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宋张载名言】北宋大儒张载九句名言,可谓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

时间:2023-03-31 05:52:4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

张载青年时喜论兵法,后求之于儒家“六经”,曾任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等职。后辞归,讲学关中,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以千数。因讲学于关中横渠镇,故人称“横渠先生”,其学派称为“关学”。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返家途中病逝于临潼,年58岁。

张载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有《正蒙》、《横渠易说》等著述留世。

1、只有责己,无责人。

出自《经学理窟·学大原下》。

【译文】只有多批评自己,不要多批评别人。

2、闻之知之,得之有之。

出自《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只有听说之后才能了解它,只有得到了才能拥有它。

3、人本无心,因物为心。

出自《张子语录·语录下》。

【译文】人本来没有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的心,因为有了物质世界才有了心的认识活动。

4、圣心难用浅心求,圣学须专礼法修。

出自《杂诗·圣心》。

【译文】圣人的心难以用肤浅的心来探求,圣人的学问必须专心依照礼法来修行。

5、天下义理只容有一个是,无两个是。

出自《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天下的义理只能允许一个是对的,不能有两个都对。

6、发源端本处既不误,则义可以自求。

出自《经学理窟·义理》。

【译文】发源根本的地方既然没有错误,那么它的意义可以自己慢慢研究领悟。

7、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

出自《张子语录·语录中》。

【译文】凡是能描绘出状态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有形象。凡是有形象的,都是阴阳之气所生。

8、感亦须待有物,有物则有感,无物则何所感。出自《张子语录·语录上》。

【译文】感知也需要依赖于物体,有物体就会有感知,没有物体哪里来的感知?

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出自张载《横渠语录》。

【译文】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这四句是张载关于儒者使命和社会理想的概括性表述,世称“横渠四句”,是张载留给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精神财富,历代传颂不衰,可谓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绝句。

这几句话充分彰显了儒家广阔胸怀,为世界确立文化价值体系的目的,告知后人去传承儒家学说创造的文明,使生民安居乐业,并达终极愿景一一一开万世太平!

附:张载经典名言

1、学者观书,每见每知新意则学进矣。

2、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

3、吾辈读书之人,只求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4、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

5、拂去旧日所为,使动作皆礼,则气质全好。

6、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7、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

8、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

9、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10、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

11、志小则易足,易足则无由进。

12、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3、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4、读古人书,求修身道;友天下士,谋救时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15、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不成。

16、人多是耻于问人。假使今日问于人,明日胜于人,有何不可?

17、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18、有不知则有知,无不知则无知。

19、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继往圣之绝学,开万世之太平。

20、不尊德性,则学问从而不道;不致广大,则精微无所立其诚;不极高明,则择乎中庸失时措之宜矣。

21、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22、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则思不起。

23、大其心能体天下之物。

24、以有限之心,止可求有限之事;欲以致博大之事,则当以博大求之,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也。

25、读书先要会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疑而不疑不曾学,学则须疑。学贵心悟,守旧无功。

26、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

27、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己。

28、仁通极其性,故能致养而静以安;义致行其知,故能尽文而动以变。

29、由象识心,徇象丧心。知象者心,存象之心,亦象而已,谓之心可乎?

30、以心求道,正犹以己知人,终不若彼自立彼伪不思而得也。

31、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32、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

33、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

34、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

35、诚于此,动于彼,神之道与!

36、心苟不忘,则虽接人事即是实行,莫非道也,心若忘之,则终身由之,只是俗事。

37、造化之功,发乎动,毕达乎顺,形诸明,养诸容载,遂乎说润,胜乎健,不匮乎劳,终始乎止。

38、和乐,道之端乎!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

39、有像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

40、欲事立须是心立,心不钦则怠惰,事无由立,况圣人诚立,故事无不立也。

41、古之小儿,便能敬事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问之,掩口而对。盖稍不敬事,便不忠信,故教小儿,且先安详恭敬。

42、意,有思也;必,有待也;固,不化也;我,有方也。四者有一焉,则与天地伪不相似。

43、学者欲其进,须钦其事,钦其事则有立!有立则有成;未有不钦而能立;不立则安可望有成!

44、若心但能弘大,不谨敬则不立;若但能谨敬而心不弘大,则入于隘,须宽而敬。

45、正心之始,当以己心为严师。

46、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两在故不测。两故化,推行于一。

47、义命合一存乎理,仁智合一存乎圣,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

48、学未至而好语变者,必知终有患。盖变不可轻议,若骤然语变,则知操术已不正。

49、义,仁之动也,流于义者于仁或伤;仁,体之常也,过于仁者于义或害。

50、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

51、“蒙以养正”,使蒙者不失其正,教人者之功也。

52、贤才出,国将昌。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