憨厚圆圆的眼珠,盐甜的猫的猫奴插管,一只猫也许是打发时间、收获快乐的工具。
当人们在静心撸猫时,可曾想过眼前这只猫咪怎么会有让人爱不释手,有时候它会非常依赖于人,有时候又十分高冷,甚至是像人一样发小脾气,这样的“变脸”才能真的让人哭笑不得。
然而,这个当今时代的宠物首选和人类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很多人都知道,猫之所以被人类饲,就是因为它是“偷粮”小偷老鼠的克星,随着人类开始种植粮食,老鼠成灾成为人类难以保存粮食的大难题,于是早期的“猫咪”就背上了历史重任。
中国养“猫”历史被提前了3000多年
传统西方科学家普遍认为家猫出现在中国的历史只有短短2000年,可是2016年,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3个灰坑出土了几块的猫科动物骨骸,经过放射性碳分析,一下子把我们先祖和家猫的共生关系推到了5300年前。
通过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喵星人生前吃过大量的粟类粮食,这也证明了人类已经和这些猫科动物形成了饲养关系。但是,这些骨骸并不是已经被驯服的家猫,而是来自野外的豹猫,这个性情凶悍、难以驯服的动物或许就是先祖们最早的“撸猫”神器。
可是,这样的“撸猫”却是充满生命危险,在《诗经》中记载“有熊有罴, 有猫有虎”,可见5000多年前的“猫”是能够和老虎并列,所以这样的豹猫肯定是难以驯服的,而少数基因突变的“温和”猫也自然成为人类社会中的珍品。
为了区分夜猫和驯服猫,这些能够被驯服的极少数猫咪被称为狸,所以这样的喵星人形象就成为文化作品里的一个重要记载。在《韩非子》中有“使鸡司晨, 令狸执鼠, 皆用其能”这样的描述,可见这样的狸猫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生活中的一份子,能够和鸡唱晓明一样和人类共生。
古人也是疯狂至极的猫奴铲屎官
当然,5000多年前的半成品猫咪,只是用来防止偷粮贼老鼠,外加上很难被驯化,性子里还是有野性,而且当时人们生存条件有限,所以“猫”根本不可能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而在2000多年前,随着丝绸之路以及一些贸易线路的兴起,性格温顺的家猫正式被引入中国,而那些尖牙利齿的野生动物自然被逐渐淘汰。猫属于多胎动物,特别能生,所以在各种基因库交流后,五花八门的猫咪也因此产生。
古人对猫的喜爱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只是当时能够撸得起猫的一般都是有钱有势的权贵,平常百姓几乎只能保证不饿肚子,谁还玩猫。
在宋朝时期,就有一个府尹命令衙门铺头满城寻找一只狮猫,这种狮猫就是一种“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宫诸司人畜之,特见贵爱”的宠物猫。
而这只猫的主人就是崇国夫人,这个“夫人”只是一个6、7岁的女孩,因为她的爷爷就是秦桧。在接到命令后,府尹意识到这是决定他前途命运的时候,于是就拉开了这场临安城的“寻猫”风波。
这种狮猫在当时是达官显贵的宠儿,所以搜索的范围一下子就缩小,但这些人都是极其容易得罪的群体。对比之下,得罪谁都不能得罪秦桧,于是那些有能力饲养狮猫的富贵人家,就成了衙役重点搜查的对象。
几天后,衙役们就抓了上百只狮猫,在当时的狮猫可是属于珍贵物种,谁家猫丢了不急,所以这些达官显贵就各种使银两、托关系、上供四处打点,希望自己的狮猫早日回家。
然而,崇国夫人逐一辨认后,并没有发现自家的猫咪,此时府尹隐约感觉自己乌纱不保,奉行人多力量大政策的他,灵机一动,直接发动全城百姓集体找猫。府尹找来画师,直接发布数千张寻猫启事,只要有人能够提供线索,赏银1000贯,于是全城百姓集体罢工、罢商、罢农,见面都是“您找猫了吗?”。
说来也怪,走丢了的狮猫始终没有露面,眼看精神崩溃、压力山大的府尹,只能自己掏腰包贿赂崇国夫人老妈一只金猫,这件因“猫”而起的闹剧才逐渐消停下去。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古人也是疯狂的猫奴,他们撸猫也是到了至极的地步。虽然当时的腐败程度不堪入目,但是猫咪的魅力可见一斑。
被黑化的猫咪,流传阴暗邪恶的形象
即使猫咪被有钱人宠上了天,但它始终是一种有尖牙利齿,喜欢吃肉,昼伏夜出的动物,所以在封建迷信盛行的古代,被黑化的猫咪自带的杀手本色也油然而生。
靠舆论来恐吓世人,这肯定是那些手握权利的人干的事,而且大多是来自皇宫这种是非之地,一旦被八卦出来,肯定要丑事传千里,所以猫咪就被赋予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猫有九条命,大概是也这样被杜撰出来的,九条命的传言直接让猫咪复仇成为猫被黑化的有力佐证,最终神秘的面纱瞬间变为恐怖的传言。
“其猫鬼每杀人者,所死家财物潜移于畜猫鬼家。陀尝从家中素酒,其妻曰:无钱可酤。陀因谓阿尼曰:可令猫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钱也。”
这是隋书里的一个故事,讲杨坚的大舅哥孤独陀养着一只猫鬼,专门被派去害人,而被害人的钱财就会归猫鬼的主人。当然,这只是以讹传讹的故事,但是也能看出这些猫被逐渐黑化的迹象。
而如今人们认为猫的阴暗邪恶,大部分是来自《妖猫传》里的黑妖猫形象,而且在很多影视剧里,猫妖更是甩着长尾巴、顶着大耳朵、露着尖牙齿、张着长爪子,还发出非常可怕的尖叫声,当然猫这种动物的尖叫声的确可怕。
《猫妖传》这个故事给人留下影响很深的就是那只专吃“眼睛”的黑猫,不仅会说人话,而且神秘的行动和来无影去无踪的速度,这些影视剧画面应该就是真实地反应了当时人们对猫妖的恐惧程度。
除此之外,包青天的著名案子——狸猫换太子更是闻名遐迩,用狸猫来换太子这种在如今看来“弱智”的手段,在当时的确是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件。毕竟皇家丑闻本来就是吃瓜群众的最爱,外加上“黑化猫”的传闻越来越深入人心,所以“动物换人”才得以成立。
这个故事的产生就充分说明了“猫”有阴暗邪恶的一面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共识,人们也选择了相信。没有科学的逻辑的推敲时代,只能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不过,以上这三个故事都是发生在皇家,这也从一定程度说明了皇家这个“大宅门”里的混乱程度,而且这些舆论制造者就是利用皇家的权威和能力,利用皇族最宠爱的猫咪来达到自己不为人知的秘密。
而普通老百姓只要看到如此权威的家族都相信,自己也只能盲目跟风,所以猫咪的黑化就成为一种宫斗的手段,也逐渐变成了百姓心中的恶魔。
五千多年前的猫科动物骨骸被发现,证实了中国“撸猫”历史久远,即使玩得是那种要命的猫,也说明了古人的创造性智慧是多么伟大,运用猫克老鼠的自然规律来为自己服务。随着猫被逐渐驯化,古人对这种毛茸茸的小可爱也是毫无抵抗力,撸起猫来比当代人们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即使猫也曾被作为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而背上了“妖怪”的黑锅,但是如今猫咪却还是成为了众多猫奴铲屎官的手中宝,带给人们快乐,甚至是给生活多一些滋味。
也有很多人吐槽,现在的猫狗宛如成为了人类的命根子,当初用来拉雪橇的狗变成了车里的宠物,当初用来排除鼠患的猫变成了怀里的宝贝,而且有些人甚至认儿认女,给猫狗花钱比父母还多......。
当然这些都是事实,有些极度的铲屎官或许有点极端,但是猫狗的作用变化也是时代的趋势,而且成为宠物的它们也一样能够发挥作用,这或许就是人为因素影响进化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