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的音人。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但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他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
著有《楚军营制》,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他不仅攻读儒家经典,更多地则是经世致用之学,对那些涉及中国历史、地理、军事、经济、水利等内容的名著视为至宝,对他后来带兵打仗、施政理财起了很大的作用。
看一看,到底是哪八大名言,被高官富贾列为座右铭,成为事业成功的秘籍。
一、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
跟喜欢贪图小便宜的人打交道,不能跟其有金钱来往。而对你心存狐疑不能完全信任的人,是无法一起干大事的。
二、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千卷,神交古人。
上联可以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媲美。下联表达向古之仁人志士看齐的志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读很多书,是为了能够理解古人的意思,达到追求真理的目的。
三、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
上联意思是立远大志向,但只求中等结果,过普通人生活。下联则是要不断根据境遇的转变调整自己的状态,以求得最和谐快乐的结果。
这24个字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就是胸怀远大抱负、只求中等缘分、过普通人生活;“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则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发上等愿”和“择高处立”,就是要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志不立,则天下无可成之事。而且,往往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和智慧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
“结中等缘”和“就平处坐”,就是要脚踏实地积极稳妥。不为有功之功,固功莫大;不为有名之名,固名莫厚。高潮的过后,很可能就是低谷。所以,常常事以急败,思因缓得。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充分的准备,就是成功的一半。
“享下等福”和“向宽处行”,就是要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在做事时留有余地。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这也正如诸葛亮所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李嘉诚非常喜欢这一幅对联,挂于其办公室,一日三省之。
四、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
在逆境中,也不要因为穷困或困窘而丧失自己的人格尊严,不能接受别人的侮辱。但是在顺境中,事业顺利,飞黄腾达之时,也有保持低调,谦和待人,不要遭人嫉恨。
五、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大丈夫要面对困难越挫越勇,而不是向困难低头,只有困境中成长起来,才能使自己的心智磨练坚强。一个人要努力作为,成为一个佼佼者,即便遭人嫉妒,也要勇往直前,施展才华,大展宏图。
六、万有不齐天地事,一无可寄古今情。
天地间的事形形色色,都有存在的理由。但无论多大功业,到最后都只能留作回忆,万事成空。
七、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读已见书,如逢故人。
对新书要心怀好奇和虚心,不断学习。而对经典之作,要不断温故而知新。
八、自奉宁过于俭,待人宁过于厚。一切均从简省,断不可浪用。此惜福之道,保家之道也。
自己要保持勤俭之道,但对待别人要大方。但是自己家用要尽量简单节省,不可浪费,这是持家和保证家业昌盛恒久的唯一之道。
历代评价
林则徐:“一见倾倒,诧为绝世奇才。”“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
胡林翼:“横览九州,更无才出其右者。”“精熟方舆,晓畅兵略,在湖南赞助军事,遂已克复江西、贵州、广西各府州县之地。名满天下,谤亦随之。其刚直激烈,诚不免汲黯太戆、宽铙少和之讥。要其筹兵筹饷,专精殚思,过或可宥,心固无他。”
曾国藩:“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梁启超:“五百年以来的第一伟人。”
谭嗣同:“历观近代名公,其初皆未必了了。更事既多,识力乃卓。如曾文正、惠敏父子,丁雨生中丞,洞彻洋务,皆由亲身阅历而得。左文襄晚达,故沈观最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