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以史鉴今的名言警句摘抄】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时间:2023-03-21 19:50:5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笑着奔跑的少年来到了这里——上海。

兴业路76号。一座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95年前,这里是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他拾级而上,从木质楼梯沉闷的回响中,找寻一段凝固的时光。他没有想到,95年前,透过厚厚的窗帘缝隙,那漏出的一缕微弱光线,竟然指引了历史的方向。

他来到这里——嘉兴南湖。莲叶何田田,湖水碧于天。95年前,这艘普普通通的红船,在暑气蒸腾中竟然承载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那绵延不绝的涛声,多么像真理的喃喃自语。

他回溯自己成长的足迹——京汉铁路的汽笛,撕碎过童年的梦境;南昌起义的枪声,响彻旧中国的夜空。在井冈,他看见一大片枪刺闪着坚定的光芒;在瑞金,他听见贫苦民众的欢呼汇成了海。

在鲜血染红的湘江,他叩问苍茫大地;在痛定思痛的遵义,他重振涣散军心。大渡河冰冷的铁索,几乎被斗士的热血融化;清凉山习习的晨风,吹拂着革命者崭新的黎明。

他历数着峥嵘岁月的回忆——八年烽火,他见证了太阳旗的日落;解放战争,他目送了蒋家王朝的覆灭。在天安门广场,他听见一位伟人的湘音,勾画了年轻共和国的壮丽图景;在艰难岁月,他看见——面对邪恶,正义从没有退却。

十年之后,他再次听见真理的声音传遍神州大地;南海之滨,他目睹了那位老人画下的一个“圈”。在贫瘠的小岗村,几十个鲜红的手印,唤醒了希望的田野;在《复兴之路》展板前,中国梦的瑰丽前景,铺陈在十三亿民众的心中。

他!他是群像,是8700万份理想与信念的钢铁组合;

他!他是真理,是贯穿古今、烛照未来的精神指引;

他!他是力量,是无坚不摧、一往无前的信心所在;

他!他是光明,是凝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方向。

他是旗帜,集结岩石,动员松柏,把每一粒土壤都垒成一个坚强的祖国;他是飓风,向星辰下令,让大海凝神,让每个人的血管里都卷起风暴。

硝烟岁月,他是迎风冲天的火炬;和平年代,他是袅袅升起的炊烟。他是大地上此起彼伏的书声,他是孩子们梦乡里甜甜的微笑。他是夜行人前路上的向导,他是真理与格言中最醒目的符号。

95年来,他奋力前行。95年后,他依然年轻。他把13亿人的梦想,紧紧地揣在怀里。有梦的人,心里永远有一个笑着奔跑的少年。

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峥嵘岁月,如歌情怀,在95年的奋斗历程中,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书写了壮丽多彩的历史画卷,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历史包含着党的奋斗发展史、党的理论创新史、党的自身建设史等丰富内容,是党的根、党的魂,具有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着中国梦的瑰丽前景,四位著名党史专家与我们共同回首中国共产党95载风云岁月,从党的历史中汲取不断开拓进取的智慧与力量。

曲青山 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金冲及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

黄浩涛 中央党校副校长

唐洲雁 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

学习党史:这门“必修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

记者

户华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在纪念我们党95周年华诞的历史节点,了解和学习党史有哪些重要意义和作用?

金冲及:司马迁有句名言,叫作“述往事,思来者”。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95周年,全国人民正在热烈庆祝这个日子。庆祝是一种形式,其实也是要借此重温党史这门“必修课”的基本内容:中国共产党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党?它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为什么能在不长的90多年里带领全国人民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党的历史给我们留下哪些经验教训?我们今天的一切,可以说都是从这里起步、又继续前进的。

曲青山:“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多年党史工作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党的历史中有信仰、有意志,有目标、有方向,有宗旨、有传统,有成就、有警示,有勇气、有定力。党史写的是历史,叙的是奋斗,述的是大道,探索的是规律,启示的是当下,烛照的是未来,它蕴藏着资政育人的丰厚滋养,能够给我们提供无穷的智慧、丰富的营养和前行的强大力量。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些问题都必须到党的历史中去寻找答案。

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坚定“三个自信”

本报记者

户华为

9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取得的成就与进步伟大辉煌,经历的困难与风险世所罕见,曲折和失误也在所难免。全面了解党所走过的艰辛而曲折的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对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至关重要。请就此谈谈看法。

唐洲雁:“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不管是什么时候,国内外都有一些人不是从历史发展的实际情形出发,而是凭主观愿望和自己的特殊需要,任意解读历史、否定历史、重构历史,甚至肆意歪曲、虚构、割裂党的光辉历史,恶意丑化、污损、贬低党的领袖人物。这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其实质就是要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事实上,我们党对待自己的历史一直是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我们党95年的光辉历史,就必须以这样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公正地研究和评价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正确认识和处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的关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党史作为一面镜子,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不断增强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我们才能放下历史包袱、轻装上阵,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永远是“传家宝”

本报记者

户华为

我们党95年奋斗历程留下了丰富宝贵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今天应该继承弘扬党的哪些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如何把它们转化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和滋养?

黄浩涛:这些光荣传统、优良作风和伟大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丢掉的“传家宝”,应当世世代代传下去。比如,我们应当最为珍惜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今天尽管日子不那么苦了,但艰苦奋斗的内涵没有变,要牢记“两个务必”,任何时候都远离奢靡之风,绝不贪图享受。我们应当最为珍惜和发扬实事求是作风,只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真正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我们应当最为珍惜和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在战争和革命岁月,我们共产党人物资匮乏,但“精气神”令人刮目相看,那是勇立时代潮头引领时代发展的散发夺目光辉的革命精神。这些精神财富既是我们党的财富,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

不忘初心方能行稳致远,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本报记者

户华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迎着中国梦的瑰丽前景,请谈谈我们今天应该从党的95年这部厚重历史中汲取哪些经验和启迪?

黄浩涛:的确,在党的历史中,值得汲取的历史经验太多了。我觉得当前特别需要倡导的有三点:一是要始终保持实干的劲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现在我们党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如此艰巨繁重,要想有所作为,只能靠实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二是要始终保持学习的态度,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从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一路走来,都是依靠学习。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变化都很快,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只有通过加强学习,才能提高本领,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我们的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三是要始终密切联系群众,始终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尊重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与人民群众在一起,关键是心要在一起,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只有这样才能换得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6月25日05版

本期编辑:兰亚妮、王佳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