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莫信
以5年后见我为主题的创意短剧、以“5年后见你”为主题的微博在线投票、名为《遇见2025,请回答》的H5互动产品、5部“两会面对面”视频文本采访。
这是新华社国内部的“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企划解读组在今年两会报道中推出的“答卷”。
多样化的产品、年轻化的呈现方式引来网友们纷纷点赞:“‘十四五’规划原来和我的生活这么近!”“看完创意短剧之后,我更要憧憬五年之后的生活了”……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日前采访了该小组的“遇见五年后的你”融媒报道团队(以下简称“遇见”团队),听他们讲如何在两会报道和跨部门合作中“摸着石头”探索创新之路。
记者出演“穿越剧”,大咖领衔造“爆款”
“国内部一直强调报道要面向互联网、面向年轻人,这次报道从头到尾,我们的关键词就是‘年轻人’。”“遇见”团队统筹韩洁说。
这一理念贯彻在了“遇见五年后的你”系列产品中。
由国内部记者出演的“穿越剧”《遇见五年后的我》,讲述了五年后年轻人关注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热点问题;“两会面对面”视频邀请的是年轻人熟知的俞敏洪、薇娅等“自带流量”的代表委员或行业领军人;互动性极强的H5和参与性极强的线上投票,更是年轻人喜欢的新闻产品。
新形式也给团队带来新挑战:“微博能带几个话题词?”“微博投票怎么发起?”“创意短剧是微电影吗?”“十四五的解读怎么变成大家朋友圈中转发的H5?”“数据动态图如何与老照片结合起来?”……
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成为这个以文字记者为主的创意策划团队要迈过的一道道“坎”。尤其是创意短剧,“遇见”团队缺乏这类内容制作的经验,更别提要自己上阵做演员了。
事实证明,团队“硬着头皮蹚路”的坚持是值得的。
“遇见五年后的你”线上投票在微博上浏览量过亿,数万网友积极参与;创意短剧《遇见五年后的我》全网浏览量突破2000万,相关话题登顶热搜;H5互动产品《遇见2025,请回答》更是曝光量超1000万人次,全程深度体验用户超126万,成为两会期间“百万人同玩”的爆款互动产品……
技术设备业界领先,视频特效堪比电影
“遇见五年后的你”不仅是国内部两会融媒报道的大胆尝试与锐意创新,同时也是一次新华社跨部门通力合作进行融媒报道的积极探索,为之后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打下了良好基础。
“遇见五年后的你”系列报道中,在新华社总编室支持协调下,国内部联动了包括新华网、音视频部、新闻信息中心、安徽分社、浙江分社等多个部门共同助力创意策划的实现。“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两会面对面”访谈成员、国内部记者于佳欣说。
创意短剧的制作,更是得到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的大力支持。
“刚开始,我们试着找市场上的微电影拍摄团队,只需提供脚本,人家就能拍,但一听我们要两周之内做出来,哪个团队都不敢接这个任务。在社总编室的协调下,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主动承接了短剧的制作,这让我们特别感动!”创意短剧的主演、国内部记者徐壮说,“他们的技术、设备都是业界领先的,制作的视频特效更是电影级别。艺高人胆大,找他们准没错!”
临近上线的前两天,为更好地把准基调,团队又设计了修改方案。“本来考虑尽可能通过加空镜头等方式对视频进行修补,但尝试后发现不管用哪种方案,视频效果都达不到要求,除非重拍。”徐壮回忆起当时面临的困难。
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技术团队二话不说,直接决定:“那就重拍!我们这边连夜做,一定能把这个视频赶出来!”
连夜敲定脚本,多位技术大咖“各就各位”,通宵达旦完成了视频的制作,创意短剧也最终得以在“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公布当天上线,取得了理想的传播效果。
系列报道的重磅作品“两会面对面”栏目也是获得了音视频部和分社记者的鼎力支持。
“我们计划3月5日上线的‘两会面对面’视频第一期,一共要采访4位嘉宾,而嘉宾们恰好都是3月3日有时间拍摄,即便我们有‘三头六臂’,也几乎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拍摄和制作。”于佳欣说。
“比如薇娅在杭州,为保证拍摄效果,我们就列好问题单,请浙江分社协助采访,而且薇娅的工作时间基本黑白颠倒,分社记者魏董华是在凌晨完成的采访拍摄,非常辛苦。而其他几位代表委员,有的已经到驻地报到,就委托前方上会记者帮助采访或者与后方视频连线。”于佳欣介绍说。
“采访俞敏洪是两会开始前,音视频部特别‘给力’,不仅专门派了拍摄团队跟我们一起去北京新东方总部,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剪辑制作团队为这个3月5日要上线的片子全程服务。”
“他们直到4日上午才拿到全部素材,5日我们就要发正片了,4日那天我们文字记者和他们视频编辑几乎通宵对接、一夜没睡,才确保片子能赶制出来。”韩洁补充道。
正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条紧锣密鼓筹划制作的“两会面对面”首期视频3月5日一上线就“火爆”微博,使“遇见五年后的你”话题上线之初就成为热搜话题。之后制作的《未来5年的新职业什么样?听听电商主播薇娅怎么说》更是单条内容播放量超1300万,相关话题词“霸榜”微博热搜。
“除了社内部门的积极参与之外,新闻信息中心也为我提供帮助。安徽分社承接了H5互动产品,并联系了科大讯飞的技术团队,正是在社内社外资源的共同助力下,我们这次融媒系列报道才能在每一项产品上都获得突破,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韩洁说。
请戳图片观看H5互动产品:六位神秘“人物”带你开启穿越之旅。
内容技术不分家,制作分发一体化
“遇见五年后的你”系列报道用一个个创意产品出色地完成了两会期间“十四五”规划纲要的解读任务,通过这个项目,新华社的多个部门组成跨部门团队在密切的沟通中完成了一次从“新”开始的两会大练兵,将“十四五”解读报道以创新的形式进行年轻化的呈现,实现了新华社两会报道新的突破。
在取得成功的同时,“遇见”团队的成员们也在这场融媒报道实战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团队成员看来,融媒的理念不仅体现在短剧、视频访谈、H5等内容形式上,更体现在这些产品的生产流程中。
“并不是说文字报道转化成视频、H5等形式这就算是融媒报道了,更多是要在产品的制作一开始,内容团队就要和技术团队融在一起工作。”徐壮对此感受颇深。
“我们最开始进行短剧创作时,脚本撰写团队和新华网媒体创意工场的技术团队是分开的,很多我们认为有亮点的、情绪到位的文字其实很难用视频呈现出来。但在后期拍摄制作时,我们几乎泡在一起办公,实现了两个团队的真正融合。最后拍摄脚本是文字记者和视频制作团队一句一句地讨论的,文字和画面怎么搭配、怎么拍、特效怎么加,双方直接当面讨论,效率极高,这或许才是真正的融媒创作。”徐壮补充道。
而谈到“揭榜挂帅”机制如何更好地助力融媒报道,“遇见”团队一致认为,既然“揭榜挂帅”机制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将各个部门的资源更好地融合起来,大家一起来“炒好一盘菜”,那么不妨以“揭榜挂帅”的项目为突破口,在日常重点报道中真正将各个部门的优势结合起来。
“既要调动生产内容的部门积极参与创新与内容制作,同时也要调动社内微信、微博、抖音、B站以及社外平台进行分发的力量,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打出新华社融媒‘拳头’产品的响亮名声。”于佳欣说。
“国内部领导一直强调要敞开胸怀开放合作,在此次‘遇见’系列报道中,我们也充分感受到将社内各部门资源、社内社外资源进行整合给内容制作带来的强大力量,这对我们来讲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如何将同这些部门的合作延伸到接下来我们的日常报道中,使这种跨部门的协作机制成为我们报道的常态化机制,也是今后我们重点考虑的。”韩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