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缨(yīng)所著,他用数年功夫,遍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将流传于世的格言,分为学问,存养,持躬(gōng),摄生,敦(dūn)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以及悖(bèi)凶等十一类。
整本书收录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将最为精华的内容展现出来,全篇读来琅琅上口。
现在来具体聊一聊该书《接物类》这一章节:
1.人好刚,我以柔胜之;人用术,我以诚感之;人使气,我以理屈之
人好刚,我以柔胜之:别人争强好胜,我则以柔克刚。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善良之人,就像水一样,能够利益万事万物,与世无争。
人用术,我以诚感之:别人用心计,用阴谋阳谋,诡计多端;我就一招,用诚恳感化,大不了吃点亏。
黄石公:神莫神于至诚。
黄石老人把“至诚”这招,已然抬升到出神入化的高度。
人使气,我以理屈之:别人动怒气,我就用道理说服对方。
擅长语言,也是一利,把想法和对方充分沟通清楚;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就自然把矛盾点化解掉了。
当然,有理还需有礼,交谈过程中还要讲究方式方法,注意语气语调等等。
2.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bēn),育失其勇;讷(nè)能屈辩,逢喑(yīn)者而仪,秦拙(zhuō)于词
柔能制刚,遇赤子而贲,育失其勇:柔能克刚,当大力士孟贲,夏育遇到小孩子,他的勇力也无处可用。
介绍下孟贲,他是周朝勇士:
《东周列国志》:有齐人孟贲字说,以力闻,水行不避蛟(jiāo)龙,陆行不避虎狼,发怒吐气,声响动天。尝于野外见两牛相斗,孟贲从中以手分之,一牛伏地,一牛犹触不止;贲怒,左右按牛头,以右手拔其角,角出牛死;人畏其勇,莫敢与抗。
尽管如此,力大无穷,势不可挡,没用;孟贲最终因为举鼎而获罪,被诛九族而死。
《史记.范睢(suī)列传》:成荆,孟贲,王庆忌,夏育之勇焉(yān)而死。
《史记.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战,力士任鄙(bǐ),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bìn)死,族孟说。
讷(nè)能屈辩,逢喑(yīn)者而仪,秦拙(zhuō)于词:木讷之人能制服会说话的,即使像苏秦,张仪一样的善辩家,当遇到哑巴时,依然无计可施。
管你能说不能说,对方就一招装傻,完全拿他没办法。
3.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何以息谤?曰无辩:如何制止毁谤?不去辩白。
当然,心里应该提前有所准备,受到诽谤的并非你一人,也就无所谓了。
周希陶: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虚云老和尚在112岁的时候,遭受云门事件;被单独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门窗封闭,不给饮食,大小便也不许外出;日夜就只有一盏小灯,像地狱一样。
何以止怨?曰不争:如何停止怨恨?不去争辩。
吵架时候,两个人往往你一言我一语,越吵越凶;声音越来越响,然后就闹得不可收拾。
只要不去争辩,自然就没事儿。
4.人之谤(bàng)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wǔ)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别人毁谤我,与其辩解,不如宽恕他,顶多敬而远之。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别人侮辱我,与其提防,不如化解。
魏晋名士刘伶(líng)就能过做到小事不计较:
刘伶曾在喝醉酒时与别人争执,那人扯住他的衣袖挥拳要打。
刘伶缓缓地说:我瘦得像鸡肋(lèi),不能让你的拳头打得舒服。
那人就笑着不打了。
看上去毫无面子,实际上占到便宜了,明明打不过你,平白无故地挨你打一顿干嘛。
《格言联璧》是一部上佳善书,在阅读过程中,感到心情愉悦,平心静气,值得常常翻阅。
《接物类》这一章节其余文字:
事属暖昧(mèi),要思回护他,著不得一点攻讦(jié)的念头;人属寒微,要思矜(jīn)礼他,著不得一毫傲睨(nì)的气象。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著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xuè),慎勿形言。
严著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著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阳春,无人不暖。
待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事后而议人得失,吹毛索垢(gòu),不肯丝毫放宽;试思己当其局未必能效彼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