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
【注释】《三国志·王母丘诸葛邓钟传第二十八》。
【鉴赏】钟会在牧蜀时说:聪明的人在危险还没有形成时就能发现,睿智的人在祸患尚未萌芽时就能觉察。意即人要有先见之明。凡事,尤其是坏事应及早发现,防患于未然。如果等到事情已经发展得很明朗时才发现,则为时已晚。钟会的用意是:文钦、唐咨是魏国的叛臣,应在其行为败露之前就扼杀,否则后悔不迭。
言行君子之枢机,赏罚理国之纲纪。
【注释】《后汉书·袁安传》。
【鉴赏】言行一致是君子的立身之本,赏罚分明是治理国家的纲纪。和帝年间窦氏权盛。车骑大将军窦宪为了邀功请赏,北击匈奴。劳师远征,损耗国库,使得袁安等德高望重的大臣们忧心忡忡。袁安上书和帝,劝他要守先帝们的信用,不要进攻匈奴,失信于天下。并以“言行君子之枢机”一句为喻,道出治国安邦与为人处世的原则,供和帝借鉴。但是窦氏家族权震人主,谏言始终未被采用。袁安的一片苦心付之东流,但他的凿凿之言却值得后人借鉴。
虚华盛而忠信微,刻薄稠而纯笃稀。
【注释】《后汉书·朱穆传》。
【鉴赏】虚荣浮华之风日盛,忠诚信义就会衰微,奸诈刻薄风行,纯朴笃实的作风就少了。这是朱穆在《崇厚论》中的一句话。当时世风日下,人们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人情淡泊。朱穆作《崇厚论》以针砭时弊,提倡朴实作风,劝人多忠信,少浮华;存笃厚,去刻薄,从而改善人际关系与社会风气。朱穆的观点,即使在今天,仍有其教育意义,值得人们去借鉴。
贵高有危殆之惧,卑贱有沟壑之忧。
【注释】《宋书·王景文传》。
【鉴赏】这里说明,无论是地位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他们都有身死名亡的危险。区别只在于他们面对危险的不同而已。因其高贵,所以常常忧虑自身,念及自己的高官厚禄;而低贱的人易于忘却自身,追求更加宝贵的东西。另外,因他们高低贵贱不同,自然人们对他们的态度也不同。这犹如“千仞之木,既摧于斧斤;一寸之草,亦瘁于践踏”。
赋敛烦则民财匮,课调轻则用不足。
【注释】《魏书·显祖纪》。烦:多。匮:缺乏。课:征收。调:征调。
【鉴赏】税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问题。赋税繁重则百姓贫穷,赋税过轻则国家的开支就会不足。因而税收要适当,既要能让百姓有所收获,又要能支付国家开支。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得到稳步的发展。
草虫鸣则阜螽跃,雕虎啸而清风起。
【注释】《梁书·任昉传》。阜螽:蝗的幼虫。雕虎:善名,因其身有花纹,如同雕画,故名。
【鉴赏】草虫鸣叫的时候,阜螽便会跃起;雕虎咆啸的时候,清风便会兴起。这与人们常说的“龙行雨,虎行风”是一致的。任何事物的运动都表现出一些特征,有的是事物本身发生的变化,有的是与周围事物发生的感应。正是这种事物间的联系、变化、运动构成了大千世界,也正因此使得世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