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劈柴名言】辟「劈」065

时间:2023-03-29 20:48:01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直直劈劈,◆猶言直截了當。○[沙汀]《防空》:“‘說直截點好麼?’一個胖子直直劈劈插斷他道,‘究竟要多少錢啊?’”[沙汀]《淘金記》十五:“[劉二]撩足挽袖地走了進來,一面直直劈劈地嚷道:‘怎麼樣呢?我就去找[白醬丹]他們嗎?’”

直劈,◆見“直辟”。

小斧劈,◆國畫皴法的一種。鉤勒山石,筆法像斧劈形,但落筆較細碎。○[唐][李昭道]畫金碧山水、皴石作小斧劈。○[宋][劉松年],[明][唐寅]、[沈周]等皆用此法。○[明][汪砢玉]《珊瑚網‧皴石法》:“小斧劈皴:[李將軍]、[劉松年]。”

條解支劈(条解支劈),◆謂細緻部析。○[清][惲敬]《舅氏清如先生墓志銘》:“讀書條解支劈,鑿虛躡空,旁扶曲導,必窺意理之所至。”

天打雷劈,◆謂受天罰。多用於發誓或詛咒。○《紅樓夢》第十二回:“我在嫂子面前,若有一句謊話,天打雷劈!”

勢如劈竹(势如劈竹),◆見“勢如破竹”。

劈正斧,◆[元]代皇帝儀仗中的一種兵器。取“正人不正”之意。○《元史‧輿服志二》:“劈正斧,制以玉,單刃,金塗柄,銀鐏。”○[明][陶宗儀]《輟耕錄‧劈正斧》:“劈正斧,以蒼水玉碾造,高二尺有奇,廣半之,遍地文藻粲然。或曰:自[殷]時流傳至今者,如天子登極、正旦、天壽節、御[大明殿]會朝時,則一人執之,立於陛下酒海之前,蓋所以正人不正之意。”

劈着,◆決斷。○《西游記》第九七回:“若眾人扯破分之,其實可惜;若獨歸一人,眾人無利。幸老爹來,憑老爹做個劈着。”

劈帳(劈帐),◆指分配收益或分攤開支。○《新晨報》1929.11.22:“衹出資本而不入內管事,到時劈帳,俗謂之拿乾份。”

劈腰,◆當腰,正對着腰。○《水滸傳》第十一回:“只見那個穿皮襖的漢子走向前來,把[林沖]劈腰揪住。”○《水滸傳》第四一回:“忽見江面上一隻船,水底下早鑽過一個人,把[黃文炳]劈腰抱住。”

劈胸,◆當胸。○《水滸傳》第二二回:“那漢氣將起來,把[宋江]劈胸揪住。”○《水滸傳》第四四回:“﹝[楊雄]﹞卻待向前打那搶物事的人,被[張保]劈胸帶住,背後又是兩個來拖住了手。”

劈心裏(劈心里),◆從當中;從中。○《西游記》第八六回:“這是‘分瓣梅花計’,把我弟兄們調開,他劈心裏撈了師父去了。”

劈心,◆1.對准心口。○《西湖二集‧張采蓮隔年冤報》:“刺客[施全],忿恨[秦]賊屈殺了忠臣[岳飛]父子,手執利刃,暗暗伏於[望仙橋]下,待那[秦]賊喝道而來,就從橋下趕出劈心便刺。”◆2.剖心。謂誠心。○《人民日報》1978.1.21:“﹝[毛主席]﹞對於一切可以團結、可以教育的同志那種劈心相待、循循善誘的偉大精神……至今還深深地感動着每一個老一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

劈先裏(劈先里),◆首先;開頭。○[元][關漢卿]《謝天香》第二摺:“我最愁是劈先裏遞一聲唱,這裏但有個女娘,坐場,可敢烘散我家私做的賞。”

劈脫(劈脱),◆亦作“劈劈脫脫”。◆方言。簡單,乾脆。○[艾蕪]《文學手冊》:“不要多弄菜了,劈脫一點吧。”○[艾蕪]《我的旅伴》一:“他喜歡人家叫他[朱鎮]個啥子……劈劈脫脫叫[老朱],好多着哩!”

劈頭劈腦(劈头劈脑),◆見“劈頭蓋腦”。

劈頭劈臉(劈头劈脸),◆正對着頭和臉而來。○[元][石德玉]《秋胡戲妻》第二摺:“把這廝劈頭劈臉潑拳搥,向前來我可便撾撓了你這面皮。”○《水滸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裏棍棒,劈頭劈臉便打。”○《紅樓夢》第八十回:“﹝[薛蟠]﹞找着[秋菱],不容分說,便劈頭劈臉渾身打起來。”

劈頭毛(劈头毛),◆當頂揪住頭髮。○[元][無名氏]《硃砂擔》第三摺:“我正待劈頭毛廝扯撏,不爭你攀肐膊強拆散。”○[元][武漢臣]《生金閣》第四摺:“﹝鬼﹞被我劈頭毛採將來了。”

劈頭蓋腦(劈头盖脑),◆亦作“劈頭劈腦”。亦作“劈頭蓋頂”。◆正對着頭部。形容來勢迅猛。○[李劼人]《天魔舞》第二十章:“動不動便是耳光棍子,甚至扁擔之類,可以打得死人的傢伙,劈頭劈腦打下來。”○[楊朔]《春雷一聲》:“革命像一聲春雷似的,劈頭蓋頂壓上來了。”○[峻青]《海嘯》第三章十二:“突然,一個巨大的浪頭劈頭蓋腦地打了下來。”○《十月》1981年第5期:“有一回,她在團組織生活會上劈頭蓋腦地批評我,氣得我一星期沒理她。”◆补证条目■亦作“劈頭劈腦”。正对着头部。形容来势迅猛。○《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纔跨進房門,忽然兩邊門側裡走出七八個老嫗丫環,一個個手執籬竹細棒,劈頭劈腦打將下來。”

劈頭蓋臉(劈头盖脸),◆猶劈頭劈臉。○[蕭軍]《五月的礦山》第六章:“[魯東山]像似被一條看不見的鞭子,劈頭蓋臉地抽打下來了。”○[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十一章:“[宋貴堂]可氣壞了,他舉起手杖劈頭蓋臉就要朝[王老增]打去。”○[魏巍]《東方》第五部第五章:“登時沖鋒槍和手榴彈向着敵人劈頭蓋臉地打去。”

劈頭蓋頂(劈头盖顶),◆見“劈頭蓋腦”。

劈頭帶臉(劈头带脸),◆同“劈頭劈臉”。◆[梁斌]《紅旗譜》十二:“他一聽就蹦了,把[老套子]的話劈頭帶臉蓋過來,呲打得[馮貴堂]鼻子氣兒不得出。”

劈頭(劈头),◆1.迎頭;當頭。○[元][無名氏]《抱妝盒》第四摺:“抱定粧盒,背卻宮娥,疾行前去,不防他[劉太后]劈頭相遇。”○《醒世恒言‧張廷秀逃生救父》:“[王員外]……便搶過一根棒子,劈頭就打道:‘畜生,還不快走!’”○《紅樓夢》第一一一回:“﹝[琥珀]﹞劈頭見了[珍珠],說:‘你見[鴛鴦]姐姐來着沒有?’”[趙樹理]《孟祥英翻身》:“他氣極了,拿了一把鐮刀,劈頭一下,把[孟祥英]的頭上打了個血窟窿。”◆2.開頭,起首。○《朱子全書》卷六六:“劈頭一箇王正月,便說不去。”○[鄒韜奮]《民族解放與人民戰線》:“本報的目的,劈頭第一句話就是‘努力促進民族解放運動’。”○[毛澤東]《反對投降活動》:“中華民族在[日本]侵略者面前,歷來存在的劈頭第一個大問題,就是戰不戰的問題。”

劈損,◆劈坏;砍掉。○清宋徵舆《金梧桐·离忧》套曲:“迎新來蟾宫劈損連枝樹,任公子折破雙魚。”

劈手,◆謂出手迅捷。○[元][關漢卿]《四春園》第二摺:“但是別人的錢鈔,我劈手的奪將來我就要。”○《西游記》第六回:“大聖側身躲過,疾舉金箍棒,劈手相還。”○[茹志鵑]《高高的白楊樹‧百合花》:“新媳婦這時臉發白,劈手奪過被子,狠狠地瞪了他們一眼。”

劈然,◆猶立即。○《警世通言‧計押番金鰻產禍》:“押番不知頭腦,走出房門看時,[周三]讓他過一步,劈腦後便剁。覺得襯手,劈然倒地,命歸泉世。”

劈撲(劈扑),◆亦作“劈噗”。◆象聲詞。○《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張善]﹞腳步未到時,只聽得劈撲之聲,店門已開了。”○[洪深]《香稻米》第三幕:“我心口頭,劈噗劈噗地跳。”

劈破玉,◆民間曲調名。流行於[明]代中葉以後。一般為九句五十一字。與《掛枝兒》相似,僅末尾二句重疊一次。○[萬曆]年間刻本《大明春》所載《掛枝兒》即《劈破玉》。

劈破面皮,◆謂不講情面。○[元][馬致遠]《薦福碑》第四摺:“誰承望老龍王劈破面皮,其實驅逼的我無存濟。”○[元][顧均澤]《願成雙‧憶別》套曲:“到中秋左右還相會,見他時劈破面皮。”

劈劈脫脫(劈劈脱脱),◆見“劈脫”。

劈劈拍拍,◆亦作“劈劈啪啪”。◆象聲詞。爆裂、拍打聲。○《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兩個差人來,拖了就走,到得堂上,不由分說的,劈劈拍拍打了一百板。”○[洪深]《香稻米》第一幕:“焚化紙錠元寶,奠了酒,那爆竹的聲音劈劈拍拍的好不響亮。”○[林建征]《鶯歌海》:“模糊的天空劈劈啪啪地掉下銅錢大的雨點。”

劈拍,◆象聲詞。○《紅樓夢》第五回:“[黛玉]稟氣虛弱,不禁‘劈拍’之聲。”○[曹禺]《日出》第三幕:“這孩子連[金八爺]都劈拍兩耳刮子。”

劈面,◆1.以刀割面。○《魏書‧清河王懌傳》:“夷人在京及歸,聞[懌]之喪,為之劈面者數百人。”○《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雖[鄧訓]致劈面之哀,[羊公]深罷市之慕。”○[李善]注:“[戎]俗,父母死,恥悲泣,皆騎馬歌呼。致聞[訓]卒,莫不號咷。或以刀自割。”◆2.形容寒風尖利。○[宋][李覯]《送王都曹》詩:“十月霜風還劈面,六街塵土會欺貧。”◆3.迎面。○[宋][楊萬里]《日斜再行宿烏山》詩:“日已衰容去,風仍劈面來。”○[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摺:“每日價貪圖花酒,潑使錢財,倒將我劈面搶白,欺負喒軟弱囊揣。”○《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美娘]送[劉四媽]出房門,劈面撞着了[九媽],滿面羞慚,縮身進去。”○[楊朔]《海市》:“海上劈面立起一片從來沒見過的山巒。”◆补证条目■迎面。○《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劈星言,劈星道,劈面道時合醒噪。”

劈溜撲剌(劈溜扑剌),◆象聲詞。○[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摺:“我也是個傻弟子孩兒,又不曾吃個,怎麼兩片口裏劈溜撲剌的。”

劈裂,◆見“劈烈”。

劈烈,◆亦作“劈裂”。◆裂開,分裂。○[唐][李宣古]《聽蜀道士琴歌》:“忽揮素爪畫七絃,蒼崖劈烈迸碎泉。”○[華山]《大戈壁之夜》:“暴風烈日和無情的歲月,曾經把多少高山深谷夷為平地,劈裂成破碎焦黑的石礫呵!”◆补证条目■亦作“劈裂”。裂开;分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李》:○“《廣志》曰:‘有劈李,熟必劈裂。’”○又《炙法》:“牛胘炙:老牛胘,厚而脃。剗穿,痛蹙令聚,逼火急炙,令上劈裂,然後割之,則脆而甚美。”

劈臉(劈脸),◆正對着臉;迎面。○《水滸傳》第三一回:“[蔣門神]急要掙扎時,[武松]早落一刀,劈臉剁着。和那交椅都砍翻了。”○《儒林外史》第二二回:“秀才……走上去,一把扯掉了他的方巾,劈臉就是一個大嘴巴。”

劈歷(劈历),◆疾雷;疾雷聲。○《說文‧雨部》:“震,劈歷振物者。”○[段玉裁]注:“劈歷,疾雷之名。”○[明][陶宗儀]《輟耕錄‧發宋陵寢》:“犬之年羊之月,劈歷一聲天地裂。”

劈里巴拉,◆象聲詞。○[管樺]《烙餅》:“放機關槍一般劈裏巴拉的算盤聲裏,人們計算了春耕、水利化,集肥的進度。”

劈棱簡(劈棱简),◆古鞭屬兵器名,無刃,有三棱或四棱。○《水滸傳》第八十回:“﹝[周昂]﹞懸一條簡銀杆,四方棱,賽金光劈楞簡。”

劈雷,◆打雷。○[管樺]《山谷中》:“我正着急地掃視着整個山谷裏的人群,就聽西邊天空一陣劈雷似的巨響。”

劈拉,◆成八字分開。○《醒世姻緣傳》第六七回:“你劈拉着腿去坐崖頭掙不的錢嗎?”○《醒世姻緣傳》第七八回:“追論前事,二罪並舉,三十個板子,把腿打的劈拉着待了好幾日。”

劈口,◆立即張口。○[明][湯顯祖]《南柯記‧得翁》:“那時千歲劈口應說:親家翁職守北土,音問不絕。”○[葉聖陶]《倪煥之》一:“[煥之]心裏有點生氣,劈口就回說電報這一行沒有什麼幹頭。”

劈空,◆1.突然地。○《封神演義》第二回:“今劈空欲選美女,恐失民望。”○《天雨花》第十二回:“豈知今日遭非命,劈空橫事禍來侵。”◆2.當空;劃破長空。○《兒女英雄傳》第十一回:“這幾句分明說他路見不平,替民除害,劈空而來,如同從雲端裏下來的一般。”○[曹亞伯]《武昌革命真史‧廣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役》:“短槍之聲,劈空而起。”

劈荊斬棘(劈荆斩棘),◆1.砍伐荊棘。○[陶爾夫]《伐木者旅行》:“[劉德昆]在前面,用他那柄小斧,劈荊斬棘,迂回前進。”◆2.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堯山壁]《西柏坡頌詩》:“劈荊斬棘開新路,社會主義展宏圖。”

劈腳跟(劈脚跟),◆緊跟在後。○《說岳全傳》第五回:“[張顯]答應回去,劈腳跟[王貴]也走將來。”

劈角兒(劈角儿),◆猶劈頭,當頭。角,頭頂兩側髮束。○《水滸傳》第六六回:“卻才道罷,背後兩個人劈角兒揪住。”

劈畫(劈画),◆見“劈劃”。

劈風斬浪(劈风斩浪),◆沖破風浪。○《人民日報》1976.6.25:“在[西沙]保衛戰中,一批剛剛穿上海軍服的青年戰士,駕着戰艦,劈風斬浪,無所畏懼地同敵艦格鬥,為保衛祖國的寶島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劈丟撲搭(劈丢扑搭),◆象聲詞。○[元][李直夫]《虎頭牌》第一摺:“眼腦又剔抽禿揣的慌,口角又劈丟撲搭的噴。”

劈地,◆迅疾貌。○《初刻拍案驚奇》卷二:“那烏龜分毫不知一個情由,劈地價來,沒做理會,口裏亂嚷。”

劈刀,◆1.用來劈竹、木等的厚背刀。◆2.用軍刀劈殺敵人的技術。分單手劈與雙手劈兩種,騎兵多用之。此外,還有斬劈、返劈等名目,步兵等兵種亦用之。

劈刺,◆刀劈和刺殺的統稱。○[韓北屏]《非洲夜會‧雙城記》:“這樣美麗而豐饒的土地,竟然在戰馬踐踏下顫栗,在軍刀劈刺下呻吟。”

劈初頭(劈初头),◆開頭;起始。○《朱子語類》卷四六:“聖人教人,於《大學》中劈初頭便說一箇格物致知,物格而後知至,最是要知得至。”○《宣和遺事》前集:“且說[唐堯]、[虞舜]是劈初頭第一箇皇帝。”

劈初,◆當初,起初。○《朱子語類》卷四九:“且看[隋煬帝],劈初如何,下稍又如何。”

劈柴刀,◆一種刀背較厚,用來劈竹子、木頭等的刀。○《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二回:“當時巡丁、扦子手,七手八腳的,拿斧子、劈柴刀,把棺材劈開了。”

劈柴,◆以斷木劈成,用以引火的小木塊或小木條。○[魯迅]《徬徨‧幸福的家庭》:“劈柴,都用完了,今天買了些。”○[吳德水][車吉心]《海的女兒》第五章:“[凌春江]在[馬]家劈柴堆裏,一直滾到解放。”

劈叉,◆本為戲曲毯子功名詞。兩腿分開成“一”字形落地,後為舞蹈、體育所吸收。

劈剝(劈剥),◆象聲詞。○[駱賓基]《罪證》一:“前面劈剝劈剝的燃燒聲,很清楚地聽到了。”

劈半兒(劈半儿),◆分做兩半。○[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摺:“喒待要獨分兒興隆起[楚]社稷,那裏肯劈半兒停分做[漢]山河。”

開劈,◆劈开;分解。○清沈非病《画眉序·春夜感怀》套曲:“心頭無限難平事,何日裏好生開劈?”

鬼劈口,◆亦作“鬼擘口”。◆謂隨口亂說。○[宋][王明清]《揮麈後錄餘話》卷一:“[穆父]既出國門,[蔡元度]餞別,因誦其前聯,云‘公知[子厚]不可撩撥,何故詆之如是?’[穆父]愀然曰:‘鬼劈口矣!’”[元][杜仁杰]《耍孩兒‧喻情》套曲:“我當初不合鬼擘口和你盟誓,惹得你鬼病厭厭掛體。”○[元][鄭廷玉]《金鳳釵》第三摺:“見一箇粗豪士扯住箇英才,我不合鬼擘口審問的明白。”

分星劈兩(分星劈两),◆詳細分說。○[元][孟漢卿]《魔合羅》第四摺:“不要你狂言詐語,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則要你依頭縷當,分星劈兩,責狀招實。”

分劈,◆分剖;表白。○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一折:“公之富不可盡用,我之貧不可盡欺,非是我用言分劈。”

大斧劈,◆國畫皴法的一種。點染山石,側筆如斧劈形,用筆較疏闊者稱大斧劈。○[宋][李唐]、[馬遠]、[夏珪]等山水畫多用此法。參閱[明][汪砢玉]《珊瑚網畫法‧皴石法》。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