行动中不断调整和适应,才可能成功化解危机。
我前一份工作是一家医疗行业上市民企,在一次全国性会议期间,我们的总经理在讲到为什么像我们这些民企可以和世界500强企业去竞争,因为我们有一个优势,那就是Quick decision,为此,他讲了这么一个案例。
半年以前,当整个医疗行业在核心市场都出现瓶颈和疲软之时,很多公司都有下沉市场的打算,但毕竟这是一个未知数,有行动的公司不多,因为要下沉市场就意味着公司要扩岗,增加运营成本,但考虑到这确实是一个机会,我们管理层仅仅通过一个60分钟的电话会议,就拍板了此事。
最终决定全国扩岗100名销售团队,下沉市场,半年过去了,我们在下沉市场取得了先入为主的优势,虽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但总体效果符合预期。在最近这二个月时间我们看到,不管是外企还是民企,很多公司也都迈出了下沉市场的脚步,但很明显我们的Quick decision是公司的竞争优势之一。
知乎上曾经有个问题:你心中完美爱情是怎么样的?
最高认同的答案是:可以有不完美。
接纳人生的不完美
2.“要事第一”原则,学会“剪枝去叶,保留主干”,无视无关紧要的“配套”
曾国藩说“小人求全,君子守缺”,意思是小人喜欢追求十全十美,但外物都有“盈则亏,满则溢”的规律,所以真正的君子一定不追求完美,保留一些遗憾。
我个人关于“君子守缺”的理解有二层意思:一个是凡事不追求完美,遵循“要事第一”原则,先解决主要问题,另一个是要有勇气接受一些遗憾,因为长远来看,这样可以保持可持续发展。
就像文章开始说的老严的故事,他当时找工作就应该本着“要事第一”的原则,首要需求就是要找到自己能胜任的工作,而不应该过多考虑其他因素,比如面子问题,工作强度等细节问题。
但很遗憾,老严把细节问题考虑太多,错失了早日工作机会,其实最终找的工作也存在这些问题,只是他最后自己妥协了而已。
3.“化危为机”原则,和危机做朋友,向危险要机会
“危机”即包含了威胁,也蕴含着机会,当你觉得危机已来,一切都无法挽回时,或许也是行动开始的最佳点。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当你觉得一切为时已晚时,恰巧是最早的时候。我们不要想排斥或避免危机,也不要想迅速的消灭危机,消除困难,不妨试着和危机做朋友,学会在危机中考虑问题,处理问题,并找到最佳答案。
愿意和危机做朋友的人,往往更加富有进取和积极的思维,也更加善于抓住机会提升自己。
“泰诺事件”的媒体报道
我曾经在强生公司服务多年,公司最著名的危机处理事件是发生在美国本土的1982年的“泰诺投毒”事件。当时芝加哥地区接连有3人服用泰诺药品后导致死亡,随后公司和警察展开调查,强生公司排查了全美所有800万片的产品,发现有问题的产品来源于同一个批号,不超过75片。
警方随后证实是由于有人故意在已出厂的药品里人为投毒,才导致死亡时间,和药品出厂质量无关系,最终死亡人数是7人。但公司还是决定花费1亿美元召唤所有在售产品,并彻底销毁。
这个行为短期内让公司承受了巨大损失,因为该产品占据当时公司总利润的15%。但当公司时隔三个月再次推出新包装的产品上市后,迅速重新抢占市场,仅用5个月时间就夺回原市场的70%份额。
4.“自我设限”原则,用危机“绑架意识”,死磕自己
“自我设限”这里指的是下限,通过死磕自己,不断设置并逐步提高自己的下限,目的只有一个,自我突破。
“狄德罗效应”的最初来源是一条睡袍,其实他是被睡袍给“绑架”了,为了睡袍不断地增加不必要的开支,现在很多人都会说我们被手机,被朋友圈给“绑架”了,这些都是因为被某物或某事“绑架”而发生的朝着负面发展的失败教训。
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通过“绑架”来成功的逼迫自己,死磕自己,朝着正面发展的方面走去,从而实现自我突破的目标。
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故事,我经常在各种场合拿出来讲,10年以前,我刚做销售工作,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要做PPT,需要分析和研究各种数据,对于懂行的人来说,数据分析都可以通过EXCEL的各种高级功能帮你完成,比如透视表,VLOOKUP等。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些操作完全不懂,和老同事沟通后得知,原来很多人也不懂,都是去请求行政助理的帮助,当然助理很热心的提供帮助,当我看到他熟练的操作鼠标时,感觉就像在看变魔术一样,心里默念,还好有人懂,让我自己弄,完全和看天书一样。
后来换了部门老板,新老板看到这个情况后,在例会上突然说到:“这不是长久的做法,操作也不复杂,正常人完全可以掌握,所以,给大家一个月时间,一个月后如果发现还有谁不会,取消这个月部门所有人的行为奖金,同时下一次的部门团建费用就由他个人承担."
职场需要死磕精神
接下去的一个月时间,反正我每天通过网上自学的方式来学习,有些不懂的地方第二天还要再次请教助理的指导。我发现,一些老同事也都自觉自愿的在看书学习。就这样一个月过去了,我们所有人都学会了这些原本认为是天书的东西。
我不知道其他同事是出于什么原因去死磕这门功课的,反正我感觉自己就像被“绑架”一样,逼得我必须去完成,要是做不到,就会连累所有人,我被群体“绑架”了,被这个考核制度“绑架”了,被团队费用“绑架了”。
任何成功的人都是通过死磕自己,逼迫自己才能成事,如果你觉得你太懒无法坚持,请提高你的外因诱惑,只要有足够的诱因,你完全可以做到,请不要低估你的能力,但也不要高估你的毅力。
以上四种都是比较实用和可操作性的对抗“狄德罗效应”的做法,当你遇到危机,感到迷茫时,不妨试着按这个方法去调整和尝试,相信你可以摆脱“狄德罗效应”的困扰。
坚持成长终将见到阳光
写在最后
“追求完美”是人的一种本性,因为每个人都希望美好的事物,这没有问题。凡事都有两面性,但在危机面前,完美就成了敌人。
欲速则不达,当你心怀完美主义去思考问题,本着只能赢不能输的标准来判断行动价值的时候,你其实已经输了,因为你困住了自己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困住了自己持续进步的脚步。
周国平先生的这段话,说出了成年人的现实和心态。
人生有三次成长:
第一次是发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第二次是发现即使在努力,有些事还是会觉得无能为力的时候,
第三次是明知道有些事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去争取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