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引用一句名言说明读多种书的好处】书读得越多越好?“引用名言”就代表知识渊博?

时间:2023-03-23 05:34:48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句子来证明读书的好处,读书使人明智,读书使人进步的,读书使人改命。

读书的好处自不必说,可是,读书的坏处与书读得越多是否越好,这个问题却少有人讨论和思考。人们都只知道读书的绝对好处,但是“书”都是好的吗?每个人都适合读很多书吗?

一、读书的目的是带来思考,不是只读不思,一味追求“读”书

叔本华说:读书的最好时机是,最好在思想的源泉停滞之时才去读书。

因为只有在思想无法思考或者停滞思考的时候,所摄取到的源泉才是真正用心的,只有自由和认真思考的时候,精神上所需要的养份才是真正有所需求, 才能吸收得更好。

有不少的人在读书的时候喜欢走捷径,读别人的总结和读后感,读别人的拆解,读三分钟看完一本书之类的速成文,他们却舍不得花时间去看原著,因为他们的读书目的只为了丰富自己的“谈资”,在社交场合上可以很傲骄的说出自己看了多少书的数目,这个数字足以吸引人就够了,以证实自己的学识渊博,至于自己看进去多少,消化多少,有多少为己所用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能每本书说出一点证明看过就好。

作品是作者精神活动的精华。——叔本华

读一本优秀的作品远胜于读无数本毫无营养的书籍。在读完之后的深度思考才是读书的关键,不在乎速度,只在乎自己是否真的消化成自己的东西。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我们是在重复别人的思考活动,是别人在替代我们思考,读完之后的深思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追求数量的读书,就好比吃得太多,却根本没有消化是一样的道理。

习惯性追求读书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和深度,就好比经常开车的人早已不习惯走路了一样,因此速度早已取代了质量。

当人们的精神停止思考,习惯性的只摄取不消化,那么就会变成浅薄的模仿者,而失去了自我的思想意识。眼睛脱离现实之后,便会产生臆想,做出不切实际的一些行为。

二、经常喜欢“引用名言”是否能证明自己的学识渊博,文学造诣的深度?

叔本华有一句关于引用名言的话:

有些人每每爱引用权威者的词句,来争论某种事件,以取代自己贫乏的理解和见识。笔战中引出他们的东西,像取得莫大的靠山似的,莫名其妙地雀跃欢呼。想来大概是受到塞涅卡所说“与其批判,不如信任”这句话的影响。论战之际必须有防身和攻击的武器,这类人既无思考力,又乏批判力,所以只好引用权威之言,“这也是出于对权威者的尊敬”,以为找到最好的护身符,振振有词、据之而辩,发出胜利的呼声。

可是,是否这样说就证明了引用名言则代表了自己知识的浅薄,或者思想的空洞呢?

其实,关于引用名言是否是在增强背书,是否是在提高自己文章的可信度而言,的确有一些帮助,借助权威的力量来支撑薄弱的理论基础,毕竟人微言轻是不足为信的,也毫无可靠信任度。

我们习惯性的在读书的时候记笔记,记名言,这就好像是别人行走过的足迹,我们再踏在脚印上面重复的走上一程,没有任何创新和开拓的精神。

但是,如果把这些笔记加以整理,再深思之后形成自己的东西,那就等于是自己重新开僻了另一条康庄大道。

当我们在自己独立思考的过程中,深思出了很多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突然有一天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发现,原来我以为的“独特见解”其实早就被别人道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个时候我们一般都会感觉到很沮丧,很失落。

其实,这往往更加证明了自己思考的正确性,与名人观点的不谋而合。

毕竟这是你自己深思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咀嚼别人吃剩下的食物,这完全可以称为“惊喜”。

三、流行文化与持久文化的选择

我们一般称畅销书为流行文化,那些经典的名人典籍为持久文化。

这两者之间如何选择?前者给了我们丰富的时讯谈资,后者为我们提供坚实的思想根基。

两者之间根本不存在矛盾,只能证明选择读书的人的心理矛盾罢了。

但是,读书不能滥读,泛读与深读,关键在于书的种类与自己所需要的文化养份在哪一层。

有的书本身价值导向的错误只会领你去到错误的方向,当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足以支撑完整的价值观时,就会盲目的跟随,而失去了自己的见解与思考的能力。

流行文化正日趋成人们的主导文化,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一切都在追求着快,似乎很难慢下来,好像一旦慢下来了就会惨遭淘汰,于是马不停蹄的向前走,快咨讯,快餐,快文化,快步走,快速 发展等等都在提示着我们一切从快。

然而,却遗忘了我们发展的根本在于文化的沉淀。

任何发展若没有坚实的根基作为基石,所有的“快”都将成为崩塌的负累。

所以,人们在吸取流行文化的时候,一定要以持久文化作为基础与发展的根本。

结语

读书无用论,现在越来越被无数的事实所否定。读书本身没有坏处,只是选择读书与怎么读的问题。

归根结底,读书的目的皆在于“思考”。不能思考的读书只能是不断的咀嚼别人的残渣。

读书不在多,贵在精,精在对自身有用,贵在生命的升华与沉淀。

-END-

原创不易,抄袭必究,喜欢加关注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