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伟人,他们不仅建功立业, 而且还满腹文学。他们在带兵打仗的途中,总是会感悟出生活的一些道理。他们将其中的道理写成文,以便保留下来。世人们经过不断的验证与传颂,将这些句子慢慢地变成普遍的真理。提到历史,有个乱世是不得不提的,那便是三国时期。纵观三国的历史,出了不少的英雄和奸雄,俗话说得好,乱世才能出英雄,这也正常。在众多英雄之中,有谋臣也有武将,每个人所喜欢的人物也都是不同的,谋臣之中,有人喜欢郭嘉,自然也有人喜欢诸葛亮,武将中也是如此。刘备在三国里一直是仁义的代表,他的身份也是皇族的后代,但是到了他这一代,就比较落魄了,只能以卖草鞋为生,但是刘备在卖草鞋的时候,他还是胸怀大志的,一心想建立一番事业,光复汉朝,于是为了使自己更好的办事,于是给自己取了一个很响亮的外号,号称刘皇叔。刘备一生说的三句名言:前两句受黑社会追捧,最后一句老师最爱用!
果然这个外号没有白取,有了名声以后,有靠着刘皇叔这个称号凑齐了五虎将和诸葛亮的组合,最终帮助他在赤壁之战中联合东吴,打败了曹操,才有了后来的三足鼎立。
很多人可能感觉刘备没有什么本事,特别是对他“擅长逃跑”这项技能是吐槽不断,其实不然,刘备是一个好领导,而且还留下了不少金玉良言,其中有两句成了黑道上的黑话,流传至今,另一句被写进了教科书,成为修身良言。
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不同的,自然喜好更是不同。正常来说,世人都非常的喜欢刘备,厌恶曹操,这是因为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将两人形象刻画的非常深入人心。刘备就是光辉正义,曹操就是坏人。真实的历史当然和书是有区别的,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哪有正和邪,只是小说引导大家认为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而已。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第一句是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桃园三结义的时候,他们三人在结拜的时候说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生死”这句话,不仅是他们三人感情的真挚,也是对义气的推崇。
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刘备的父亲刘弘早亡,少年刘备与母亲以织席贩履为业,生活非常艰苦。刘备家屋舍东南角篱上有一桑树高有五丈于,从远处看上去就好像车盖一样,来往的人都觉得这棵树长得不像凡间之物,认为此家必出贵人。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刘备叔父刘子敬说:“你不要乱说话,让我们一家遭灭门之罪。”刘备十五岁时,母亲让他外出行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人公孙瓒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卢植为师学习。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助刘备,将他和刘德然同等对待。此举招致刘元起妻子的不满,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样一个孩子,不是个平常人。”公孙瓒与刘备结交为好友,公孙瓒比刘备年长,刘备将公孙瓒视作兄长。刘备不怎么爱读书,喜欢狗马、音乐、美衣服。
虽然这句话在正史里面没有记载,但是丝毫不影响他的流传。这句话后来演变成为黑道结拜时候的结拜语,我们看黑帮影视剧的时候,发现有人结拜的时候,就会说这句话。
刘备起初未敢加入。后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就是你跟我。”刘备心惊,筷子掉落,知道曹操难容自己,遂与董承等人同谋。恰逢当时曹操派刘备与朱灵一起攻击袁术,袁术于途中病死,其后刘备进军下邳,杀徐州刺史车胄,留关羽守下邳,行使太守的职责,自己回到小沛。东海昌豨以及诸郡县多从刘备,刘备有了数万兵马,于是北连袁绍抗击曹操。曹操派司空长史沛国刘岱、中郎将扶风王忠往攻,被刘备击退。刘备与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对抗冀州牧袁绍,刘备因为累次建立功勋而升为试守平原县县令,后领平原国相。刘备外御贼寇,在内则乐善好施,即使不是身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与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会有所拣择。刘备当平原相时深得人心,郡民刘平不服从刘备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杀。刘备毫不知情,还对刺客十分礼遇,刺客深受感动,不忍心杀害刘备,便坦露实情离去。
第二句是: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当时,曹操下令让刘备讨伐袁术,张飞表示不饮酒、不打军士,刘备便让张飞守徐州,自己带领关羽出兵。张飞劣性未改,酒后使性,鞭打曹豹,曹豹乘机内应吕布,于是吕布夜袭徐州。刘备家小陷于徐州,当时张飞引数十骑逃出,关羽埋怨他,张飞惶恐愧疚,并表示愿意自刎谢罪,这下可把刘备难住了,但是刘备是个聪明人,为了平复张飞的情绪,刘备说了这么一句话。
后人说,这就是重男轻女的思想在作怪,为了笼络人心,刘备豁的出去,但是现在大多被黑帮用来表达兄弟情深的义气行为。还有一句就有点悲剧色彩了,在刘备讨伐东吴失败以后,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 还给自己的儿子留了一句遗言就是“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估计很多人对于这句话是熟悉的,这是刘备在临终前教育儿子刘禅的,他认为自己东征西讨,也没有好好教育儿子,留下这句话,警醒后人,行善积德莫作恶。
刘备建汉后,为了对付北方的曹魏,在汉中地区建立了北伐的军事基地。为打通军输要道,在四川与汉中之间开通了四条主要道路,这就是著名的子午道、傥骆道、褒斜道和金牛道。蜀汉还在汉中设置了重要军事关隘白水关。白水关周围的山上布满了烽火楼。从白水关到国都成都400里间设置了一系列的亭障馆舍,以保障邮驿的正常运行。在与东吴交界的荆州地区,大将关羽也在沿江设立了军用通信的“斥堠”,烽火台从后方一直通达襄樊前线。
不得不说,刘备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主公,也是一个好父亲,有人说他是个虚伪的人,成功了,虚伪又算得了什么呢?
刘备对刘表、刘璋的大赦制度作了批判,而诸葛亮也指出了刘璋治理益州弊政的原因。他认为,刘璋实施的所谓德政,是以小恩小惠拉拢人,用美好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而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才是治理国家的关键。[36]不但包含了法家认为法治优於德治的观念,也体现了法家理论建立的基础——性恶论。刘备诸葛亮治国是法、礼并用,威、德并行,强调“训章明法”、“劝善黜恶”,亦即以法为体,着重公平客观原则;以德为用,着重教化为本。以商鞅之法,却不迷信其权威主义,取其理法,结合儒家教化,把行法与教化合而为一。经过这样的“法治革新”运动,蜀汉政权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吏治也逐渐清明。而蜀汉后期,执政者费祎 多次施行大赦,大司农孟光引诸葛亮、刘备故事对费祎进行了强烈的斥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