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行动#
风能进,
雨能进,
国王不能进。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这是法律人最为耳熟能详的一句经典格言。人们经常用这句话来表明自己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即使是自己微不足道的财产也足以对抗至高无上的权威。
这句话的原意这么说的:“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风可以吹进这所房子,雨可以打进这所房子,但是国王不能踏进这所房子,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说这句话的是英国首相威廉皮特,在十八世纪,有一次他在国会演讲中说了这么一段非常经典的话,后来被概括为一句短语,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直到今天,无论是谁,只要说起这句话,都有着不可侵犯的尊严。
英国首相说的这句经典名言,并非是独创的,而是来源于德国的一个典故。十八世纪德国国王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一座无忧宫。一看这座宫殿的名字就知道,这座宫殿非常漂亮,住在里面很快乐没有忧愁。
可是当他住进去的时候却发愁了,有一次登高想要看看波茨坦全景,但是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国王很扫兴。他就派人去和这座磨坊主人商量,打算自己买下来后再拆了。没想到这个磨坊主是个十足的钉子户,坚决不卖。还说,这是祖上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多少钱也不能卖。国王大怒,派出卫队强行把磨坊给拆了。磨坊主十分倔强,认为国王侵犯了自己的权利直接向柏林最高法院起诉。
和国王打官司,这原本是一场必输的官司,可是让人惊讶的是,柏林最高法院居然判决国王败诉,不但要赔偿损失,还判决国王在原地按照原样重建这座磨坊。更没想到的是国王还真的执行了判决重建了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和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继承了磨坊,因为经营不善濒临破产,想要把磨坊卖给国王的儿子威廉二世。威廉二世当了解到这个判决之后,亲笔给磨坊主儿子去信,给了他3000马克偿还债务,还劝他不要卖了这座磨坊,因为这关系到国王公正的形象。这段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无忧宫的磨坊还在,现在成为了国家司法独立和公正审判的一个象征。
当时英国首相在演讲中说的这段话,也是想说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但是他的含义并不是指农民的财产,而是贵族的财富。
因为当时是十八世纪末期,英国已经建立君主立宪制,国王只是国家的象征没有权利,而议会才是国家权利中心。
要知道当时的议会都是贵族,所以首相皮特在演讲中的这句话的意思还是为贵族的利益,因为他们的土地都是通过圈地运动获得的,说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对贵族才有意义,相反对失去土地的农民来说毫无价值。看上去这句话说得很好,即使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内能够对抗国王。你想想看,饭都吃不饱,那种对抗还有作用吗?所以,这句话只是为了保护新兴的贵族资产阶级的私有财产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这句话来源的典故,这个典故也是经不起推敲的。在十八世纪社会,如果国王都遵守法院判决了,那还是国王吗?当时有一段相反的记载说,无忧宫建成之后,国王住在里面,老是被磨坊风帆转动的声音打扰,所以就想收购磨坊,磨坊主是一个难缠的人拒绝了国王的要求。国王非常恼火就威胁他说,难道你不知道,我可以凭借王权,将磨坊从你的手中夺走,而不需要付一分钱。磨坊主回答,当然,陛下,你很容易做到这一点,如果柏林没有法官。言下之意,我们德国还是有法官的,你国王也不能随意胡来的,他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后来他不断向国王请愿,说由于建了无忧宫,磨坊被围了起来挡住了风,这个磨坊动力原来是靠风力,现在没有风,磨坊就没有用了。所以请国王出钱让他在另外一个再建一座磨坊。当时国王同意了,这样一来磨坊主又建了一座磨坊,他很自豪地有了两座磨坊,后来他把旧磨坊出售了。
当时还发生了一起重审磨坊主的案件,这起案件原来是发生在老国王威廉一世在位的时候,因为租约的问题磨坊主和租户发生纠纷,最后磨坊主被判有罪,老国王知道后认为判决错了,就将此案交给柏林最高法院进行审理,可是最终判决还是对磨坊主不利的。老国王知道后就要求谴责法官,并且把他们全部关押在城堡内,老国王认为这样的判决是有损他的威信。可是老国王去世后,这起案件又进行了重审,继任国王不得不做出了妥协说,原来的判决是一个错误,老国王的司法热心被不实消息所误导了。
这起再审案件和原先的无忧宫磨坊故事交织在一起,强调的还是国王对所有臣民的正义,后来这起重审案件和无忧宫磨坊主的回答被作家加工成了无忧宫磨坊的传说。
这个传说是表达人们内心向往的心声,追求社会正义,私有财产不可侵犯,这些是最能赢得人心的,赢得了人心也就会流传至今。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只是一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