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救万民哟
清风细雨哟救万民
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天旱了着火了
地下的青苗晒干了
2015年首播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陕北民歌“祈雨调”中拉开序幕,嘹亮的一嗓,仿佛一阵黄土迎面而来。
我们听到路遥当年自已的声音,这是小说《平凡的世界》开头描写的地方。
陕北高原的延川县城,一条普普通通的石板街道,留下路遥童年,少年的足迹。
这里很贫穷,也默默无闻。
而那个清涧县,石咀驿镇并不起眼的小山村,王家堡也不例外。
1949年12月2日,贫苦农民的儿子路遥就出生在这破旧的窑洞里。
一个普通的生命,在平凡的世界里有着怎样不平凡的人生呢?
苦 难
路遥姊妹八个,一个比一个大一岁,家里实在没办法养活,为了有口饭吃,七岁那年,父亲不得不把长子路遥过继给延川的大伯。
路遥用文字,把这段年少时光描述得细密而痛苦:
童年对我来说不堪回首,那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早晨,我和父亲一路上要饭吃,到伯父家,我知道父亲是要把我掷在这里,但我假装不知道。那天他跟我说,他要上集去,下午就回来。我躲在村里一棵老树后,眼看着父亲踏着濛濛的晨雾,夹着包袱,像个小偷似的,从村子里溜出来,过了大河,上了公路,走了。
路遥觉得父母把他出卖了,心灵的创伤,刺激着他的后半生。
“我要活下去,别指望靠别人,一切得靠自己,我平静接受了这个冷酷的现实。我独立地做人,从这里开始。”
事实上,伯父家也很贫穷,但在伯母的支持下,没有正式名字的路遥去延川县马家店小学读书。上了一年级,老师给他起名王卫国,含保家卫国之意。
路遥笃定,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无论怎样艰难,也不能放弃。
当路遥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延川中学,全村人尽管都饿得浮肿,但仍然拿出自己救命的粮食,分出一升半碗塞到他的衣袋里。
路遥忍不住放开声哭了。
“我猛然间深切地懂得了,正是靠着这种伟大的友爱,生活在如此贫瘠土地上的人们,才一代一代延绵到了现在。”
上了中学,伯母靠要饭供路遥读书。
饥饿像无数爪子在揪扯着五脏六肺,有时饿得实在不行了,路遥就去远郊的土地上,疯狂地寻觅着,刨挖着。野菜,草根,一切嚼起来不苦的东西,统统往肚子里吞咽。
在这样苦难的日子里,路遥从没有怨气,委屈,依然很乐观。
一有时间,他就看《水浒传》《红楼梦》《创业史》等小说,在精神的世界里,寻找着无穷无尽的乐趣。
希 望
1966年7月,路遥中学毕业,上任延川县革委会副主任,与一位容貌异常姣好的北京知青林红相爱,并把县上给他去铜川县当工人的指标,让给心上人林红。
幸福来敲门,好日子唾手可得。
但厄运却不请自来,相伴而行。他被县革委会宣布撤职并隔离审查,同一天也收到林红的断交信。
路遥痛不欲生,自杀未遂,只有回到故乡,当了小学民办教师,并开始早期的诗歌创作。
有一次,路遥拿着诗稿《车过南京桥》让诗人闻频看。
闻频看完,就觉得眼前这位穿着烂棉袄,腰里系根麻绳,话很少的年轻人很有才气。
“缨依红,你的笔名?那你能不能再考虑个?”
“噢!”
路遥稍作考虑,把名字一拉,写了路遥。
这首署名路遥的诗歌在地方杂志上发表,这个笔名,开始正式使用。
路遥不分时间地点地创作,这些作品,是在干涸的精神土地上,长出的几颗稀有的绿草,让路遥在创作的茫茫沙漠里看到希望。
1973年9月7日,这位贫苦农民的儿子,以工农兵学员身份踏进延安大学的校门,真正改变了他的人生方向。
他下定决心,走文学这条路,当大作家。为此,他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代价。
大学宿舍床头上,堆满伟大文学巨匠的作品,他自己不但刻苦钻研世界名著,还引导其他同学阅读。
晚上,为了不干扰其他同学的休息,关了灯,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书,经常看到第二天凌晨。
大学期间,他一年写五十多篇文学作品,在陕西省文艺刊物上发表。
1973年11月30日,《人民日报》对路遥的创作给予一大段表彰。
在文坛崭露头角的路遥,生活中也找到了浪漫的爱情。
他与北京知青林达相爱了。他们的爱情很浪漫,也很纯粹。
罗兰有一句名言:
爱情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一个人得到鼓励和激发,而更有创造性,更有冲力,也更爱这个世界。
林达对路遥的爱,也是这个意义,坚定了路遥成就事业的决心和勇气。
走进文学殿堂
1976年8月,大学毕业的路遥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协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担任编辑工作。从此,他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陕西著名作家的机会。
他把柳青当做自己的导师,学习柳青在创作上的严谨态度和写作技巧,同时学习他与劳动人民打成一片的情感。
路遥从黄土地出发,走向他期待已久的文学殿堂,也收获了爱情的喜悦。
1978年1月在家乡廷川县路遥和林达结婚了,不久生下女儿路远。
女儿的降生,让路遥才思喷涌。
1980年,路遥发表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并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这如一场久旱的甘露滋润他的心田,让他更自信,更坚定,不甘人下的精神支撑他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路遥失踪十多天,人们再见他时,已不成人样,满嘴燎泡,眼睛红红的,好像一个久病的人。
谁也想不到,仅仅二十一天,十三万字的中篇小说《人生》诞生了,主人公高加林的原型就是路遥。
小说发表以后,在全国引起了轰动。路遥家喻户晓,电话不断,信件像雪片一样飞来。
1983年3月《人生》获《当代》中篇小说奖,同年7月又荣登第二屆中篇小说优秀奖榜首。
他牛马般的劳动,终于得到了回报,也感到了人生的温馨。
他不拒绝鲜花和红地毯,但也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而是重新投入一场新的战役。
他要建造一座艺术大厦——《平凡的世界》。
从1982年开始,他已经平静而紧张地做各方面的准备工作。
他把每年的《延安报》,《人民日报》都翻了个遍,并认真做了笔记。
路遥曾说,生活可以故事化,但历史不能有半点似是而非的东西。
准备工作非常庞杂。
他要写的人物百分之九十是原型,不但要釆访,搜集材料,还要亲身体验生活。这样塑造的人物才有血有肉,才能活生生走进人们心里,而不是死的腊像。
1984年由路遥改变,吴天明导演的电影《人生》震动影坛。
当千千万万的人抱着不同观点,抱着复杂的心情,纷纷不休地谈论高加林,刘巧珍时,路遥又失踪了,他去了哪里呢?
囚徒生活
秋风萧瑟,路遥带上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带着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直接走向他的工作地——陈家山煤矿,他要在这里体验生活。
在矿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里,开始《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初稿的写作。
快三年了,他像一个孤独的流浪汉,在荒原上漂泊,真正的小说一个字还没写,却把人折腾得半死。
现在,他要急迫地投入工作,心绪极为复杂,因为他要一个人进入茫茫的沼泽地。
开头怎么写?写什么?
三天过去了,纸篓里堆满揉成团的费纸。
连头都开不了,还写什么长篇小说?他开始质疑自己。
他在房间里不停地转圈圈,走,走,走。
他想起列夫.托尔斯泰的话,“艺术的打击力量应该放在后面。”
他平静地坐下来,顺利地开始了,“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
工作的列车开始启动,他不顾一切地向前,辛辛苦苦准备地材料,参考资料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无比紧张的工作和思考,一直到深夜才能结束。凌晨,万般寂静中,他从桌前站起来,眼冒金星,脚痉挛得挪不开脚步。
不知从哪天起,晚饭后,他都要到外面散步半小时。
暮色苍茫中,路遥穿着土黄色风衣,从矿医院出来,沿着小溪边的土路,向一条山沟走去。
一路高歌而行,手足舞蹈。
他最爱唱电影《人生》里的陕北民歌《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上河里的鸭子下河里的鹅
一对对毛眼眼照哥哥
……
路遥唱得生动感人,唱得真实真切,唱得心醉心碎。
写作中最受折磨的是孤独,忧伤也会随之而来。
他已经在这深山老林里呆了很长一段时间,很久没和任何一个人说过话,孤零零地呆在房间里,做伴的只有一只老鼠。
他有时站起来,望着窗外清寒的明月,长长叹一口气,又坐回桌前,回到那群虚构的男女之间,用心灵和他们对话,流着辛酸或者幸福的泪水讲述他们的故事。
有时侯夜半更深,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火车的鸣叫,他停下笔,急切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披上外衣,在料峭的寒风中飞快地走向火车站,他要接一个臆想中的人。
这里静悄悄的,除了山一样的煤堆,一辆没有气息的煤车,一个人影也没有。
他悲伤而惆怅地立在铁轨上许久,抹去眼角的冰凉,对自己说:
“我原谅你!”
掉头又走回自己的工作室。
终于要出山了,元旦即在眼前,为了唯一亲爱的女儿,他必须得赶回去。
路遥抱着已经写成的二十多万字初稿,和这个煤矿,这个工作间告别,即高兴又难受。
最让他担忧的是,初建的这个大厦地基,能否得到承认呢?
路遥意识到当时文坛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作品,不是那么青睐。
他辗转好几个编辑部,都以各种理由退稿,最后由谢望新主编的广东《花城》杂志发表,但这部书仍被冷落。
这对路遥打击很大,还能继续吗?
既然选择一条艰难的道路,就要不断自我检讨,自我改进,没有放弃的理由。
第二部第一稿的写作随即开始。这次到黄土高远腹地中一个十分偏僻的小县城去工作。正是三伏天,这里却凉爽无比。
这一部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路遥动用了所有的库存,比第一部写的好,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安慰。
他去西德访问归来,投入第二部第二稿的工作。
由于巨大的精神支出,加之开水泡蒸馍的清贫生活,让他几乎完全倒下了。抄写稿子时,斜着身子勉强用笔来写,纯粹靠一种精神支撑。
这种狠劲,来自父辈身上那种在黄土地刨挖的精神。
拖着虚脱的身体,他又回到故乡。吞咽了一百多副中药,身体稍有恢复,就急着为他用血汗建筑的艺术大厦封顶。
最后的冲刺,精神高度紧张,完全处于燃烧状态,背水一战,在此一役。
1988年5月25日,平平常常的日子,他为全书画上一个句号。不知什么原因,从桌前站起来,把手中那支圆株笔从窗户扔了出去。
而后去了卫生间,看见镜子里憔悴不堪,两鬓染霜的自已,用脚踢开卫生间的门,放声大哭。
多少伤心委屈,多少孤苦伶仃,多少不眠之夜,多少……有谁能懂?
精神永驻
一个人,一生要完成一件重大的事件,必须有宗教般的信仰,和初恋般的热情,才能做完它。
耗时六年的百万字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反映了中国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
小说时间跨度1975年至1985年,刻画了近百名各阶层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走过的曲折道路。
1991年3月9日,在四年一度的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中,小说《平凡的世界》以榜首位置,直抵中国当代文学最高峰。
这是一部具有内在魄力,博大恢宏的史诗般品格的现实主义力作。
1992年11月17日20分,路遥因长期艰辛的创作积劳成疾,终因肝硬化、腹水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西安西京医院猝然离世,年仅42岁。
中国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星,从天宇间陨落。
他的名言,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早已广为流传。
今天我们从这位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元素,以增加自己骨骼的硬度与灵魂的光泽。
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代代相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