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年武新月新四日(公元2017年8月22日)。这十三朝古都长安城是城南最有诗书的地名是紫风阁,紫风阁是最风流、最优雅、最奇异的树书院。
(灰条菜,为藜科植物藜的嫩茎叶,又名灰灰菜。一年生草本植物,焯过洗去苦味后,可制成多种菜肴。灰条菜每百克嫩茎叶含蛋白质3.5 克,脂肪0.8 克,碳水化合物6 克,钙209 毫克,磷70 毫克,铁0.9 毫克,胡萝卜素5.3 毫克,维生素B10.13 毫克,维生素B20.29 毫克,维生素C0.9 毫克等。灰条菜性味甘平,具有清热、利湿、杀虫的功效。治痢疾、腹泻、湿疮痒疹、毒虫咬伤。)
此时已是午后。竹影摇青,凉风透窗。蕊蕊、陈陈两位姑娘在竹帘轻垂,敞亮阔朗的所在轻抚瑶琴。蕊蕊是一个素衣飘动的背影,陈陈则轻勾缓吟,透过落地玻璃飘窗,映出一个曼妙窈窕的侧身来。
久已未至的“旧”燕燕和桑桑对坐习琴。过了这许久,燕燕的琴艺倒是没有搁下,叮叮咚咚,一曲《兰花花》流淌而出。此曲偏重于泛音的练习,篇幅虽短,要弹得淋漓尽致,曲尽其妙却也不易。桑桑习练的则是《礼仪之邦》,这小女孩子大约颇富天分,也没见过来几次,诸如《卧龙吟》、《礼仪之邦》此类悠扬婉转不算容易的曲子却都可信手拈来。单举《礼仪之邦》此曲而言,书院里除了“大师姐”春春以外,能与先生一起研习的,也就是桑桑了。他师徒俩教者用心,学者聪敏,所以我们得以饱此耳福,聆此妙音。
(幸福树,为中等落叶乔木,高达15米,树皮浅灰色,深纵裂,块状脱落。2回至3回羽状复叶,叶轴长约30厘米,无毛。叶互生,中叶对生,呈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 厘米至7厘米,先端尾尖,全缘,两面无毛,叶柄无毛。花夜开性。花序直立,顶生,长25厘米至35厘米,径30厘米,苞片线状披针形、早落。萼齿卵状披针形,长约1.2厘米。花冠钟状漏斗形,白色或淡黄色,长6厘米至8厘米,裂片圆形,具皱纹,长约2.5厘米。蒴果革质,呈圆柱状长条形似菜豆,稍弯曲、多沟纹。)
抬眼不见舒舒,到榻榻米那里看到了倒吓人一跳,只晓得她素来不与人同,喜独自一人苦练不辍,却原来这“私密”的练习如此别有玄机。进去的时候她正倒立起来练功,颇显吃力地回答与我:我还是练《凤求凰》,主要是练习手势的优美……..”
窦郎中已经开始练习“吟、猱”,先生温言问询:“你知道七弦的mi在哪里?翻到练习二十二看一下…….”窦郎中依言背诵练习不提。
(临沧区古树生普如图。古树普洱是一种特别的普洱茶。古树茶的叶子相对台地茶壮硕,叶面革质感明显,叶脉清晰,叶边齿状无规律状,叶背毛少。历史意义上传统的普洱茶的含义是以云南古树乔木大叶种为原料的。)
跳跳、“新”燕燕、闻闻都在小茶室里,温习盖碗泡茶之外,聆听秀秀老师随时的关于茶之为饮,茶之内涵的内容似乎更令她们开怀展颜。
本篇辩经会题为《诗经曹风下泉》,此诗对后世文人有较深影响。建安七子之一王粲在其《七哀诗》中,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的句子。南宋诗人郑思肖写有“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的诗句,意思是说,我一心梦想着要收复中原,一统故国;那万古传诵的《曹风·下泉》诗中所表达出的情思与愿望,也正是今日之人所日夜盼望的。大批南宋遗民在故国沦陷后的心灵创伤和悲痛,以及渴望中原一统的满腔热望,便让郑思肖借千年前的一首诗,给传达出来了。
(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关于其内容,宋代朱熹《诗集传》曾曰:“比而兴也。王室陵夷,而小国困弊,故以寒泉下流,而苞稂见伤为比,遂兴其忾然,以念周京也。”(第四章)“言黍苗既芃芃,又有阴雨以膏之。四国既有王矣,而又有郇伯以劳之。伤今之不然也。”
宋代王柏《诗疑》:“《下泉》四章,其末章全与上三章不类,乃与《小雅》中《黍苗》相似(《黍苗》首章句云:芃芃黍苗,阴雨膏之。悠悠南行,召伯劳之),疑错简也。”
清代牛运震《诗志》云:“末章忽说到京周盛时,正有无限忾想,笔意俯仰抑扬,甚妙。”
清代陈继揆《读诗臆补》又云:“感时追忆,无限伤心,妙在前路绝不说出。读《下泉》的末章,正如大唐经历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后,说到贞观年间盛世的景象。一似天上人,令人神驰,而不觉言之津津也。”
现代向熹《诗经语言研究》:“《下泉》末章与前三章句法内容不相类,却与《黍苗》首章相似。除了编简错乱,把《黍苗》诗的一章误入《下泉》,很难说出别的理由。”
原文:
冽彼下泉⑵,浸彼苞稂⑶。忾我寤叹⑷,念彼周京⑸。
冽彼下泉,浸彼苞萧⑹。忾我寤叹,念彼京周。
冽彼下泉,浸彼苞蓍⑺。忾我寤叹,念彼京师。
芃芃黍苗⑻,阴雨膏之⑼。四国有王⑽,郇伯劳之⑾。
注释:
⑴下泉:地下涌出的泉水。
⑵冽(liè):寒冷。
⑶苞:丛生。稂(láng):一种莠一类的野草。毛传:“稂,童粱。非溉草,得水而病也。”也有人说稂是长穗而不饱实的禾。
⑷忾:叹息。寤:醒。
⑸周京:周朝的京都,天子所居,下文“京周”、“京师”同。
⑹萧:一种蒿类野生植物,即艾蒿。
⑺蓍(shī):一种用于占卦的草,蒿属。
⑻芃(péng)芃:茂盛茁壮。毛传:“芃芃,美貌。”
⑼膏:滋润,润泽。
⑽有王:郑笺:“有王,谓朝聘于天子也。”
⑾郇(xún)伯:毛传:“郇伯,郇侯也。”郑笺:“郇侯,文王之子,为州伯,有治诸侯之功。”何楷《诗经世本古义》则据齐诗之说以为是指晋大夫荀跞。盖郇、荀音同相通假。兹从齐诗说。劳:慰劳。
译文: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流动,一丛丛狗尾草浸在寒泉中。梦中醒来我连连长吁短叹,深深怀念繁华的周国京城。
寒凉的泉水在下涔涔涌流,一丛丛艾蒿草浸在寒泉里。睡梦中醒来我不住地叹息,深深怀念富庶的都城旧地。
寒凉的泉水在下汩汩涌动,丛丛筮草被淹没在寒水流。一觉醒来我总是哀声叹气,深深怀念昔日里故都神游。
那时节黍苗青青多么繁茂!滋润它们的自有雨顺风调。四方的诸侯都来朝见天子,贤德高贵的郇伯亲切慰劳。
赏析:
此诗兴中有比,开头以寒泉水冷,浸淹野草起兴,喻周室的内乱与衰微。而这,亦写出了王子匄触景生出的悲情。接着以直陈其事的赋法,慨叹缅怀周京,充溢浓郁的悲凉之感。而三章的复沓叠咏,更是把这种悲凉之感推到了一个极点上。到了末章,却来了一个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说到周王朝鼎盛之时,万国朝拜的盛况。或者又如红楼中,经历过至盛的繁华之后,终落了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彼时穿了大红猩猩毡,行走于雪野中的落魄公子宝玉,大概也会想起往年家族极盛,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时,梨香院女孩唱的那支“原来这姹紫嫣红开遍”的曲子。
此诗的前三章,是《诗经》中典型的重章叠句结构,各章仅第二句末字“稂”“萧”“蓍”不同,第四句末二字“周京”“京周”“京师”不同,而这又恰好在换韵的位置,易字目的只是通过韵脚的变化使反覆的咏唱不致过于单调,而三章的意思则是完全重复的,不存在递进、对比之类句法关系。第四章在最后忽然一转,这种转折不仅在语句意义上,而且在语句结构上都显得很突兀。因此古往今来,不乏对此特加注意的评论分析。有人大加赞赏,如清人陈继揆牛运震;也有人极表疑惑,如宋人王柏和今人向熹。持怀疑论者有一定道理,但除非今后在出土文物中发现错简之前的原有文句,否则这种怀疑本身仍将受人怀疑。何况检《国风》一百六十篇,就会发现虽然三章复沓叠咏的有不少,如《周南·樛木》《召南·鹊巢》《卫风·木瓜》《郑风·缁衣》等等,但三章复沓叠咏之后再加上句式不同的一章那样的结构并非一无所见(如《邶风·燕燕》即是)。语句部分重复在《国风》、《雅颂》中也可以找出一些(如“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就见于《鄘风·蝃蝀》《邶风·泉水》《卫风·竹竿》三篇中),更不能据此径自说某句是某诗的错简。并且,此诗第四章的前两句与前三章的前两句相比较,“昔时苗黍,今则苞稂;昔时阴雨,今则冽泉”(清陈继揆《读诗臆补》),可谓“字字对照,直以神行”(清陈震《读诗识小录》),在内容上也是互有关联的。正是因为以寒泉浸野草喻周室内乱势衰的比兴加上慨叹缅怀周京直陈其事的赋法本身已具有很强烈的悲剧感,而三章复沓叠咏使这种悲剧感加强到了极点,所以末章雨过天晴般的突然转折,就令人产生非常兴奋的欣慰之情,这样的艺术效果当然是独具魅力的。从这一点上说,完全有理由将《下泉》一诗置于《国风》的优秀篇章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