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初余热未散的北京,“波普教主”Andy Warhol的大型回顾个展《成为安迪·沃霍尔》正在北京798的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展出。这是迄今为止,Warhol的艺术人生在中国最为全面的展示。
近400件原作中,与时尚最近的是Warhol为Chanel创作的五号香水广告片。Chanel品牌与Warhol的关系既有直接的一面,亦有微妙的隐喻。Warhol与品牌创始人Gabrielle Chanel皆对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有着深切洞见,尤其是在名人的影响力方面。例如20世纪早期,Chanel打造了第一批“影响力者”——她选择了一些时髦的女性佩戴她制作的帽子、穿着她设计的服装,从而激发外界对其作品的兴趣。同样,Warhol的艺术创作亦推动了当代“影响力者”的崛起——他在纽约的工作室“工厂”(The Factory)汇集了众多名流,并通过电影将他们塑造成超级明星。
二者的另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对“知名度”的敏锐理解。Chanel曾借用奥斯卡·王尔德的格言——“世上只有一件事比被人议论更糟糕,那就是没有人议论你”。而Warhol则创造了他自己的格言:“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15分钟。”
作为20世纪后半叶的创意圈红人,Warhol不愿意被放在一个已被定义的盒子里,他尝试了一切,作为画家、雕塑家、插画家、摄影师,并在近40年的艺术生涯中,对各式如出版、电影、音乐制作、电视和戏剧等新兴媒介艺术展开探索,其中还有时尚。时装产业在Warhol的一生中举足轻重,它的存在远远超越了服装本身。
在Andy Warhol心中,艺术就是时尚。
Warhol与时尚的邂逅源自纽约,如当今的北漂、上漂、深漂一族,从卡内基理工学院海报设计专业方一毕业,他便投身“大苹果”的怀抱。从为时装杂志做商业插画师为起点,整个1950年代,Warhol的广告作品涵盖了时尚的流行前沿——手袋、手套、珠宝和鞋子等等。正是这个无心插柳的起点,让他在大众消费主义的宇宙中心开启了他与流行时尚长达一生的缘分,并成为波普艺术偶像,影响时装设计师和品牌们至今。
在他事业起步的1950年代,追求极端超现实主义的抽象表现形式占据着美国的主流艺术风格。以Jackson Pollock(杰克逊·波洛克)为代表的艺术家们,随着身体反复的无意识动作,用刷子在巨型画布上创作。在个人电脑还未出世的时代,Warhol就显现出对技术的痴迷。他寸步不离的是一台美乐时35EL相机,把镜头对准日常生活中的空间,用宝丽来胶片记录下了一个个转瞬即逝的物体、角落、颜色,他相信对于静态景物长时间的拍摄就是平面设计作品在4维时间轴上的延续 。“I want to be a machine”,初出茅庐的Warhol喊出了完全相悖于主流艺术审美的愿景。他沉迷于美式资本主义的精髓——大众商业消费生产环节中的 “Reproduction Process”(复制过程),大胆尝试着凸版丝网印刷、照片投影等各种复制技法,在艺术媒介里寻找着最佳的记录形式。正如2018年末,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的Andy Warhol回顾大展引言所写,“他为主流媒体可接受的生活表现,添加了一个古怪的局外人的声音”。
虽然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专业精神一直是艺术人入圈的基本功,但从达·芬奇为首的大师们却都有一颗蠢蠢欲动的“跨界之心”。在1960年代流行艺术转向大众文化的爆发期中,批量生产的成衣进入市场,挑战着传统定制服饰,以及精英式生活方式。Warhol敏锐地嗅到流行艺术与时尚产业间的联结,他把 “金宝罐头汤”作品变成了可穿戴的时尚商品,接着,他又做同样的处理,把其他作品中如Fragile、Brillo和Banana变成了连衣裙上的设计元素,延续着战后时尚产品的“去实用”和“去统一”化。Warhol的创意很快被金宝(Campbell’s)公司选中,任何消费者只要收集到两个Soup Can Label,再加一美元,便可换得Campbell's Souper Dress,这无疑就开拓了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中艺术跨界的趋势。至此之后,Warhol一发不可收拾,横跨插画、版画、音乐、影像、出版、时尚等一众边界,做实了20世纪下半叶“跨界之王”的扛把子。
Andy Warhol喜好频繁地结交社会名流,如音乐家、电影明星、政客等,“工厂”工作室的座上宾也一个个成为了他肖像作品中的经典形象,明星肖像随之支撑了他事业收入的主要来源。Warhol艺术创作中的常客也必然缺少不了时装设计师们的身影,在时尚界最受欢迎的Studio 54俱乐部,Warhol结识了Roy Halston、Giorgio Armani、Gianni Versace等同道中人,共享时尚文化。他也曾与Yves Saint Laurent书信往来,毫不吝啬地把后者描绘在了他的丝网印刷作品中。与此同时,Yves Saint Laurent成为了最早把Warhol的作品融入时装设计并全面汲取波普艺术的设计师之一(1966年秋冬系列即是以波普艺术为主题)。与视觉记录传播并存,Andy Warhol同样重视文本的力量,他在1969年创办了知名杂志《Interview》,这本专注于原版、未添加任何编辑的名人访谈杂志,把电影、时尚、流行文化等多领域话题汇聚在一起。直至2018年停刊,《Interview》延续着以实验性形式来介绍名人和潮流偶像的方式,成为创意产业内经久不衰的流行灵感时尚社论。
或许是初出茅庐就受到时尚圈商业运营理念的影响,Andy Warhol继而顺势坐上了美国战后经济腾飞的快船,成为了深谙IP营销之道的“网红艺术家”鼻祖。当20世纪前叶以描绘欧洲上流阶级为潮流风向标的巨幅肖像画渐渐淡出艺术舞台之时,Warhol敏锐地嗅到新资本主义时代的流量小花与小生们——玛丽莲·梦露、杰奎琳·肯尼迪、伊丽莎白女王、猫王等等。一套套丝网印刷主题肖像作品应运而出,Warhol游刃有余地享受着1960、70年代中的流量红利。而这些肖像画在被创作出后的几十年间,奇迹般地在互联网的各色流量冲击下,强势地保持着艺术圈中最炙手可热的“冷饭”头衔,被时装设计师们“大火翻炒”。
Andy Warhol成为时尚设计师们的缪斯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那个狂野的时代里,美国的Halston,意大利的Roberto Cavalli、Emilio Pucci、Gucci等品牌争先恐后地从Andy Warhol的作品汲取灵感,转化为时装设计元素。在Warhol本人的授意下,他的设计师密友Stephen Sprouse也在服装设计上使用Warhol经典作品中的迷彩印花。
1991年,Gianni Versace推出了以Warhol作品中的玛丽莲·梦露丝网印刷形象为图案的系列,将流行艺术符号引入高级时装。穿着梦露礼服的黑珍珠Naomi Campbell在T台上大步走来,成为了被载入时尚史中的传奇形象之一。
27年后,也是Gianni Versace去世20周年,其胞妹Donatella Versace在品牌2018春夏系列上再度将Warhol的《Vogue》封面及其标志性肖像作品打散拼接,致敬波普艺术,并缅怀兄长。
几乎每隔几年,时尚大师们都要把自己投掷到Andy Warhol的作品汪洋里搜寻一番可被自己挖掘的灵感。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首先是Raf Simons。如果我们要去挖掘Raf Simons对现当代艺术的痴迷和擅长,Andy Warhol是绕不过去的一个关键因素。
比利时人在自己的第二个Christian Dior女装成衣秀里正是借助Andy Warhol展示了自己是如何擅长运用现当代艺术。那个系列将“艺术对服装的影响力”最明显的体现是Simons决定采用Andy Warhol的早期画作作为重复出现的图形设计,就像他在Jil Sander担任设计师时利用Foujita的作品作为主旋律一样。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了解Warhol,但这里展示的是Simons对Warhol作品更精细更敏感的呈现。Warhol的蜘蛛网似的鞋状图案刺绣——更确切地说是——浮雕装饰出现在包包的设计中。女性肖像出现在装饰裙装或紧身礼服上。Simons把利用Warhol式的图形元素设计的作品称为“记忆礼服”,他把华丽的丝绸宽松直筒连衣裙比作剪贴簿。Warhol 的作品也体现在秀场内摆放的银球,这是对其标志性作品《云彩》的致敬。
待到Simons远渡重洋前往美国纽约管控Calvin Klein全部产品线时,在他的第一个CALVIN KLEIN 205W39NYC系列正式发布前,他就先行在名为《American Classics》的特别企划中向美国艺术致敬,出镜的产品不过是Calvin Klein简单的内衣和丹宁服饰,背景却是包括Andy Warhol在内的美国艺术家作品。
2017年年底,Calvin Klein正式宣布与沃霍尔视觉艺术基金会(The Andy Warhol Foundation for the Visual Arts)达成合作,前者将出钱支持基金会的资助项目,以支持美国艺术机构的创作和展示。作为交换,品牌可以无限使用Andy Warhol的作品,包括那些未发布的,直至2020年。“我之前意识到,Warhol的天才比让人开心的Campbell Soup 作品深刻得多。他捕捉到了当时美国的方方面面,包括有时候很黑暗的一面。Warhol的艺术讲述了关于这个国家的真相,比你在其他地方找到的更多”,这是Raf Simons在这项合作公布时的态度。
但双方展开的首个合作系列已于当年9月发布的CALVIN KLEIN 205W39NYC 2018春夏秀场上提前曝光。包括《Sandra Brant(1971)》、《Dennis Hopper(1971)》《Knives(1981~1982)》《Electric Chair(1976~1965)》《Ambulance Disaster(1963~1964)》在内的经典Warhol画作均以泼墨印花图案的形式印制在服装上。待到2018秋冬系列,Simons的艺术家好友Sterling Ruby再度设计秀场装置,一座19世纪风格的谷仓,其外墙上印有Andy Warhol的作品图像。同年,Andy Warhol 在1963 年拍摄的实验性电影纪录片:《Kiss》也成为品牌内衣产品的灵感。主题为Kiss的内衣系列一下子拔高了Calvin Klein的艺术水准。
Miuccia Prada在Prada 2013年春夏女装系列中对Warhol名为《花》的作品中的图案进行提炼、排序、重组、再设计,并与东瀛文化相结合,搭配着和服上衣和厚底木屐鞋。2015年初,Converse首次发布Andy Warhol联名系列,精选了如“金宝罐头汤”在内的美国波普文化经典元素,把Warhol的设计 “反哺”回大众。
作为波普艺术的代表艺术家,Andy Warhol所创作出的视觉符号和形象延续着“打破商业设计和高雅艺术界限”的初衷,草根、中产或新贵们都在消费着Warhol的时装艺术,没有人再会质疑波普文化的艺术地位。所以在我们谈论对时装界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们时,Andy Warhol的大名当之无愧,独领群雄。他总是对未来充满兴趣,这种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艺术与商业的融合正是时尚产业最核心的运作方式。在纽约的第一个十年中的时装插画工作,激发了Warhol一生对时尚的理解和解读。谁能否认艺术与时尚的共生关系呢?在他看来,艺术与时尚是一个整体,而非对立,即使是在他去世前夕,还为设计师佐藤孝信(Kohshin Satoh)的发布会走秀。而几天后,他即披上了Stephen Sprouse设计的西服去往天国。
“我宁愿买件衣服挂在墙上,也不愿放一幅画”,Warhol不断为我们提出一种与主流相异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并反思社会。在1975年首次出版的自传《The Philosophy of Andy Warhol(From A to B and Back Again)》中,Warhol便大胆预测人类未来的AI与电脑时代,而他对社会的预言成为了现实。也如其所言,“未来,每个人都将有15分钟的闻名于世”,但Andy Warhol本人对艺术、对时尚、对我们的生活的影响却远远比这15分钟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