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看看背书轮到最小的福生来了,大家都很高兴。"
网络图片
《福生》开篇一个“哈”,很吸引了我读下去。
可笑!沈从文先生蜚声文坛,著作等身,我现在才第一次拜读先生的小说。
鲁迅,矛盾,巴金,老舍,沈从文,他们那个时代的文坛,那真是可谓轰轰烈烈。
我在少女阅读时光那几年,看厌了琼瑶,然后,被鲁迅先生口诛笔伐犀利的文字吸引。也不去管看得懂,还是看不懂,到处搜罗他的书籍来看——野草,呐喊,伤逝,彷徨,狂人日记。
鲁迅先生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看看,这句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言,生逢乱世中的鲁迅先生,像不像《天龙八部》中的大侠乔峰呢?我觉得是极为像的。鲁迅先生的那支笔杆,就如同乔大侠的兵刃,鲁迅先生的文字唇枪舌战,好似乔大侠的打狗棒法,你给我一拳,我还你一掌,好一个快意恩仇!让我一介小女子,看得热血沸腾,只恨生不逢时哎。
不说乔峰了,除了70后80后,不会有人感兴趣了哦。别说,现在,竟然连我也迷上了《庆余年》,帅哥范闲那一副机灵痞子相,收割了一众的少男少女心。而00后,10后,又聪明又个性十足,妄想毫不费力,就把我80后拍死在沙滩上。所谓个性张扬,所谓时髦前卫,单80后这个词的由来,就足以说明问题。
话说回来,鲁迅先生的文字穿越时代,我不晓得现在还有多少人愿意读他。自那时阅过高山后,我直接略过了矛盾,巴金,郭沫若,沈从文等那一辈的文章,极其愚蠢。
虽说相见恨晚,所幸还是遇见了。沈从文先生的文字,也不晦涩难懂。把小福生被先生留校逼着背书的情形,写得极为生动。
那个自以为是的教书老先生,总是说:“今天不准回家吃饭!”“你看人家云云,一天就读那么多书,你呢?”还是喜欢小福生。时间虽然过了一个世纪,福生是我们小时候,我们的儿子女儿也是福生,所有的孩子都是福生。
“可怜的福生,从湿润朦胧的斜视里,见到过门限时每一个同学那双一起一落地运载着身子出去,心里便像这个同学又把他心或身上的某一部分也同时带去了!”
这情形让我想起一首歌——
“池塘边的榕树上。。。。。。盼望着下课,盼望着放学,盼望着游戏的童年。”
正是这首陪着70后80后一起长大的经典老歌《童年》,说尽了一个年少无知,玩耍大于天的孩童世界。呵呵!满满的童年回忆啊。
“我相信,这时正于道门口梆梆梆敲着叫卖荞面的柝(tuo)声,则无论如何总比书声为动听。”
哈哈,小福生也真是不像话,当着先生的面,这读书声竟这般难听,还不如小贩的梆子声。
是谁说的,好教育能鼓舞人,唤醒人,用一颗心点亮另一颗心。福生的先生糊涂也就算了,生于八零年代的我,对待孩子的教育,其实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肚子里面就开始胎教,我给他朗读诗句、讲故事。三四岁教他背诵唐诗三百首,弟子规。背个两首三首还算有趣,时间长了,再多背几首,你且看他那可怜兮兮的眼里,满是哀怨和泪水。我这当妈的恩威并施下,才习得一百二十来首。
当孩子是难,我们也曾当过,做父母的也易,我们正在体会中,痛并快乐着。
让儿子背诵唐诗这件事,最近,孩子他爸甚是反感。
“背下来也不会懂,没有什么意义。”
“这些是中国文化经典,怎么没有意义?”我反驳归反驳,也会反思,真有意义吗?
教育这个话题说大也大,孩子是国家未来。说小也小,就在身边,自从生下孩子,年年岁岁月月日日相伴。我一个七岁孩子的家长不敢枉谈,叨叨几句内心所感罢了。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鲁迅早一个世纪就在呼吁“救救孩子”。
怎么救?
到现在,我也没明白哎!日复一日,糊涂当妈。
《福生》是沈从文先生的第一篇小说,也是我读他的第一篇文字,写得极好,写到孩子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