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美好时光。但每个人都终将面对死亡。
活着的时候应该好好的活着,而到了那个时候更应该能够做到“无所畏惧,放下一切”。
这也不是单纯“我要勇敢就能勇敢的”,应该提前做好思想准备,在无常到来的时候,才能坦然面对。
而其中一个方法就是借助榜样的力量。那些勇敢的人曾经留下的名言,或者展现出对死亡的态度,都能够使我们在面对死亡时,更加镇定从容。
社会虽然有临终关怀,但始终还是要依靠他人,而依靠他人始终是不稳定的。
首先你不一定能够享受的到临终关怀,享受干部级别的待遇。
其次有临终关怀,“你所碰到的那个人”不见得专业,或者说不一定适合你,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刻,你的子女和亲人都可能不在你身边。
我们就要自己对自己做临终关怀。
而最后的关头,你所能做的也许就只是一个念头。可能全身不能动,甚至说不出话来,但是那个念头是可以有的,是可以通过意志力量,自己决定的。
今天介绍几个伟人的思想:
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喝下毒酒前,原本是可以逃离的。但在这惊心动魄之间,他却镇定自若,选择留下接受一切,在狱中继续向弟子们阐述自己关于哲学的见解和观点。
他坚信死后可以到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可以和贤哲见面;其次认为摆脱了累赘的老年生活反而是一件好事。
他在雅典法庭上的最后陈述:"已到了我们要分开的时刻了,我将死,而你们还要活下去,但也唯有上帝知道我们中谁会走向更好的国度。”
他喝下毒酒后最后一句话: “克里托,我们欠阿斯克勒修斯的一只公鸡。拜托,请不要忘记偿还债务。”
面对生命是那么的泰然处之,从容不迫。
2.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塞涅卡
塞涅卡是尼禄皇帝的老师,因为其侄子诗人卢坎谋刺尼禄,多疑的尼禄逼迫他承认参与谋杀,赐以自尽。
尼禄让他自杀时,塞涅卡毫不犹豫的切开自己的腕部,毫无辩解,并进行了最后一次旁征博引的死亡哲学演说,听得他妻子宝琳娜也绝望了,也想结束自己的生命。皇帝的卫士把她捆绑了起来,阻止了她的自杀。
塞涅卡坚信人的灵魂会摆脱身体的囚禁到神那里去,所以,人所恐惧的这一天反而是他成为永恒的诞生日。
3.孔子的生死观
很多人一天到晚想到死,也是不对的。
孔夫子的一个观念:未知生焉知死。
你应该多多了解生命的美好,把眼下的生活过好,把注意力转移掉。
你一天到晚都在研究美好的生活,时间排满了,根本没时间思考死亡。甚至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你始终持守正念,压根不考虑,你在生死关头也成功了。
第二句话名言:敬鬼神而远之。
应该把生命的时间,不断投入到光明的那面。对于鬼神表示尊敬,但不要一天到晚去研究。
孔夫子自己的工作是主持葬礼的,但他不研究这个,不一天到晚想这个。
你的念头大多在光明面,你的人生就是光明的。
4.庄子的生死观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意思是“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庄周”呢。这句话让人完全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看待生死,完全颠覆了,你怎么确定我们正在经历的生命,在另一个时空中,不过是梦一场。
庄子《齐物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必然有其对立面,有“冷”必有“热”,有“阴”必有“阳”,有“无”必有“有”,怎么可能只有“死”而不再有“生”呢!
这观念也同样太震撼人心了,死后并不是没有,而是破茧成蝶。
5.伊壁鸠鲁的生死观
伊壁鸠鲁认为:只要我们存在一天,死亡就不会来临。而当死亡来临时,我们也不再存在了。
死与我们无关,因为凡是消散了的都没有感觉,而凡是无感觉的就是与我们无关的。
如果死后既体会不到快乐也体会不到痛苦,死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好也不坏。如果一个东西不坏的话,我们不应该去畏惧它。
7.其他英雄故事
夏明翰的就义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文天祥从容就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达摩祖师自己把握生死:北魏国师菩提流支嫉妒达摩,多次加害都没有成功。他叫人在达摩的饭菜里下毒,达摩知道有毒,照吃不误。吃完后就从口中吐出一条毒蛇来。直到有一天,达摩祖师已经确立慧可为佛法的继承人,才决定圆寂。
李敖大师:我不怕死,但我讨厌死。字眼影响心情,大师用“讨厌”替代“怕不怕”,也充分表现了其一生文坛斗士的风格。
海德格尔:向死而生,死亡的价值在于赋予“生”的积极意义。死亡的价值在于使人能够好好把握现在的生活,选择自己更应该去做的事。
苏格拉底弟子柏拉图:哲学就是练习死亡。告诉我们哲学的核心应该是围绕生命的,应该多多思考生命本身。
最后和大家推荐一本书,耶鲁大学谢林卡根教授的《死亡哲学》,里面有很多经典的生死观念,使你热爱生命,无惧死亡。
只有在完整研究生命后,只有不断从大师思想中吸取精华,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生,享受生命的美好,从容面对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