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强调保密工作很重要的名言】诗词大会正当时,君可知当古文遇上保密工作……

时间:2023-03-24 00:31: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浩如烟海,文人骚客灿若星河。近来,随着央视一档名为《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让曾经的名言佳句再度回到了人们的视野。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展现诗词之美、分享诗词之趣”,唤醒人们对古典诗词的记忆,并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营养,涵养当下生活。众多参赛者也不负所望,表现优异,涌现出一批“新晋网红”。

《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举办肯定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话说回来,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的保密思想也是源远流长。很多名言警句警示保密工作者要慎独、慎密,也是从另一个角度催人奋进、弘扬正气。今天,“保密观”就借此机会,与大家一起品读经典,感受古人的保密智慧。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老子》第三十六章

译解:鱼儿不能脱离深潭,国家拥有的能决定生死存亡的武器不可随便展示于人。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周易 · 系辞上· 第八》

译解:孔子说:“祸乱的产生,总以言语为契机。国君不守机密,会失去大臣;大臣不守机密,会招杀身之祸;机微的事情,不保守秘密就会发生危害;所以,君子谨守机密而不轻易出言。”

汉郑玄注:几,微也;密,静也。言不慎于微而以动作,则祸变必成。

译解:几,即精微;密,即慎静。言语不审慎精微而擅动妄为,祸乱就必然发生。

将立制度,宜其慎密,不出户庭。若不慎而泄,则民情奸险应之以伪。故慎密不失,然后事济而无咎。

——《周易正义》

译解:要订立一种制度,应当慎重谨密,不能到处张扬。如果不慎将未确定的事泄露出去,老百姓中奸邪险狭之类就会刻意伪装起来。因此,慎重谨密而没有疏漏,处理事情才能圆满而不出纰漏。

拟议之事,先慎其身。在于慎言语,同心行,动举措,守谦退,勿骄盈,保静密,勿贪非位。

——《周易注疏·卷十一》

译解:尚在拟定中的事宜,首先要谨守秘密。守密的原则是,说话谨慎,行动一致,措施到位,坚持低调,戒骄戒躁,保持沉默,不能贪冒功绩。

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未必其身泄之也,而语及所匿之事,如此者身危。

——《韩非子· 说难》

译解:凡事要守密才能成功,泄密必然失败。泄密未必是主动的意愿,往往是言谈中无意说出要保密的事,这样做会危及自身安全。

德有六美,何谓六美?有道、有仁、有义、有忠、有信、有密。此六者,德之美也。道者,德之本也;仁者,德之出也;义者,德之理也;忠者,德之厚也;信者,德之固也;密者,德之高也。

——《新书》

译解:德有六美,六美指的是什么?道、仁、义、忠、信、密。这六个方面就是德的六美。道,是德的本质;仁,是德的表现;义,是德的组织;忠,是德的品质;信,是德的基础;密,是德的保障。

枢机周密,品式备具,上下相安,莫有苟且之意也。

——《汉书》

译解:从汉代开始,从尊君的角度,提出保密是臣子的一项义务,是忠诚的表现。核心机要周全慎密,品级规格完整齐备,上下之间和谐相处,就不会有人产生私心杂念。

职典枢机,以谨慎周密自著,外内无间。每定大政,已决,辄移病出;闻有诏令,乃惊,使吏之丞相府问焉。自朝廷大臣莫知其与议也。

——《汉书》

译解:汉代张安世任大司马兼领尚书事,位高权重,却谨慎周密,严于律己,在朝廷内外均无差别。每当朝廷决策已定,就称病休假。听到诏令下达,恍若不知,派手下去丞相府询问来历。大臣们都不知道他曾参与拟定。

人臣不密则失身,树私则背公,是大戒也。

——《晋书》

译解:西晋大臣荀勖看来,保密不仅是政治智慧,也是明哲保身之道,直接影响其人身安全和家族幸福。他教育子女说:“对臣子来说,泄密就会有性命之虞,结党营私就是背叛朝廷,这些都是大忌。”

凡朝廷问机密事宜,及兵甲钱粮文字,不得只凭口宣,须亲见宣敕,方得奏报。

——曾公亮、丁度等 《武经总要》

译解:朝廷询问军事机密以及装备物资,必须行文传达,不得口头传述;还必须验证文书,才能奏报。

军中咨事,若以文牒往来,须防泄漏。

——曾公亮、丁度等 《武经总要》

译解:军中有事宜以文件往来的,必须严防泄密。

本期编辑:高健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