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敬礼 荒野 规则 颜料 煤油
旅行 墙壁 观察 苍翠 演奏
二、请你用“√”标出正确的读音。
相似(sì) 理发( fà) 散(sàn)步
当(dànɡ)作 尽(jǐn)管 躲藏(cáng )
扇(shàn)子 海参( shēn) 朝(zhāo)阳
调( diào)动 看(kān )家 处(chǔ )理
放假(jià) 摇晃(huàng) 倒(dào)水
二、同音字组词。
汉族 读书 双手 忽然 稻谷 富有 诚实
汗水 独自 霜降 呼吸 打鼓 父亲 城市
四、补全下面的成语。
(大)吃(一)惊 (一)本(正)经 摇(头)晃(脑)
张(牙)舞(爪 ) 口(干)舌(燥) (面)红(耳)赤
眼(疾)手(快) 忐忑(不)(安) 层林(尽)(染)
五、写出意思相反的词语。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安静—热闹 古老—年轻 快乐—痛苦 合拢—张开
犹豫—果断 炎热—寒冷 勤劳—懒惰 高大—矮小
经常—偶尔 仔细—马虎 希望—失望 温柔—粗暴
宽阔—狭窄 干燥—湿润 危险—安全 伟大—渺小
简单—复杂 胜利—失败 减少—增加 结束—开始
六、照样子写词语。
例:舒舒服服 平平安安高高兴兴 干干净净 安安静静
例:糊里糊涂 不紧不慢 古色古香 若隐若现 有声有色
例: 闪闪发光 津津有味 彬彬有礼 历历在目 滔滔不绝
例: 银光闪闪 得意洋洋 想入非非 风尘仆仆 文质彬彬
七、给句子加上正确的标点。
1、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2、他发现了自己在水面的影子:“咦,这是我吗?”
3、“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八、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快乐的生活 鲜艳的服装 飘扬的国旗 古老的铜钟
粗壮的枝干 金色的草地 可爱的草地 欢快的灰雀
诚实的男孩 严明的纪律 缤纷的色彩 美妙的声音
香甜的气味 道别的话音 丰收的歌吟 辽阔的大海
好奇地听着 婉转地歌唱 用心地观察 认真地思考
呼呼地刮过 热烈地讨论 流利地背诵 刻苦地钻研
九、按要求写句子。
1、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不会忘记那掌声。
我怎么会忘记那掌声呢?
2、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没什么可吵的。
3、把下面的双重否定句改为陈述句。
他不得不把东西交出来。
他只好把东西交出来。
4、把下面的句子用关联词合并成一个句子。
(1)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小兴安岭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2)我中午回家。我看见草地变成金色的。
我中午一回家,就看见草地变成金色。
5、写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照样子写一个句子。
(1)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夸张)
教室里非常安静,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
(2)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比喻)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
(3)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拟人)
艳丽的蔷薇,绽开了迷人的笑脸。
6、修改病句。
(1)我们全校师生都参加了植树活动。
(2)茵苗是我最好的朋友。
(3)这家养了一对花鹅。
(4)我光荣地成为了少先队员。
十、选词填空。
(1)陈老师说话的态度很温和。 (2)这是一个温暖的集体。
(1)我们的教室宽敞明亮。 (2)汽车在宽阔的马路上行驶。
(1)上课了,同学们陆续走进教室。
(2)妈妈话说完,又继续干起活来。
(3)茵苗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十一、选择正确的解释。
(1)
(A)
(B)
(C)
(2)
(E)
(B)
(C)
(A)
(D)
十二、补全下面的诗句和名人名言。略
十三、课内阅读。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2、《金色的草地》的是生活在乡下两个小朋友兄弟俩的故事。可爱的草地和有趣的蒲公英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还给他们带来了探索发现的喜悦。
3、《灰雀》这个故事体现了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4、《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5、《富饶的西沙群岛》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句话来写,作者是按照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6、《美丽的小兴安岭》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7、《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她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微笑着面对生活”就是对生活中的困难有了直面的勇气和克服的信心,课文通过英子的变化表现了同学之间的鼓励和关爱。
8、《司马光》出自于《宋史.司马光传》,讲述司马光用大石块砸破水缸救出掉在大水缸里同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