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教父罗振宇今年的跨年演讲遭到了网络群殴。理论上说,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罗胖的跨年演讲已经进行了四年,据说他还要连续讲20年,如果没有形式和内容上的突破性改良,很难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但回到现实,如此大面积地围剿一场跨年演讲,还是让人感到有些诧异。别的不说,就冲罗胖一个人面对几千现场观众能撑完4个小时,这表达能力和掌控能力,就多少能获得一些敬意吧?
有人说,年轻人对知识付费的迷信,如同老年人对权健保健品的迷信。这个类比太过偏颇,有一点为批评而批评的意思。不管罗胖的跨年演讲质量如何,知识付费这个观念并没有错,
信仰知识付费总不是一件坏事,将它同权健的保健品画上等号,充满了自以为是。可笑的是,这些批评者一边攻击罗胖的跨年演讲缺少能量密度,全是段子和金句,一边用哗众取宠的方式来对之进行解构和调侃,似乎也高明不到哪里去。
首先明确一下什么叫知识。知识不是真理,它可以被证伪,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也可以是知识。人类的许多知识,就是从不断证伪中得来的。再者,知识因人而异,适合你的才是有价值的。不记得哪位大哲说过,知识分三种,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以及你不知道你知道的。对有些人来说,母猪的产后护理是知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知识。但对有些人来说,量子力学和相对论才是知识,如果把这两类人互换位置,那么彼此都会互骂对方一句“垃圾”。
所以知识没有什么恒定不变的标准,也不是一定要掌握在谁的手里。职业不分贵贱,知识也同样不分高下。在我看来,只要是你觉得有用的、对你有价值的,能够给人带来精神享受和愉悦感的,都是知识。叫得出每一个的名字,知道她们什么时候下海,什么时候上岸,在业界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这也是知识,非常专业的知识,这种专业人才在圈子是很受欢迎的。
同样,对知识进行整合、收集、归纳,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高深的知识平民化,以一种更易于被更多受众接受的方式传播知识,也是一件很有价值的事情。花一个月啃一部名著固然很好,但是花十分钟听个内容概要和主题思想,有什么不可以?别人的知识是知识,把别人的知识经过高度提炼以后直接拿来用,同样也是知识。
人类积累下来的文明成果浩如烟海,你就是一天读一本书,一辈子也就两万多本。每个人的学识和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有些人确实只适合快餐式的阅读,但他们对知识的向往,不应该被歧视。你当然可以说快餐式阅读是一种知识焦虑,但是想想中国人那点可怜的平均阅读时间,也好意思说知识焦虑?知识焦虑再怎么也比标榜无知、天天刷抖音快手要好吧?
罗振宇是个卖文化产品的生意人,他自己不生产知识和思想,他只是知识和思想的搬运工和化妆师,通过自己的一套知识付费的商业模式,把知识点打包贩卖。在商言商,这没什么好指摘的。你硬要站在思想家和学术水平去要求他,只能是缘木求鱼。被集体吐槽的跨年演讲并没有批评者所认为的那么不堪,最大的槽点无非就是在结尾处,他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话:没有人可以爱过做空自己的祖国成功。但事实上,巴菲特并没有说过这句话。
这当然是个瑕疵。但这句话见仁见智,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至于这句话究竟是巴菲特说,还是鲁迅说的,抑或是说的,有那么重要吗?欢迎词蛋好不好吃,你评价鸡蛋就是了,你管它是哪只母鸡生的。某种意义上说,一场4个小时的跨年演讲,观众能挑出来的硬伤只是错误地引用了一句名人名言,恰恰说明这场跨年演讲是非常成功的。
还有人说,罗振宇贩卖鸡汤和焦虑,是个传播伪知识的大骗子,然后拿李笑来举例。任何高精尖的行业都会有伪劣产口,都会有决策失误的时候,何况一款文化产品。所以这例子并没有多少说服力。也不要说什么鸡汤和焦虑,那些人听罗振宇演讲的人,可不是退休老太太,不是幼儿园的孩子,也不是涉世未深贪慕虚荣的女大学生,他们是一群自诩精英或者正在向精英群体前进的人,他们有自己的判断力,也清楚自己需要什么。
我很好奇那些批评罗胖跨年演讲的人都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你是把罗胖当成先知和预言家,还是指望罗胖通过一场4个小时的演讲,就能给你开出下一期的福彩数字,或者开辟一条通向财富自由的金光大道?免费看一亏损睚年演讲,还要求这么高。
罗振宇最大的问题,也是最令人讨厌之处,就是他太成功了,成功的一发不可收拾,从罗辑思维到得到APP再到跨年演讲,财富倒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成就感,他真正意义上把“知识付费”从一个概念做成了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如郭德刚说的,同行之间的仇恨是赤祼裸的,而罗胖的批评者大多是他的同行,他做到了他们没有做到的事情,这种内心的不安无法掩饰。
仇视的背后,其实是一种无处安放的对成功的焦虑。罗胖的商业模式看上去并不高端,也没有什么独到之处,似乎人人都可以做到,也确实很多人都在做,怎么就这个胖子做得这么成功呢?那么一定是他没有底线,为了成功不择手段,走了什么邪门歪道。这其实是对罗胖最高的赞美。把别人没有想到的事做成功了,确实很牛逼,但是比这更牛逼的是,把人人都能想到的事做成功。
我们中国人不习惯赞美,承认别人优秀是一件特别困难的事情。这个国民劣根性,要改。我不是罗胖的粉丝,也没耐心看完他的跨年演讲,但这并不防碍我对他表达敬意。每天60秒的音频节目,坚持做了好几年,跨年演讲,计划要做20年……这不正是中国人最缺的专业态度和工匠精神吗?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努力并坚持努力的人都是可敬的。罗振宇的成功告诉我们,哪怕做不了一个成功的人,也不要做嘲笑别人成功的人。
作者:春城晚报编辑、评论员吴龙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