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名言录是什么】钱穆名言录

时间:2023-03-30 04:20:0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到现在,中国文化史的第四期正在开始,我们应该再努力鞭策向前。

怎样鞭策呢?

第一,要恢复中国固有的道德。这就是上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忠孝、仁义、廉耻、节操那一番大道理。

第二,应使中国社会发挥出现代力量来。

第三,中国应该走进一步,还要加强工业。

这样一来,中国的文化,庶可再进一步达到他原先所理想的境界。

《中庸》上曾说:“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

我们的文化前途,要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力量来补救。西方新科学固然要学,可不要妨害了我们自己原有的生机。不要折损了我们自己原有的活力。能这样,中国数千年文化演进的大目的,大理想,仍然可以继续求前进求实现。

(本节节选自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二、对其本国已往历史要有“温情与敬意”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

所谓对其本国以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历史有知识。

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报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即视本国已往历史为无一点有价值,亦无一处足以使彼满意。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此乃一种浅薄狂妄的进化观。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推诿古人。此乃一种似是而非的之文化自谴。

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较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否则其所改进,等于一个被征服国或次殖民地之改进,对其国家自身不发生关系。换言之,此种改进,无异是一种变相的文化征服,乃其文化自身之萎缩与消灭,并非其文化自身之转变与发皇。

(以上摘自《国史大纲》)

三、《论语》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不仅中国人,将来此书,应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凡关心吾中华民族之生命前途,必连带关心及于吾民族文化之传统。凡关心吾民族文化传统者,又必关心及于吾古圣先师之孔子。

若使中国人,只要有读中学的程度,每人到60岁,都读《论语》40遍到100遍,那都成圣人之徒,那时的社会也会彻底变样子。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朱子曰:“此章言人之为学当如是也。盖莫先于立志,志道则心存于正而不他。据德则道得于心而不失。依仁则德性常用而物欲不行。游艺则小物不遗而动息有养。学者于此,有以不失其先后之序、轻重之伦焉,则本末兼该,内外交养,日用之间,无少间隙,而涵泳从容,忽不自知其入于圣贤之城矣。”

窃谓论语此章,实已包括孔学之全体而无遗。至于论其为学先后之次,朱子所阐,似未为允,殆当逆转此四项之排列说之,庶有当于孔门教学之顺序。

(以上摘自《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欢迎关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信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