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关于读书分享的古诗名言】诗词赏析——三大经典读书诗词赏析

时间:2023-03-16 15:14:3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宋朝诗人黄山骨(黄庭坚)有句名言:三天不读书,语言枯燥无味,面目可憎。

人的容貌自会有好差,虽说通过化妆差的容貌也可以得到一定的改观。但不过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而读书带给我们的改变是由内而外,由里及表的升华。

曾国藩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他说,“书味深者,面自粹润。”读书体味得深的人,面容自然纯粹、滋润。

《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一》

【宋代】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③渠:他,指方塘。那(nǎ)得:怎么会。那:通“哪”,怎么的意思。清如许:这样清澈。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解析】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读书》

【宋代】陆九渊

读书切忌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细商量。

【诗意】 读书最忌讳的是急于求成,若能细细加以琢磨,必有无穷的兴味。不能理解的地方不妨暂且放在一边,但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却要抓紧思考。

【注释】 (1)陆九渊(1139~1192),号象山,字子静。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汉族,抚州金溪(今属江西)人。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中国“心学”的创始人。明代王阳明发展其学说,成为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对近代中国理学产生深远影响。被后人称为“陆子”。(2)慌忙:匆匆忙忙,急于求成。(3)涵泳:边吟诵边思考,慢慢琢磨消化。(4)权:暂且。(5)切身:对己有关系之处。

【解析】 他首先说,读书的最大的忌讳(切戒)是慌忙。读书最怕的不是读书多少,懂不懂,深不深,勤不勤,而是说不能慌忙,他这句话就不是从结果上(多少、懂、深度)说的,也不是从意志上(勤奋)说的,而是从方法和习惯上说的。他发现,他的学生的学习障碍首先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心理状态——慌忙。读书,从容地读书吧。镜子擦干净了才能照面容,心灵平静了才能读书,这大概是老夫子教给学子们最基本、最重要的准备功夫吧。

如果说心静和从容是读书的第一步,那么,涵泳的功夫就是第二步。读书最关键的是深入领会。深入领会读书才可能有趣味(兴味)。好书,好文章的意味都是深远的,但必须要用心领会才能懂得和欣赏的。老夫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又被人们忽略的读书方法,用心涵泳!读书其实是一个多面的、复杂的脑力劳动,但人们往往把它化为了简单劳动。读书本来是畅游浩瀚深邃的海洋,而人们往往只是在海滩边洗澡。所以老夫子告诫他的学生,“涵泳工夫兴味长”啊。前两句说出了读书的心理前提和读书的最基本方法,后面两句,老夫子谈的是读书的策略。读书要循序渐进,书有轻重缓急,所使用的方法策略是不同的。这两句,道出了读书的灵活性和原则性。

《随园诗话·补遗》

【清代】袁枚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诗意】 读书而不懂其中的道理(味指滋味,代指书中阐述的事理),还不如把书束之高阁。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你们怎么样(蠹鱼:dùyú又称衣鱼,学名叫蟫,一种寄生在书中或衣服里的蛀虫,古人常用来称呼那些死啃书本的书呆子)?你们不过是整天在吞食那些无用的糟粕罢了。

【解析】 “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这是清代诗人袁枚写的读书诗。在这里,诗人告诫人们,读书如果不解其中味,囫囵吞枣,这无疑与蠹鱼一般。袁枚曾把读书比喻为吃饭,善食者长精神,不善食者长痰瘤。那些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你们怎么样?你们不过是整天在吞食那些无用的糟粕罢了。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