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都是为了你。”这句话就像心灵的锁。会成为束缚对方心灵,控制对方的武器。
虐待如果以虐待本身的面貌示人反而比较简单。但是,当虐待伪装成了道德观念,问题就变得复杂了。
弗洛姆曾这样评价会实施精神虐待的父母:他们戴着以道德为名的面具,束缚子女对生活本身的渴望。
情感暴力:是指拥有迎合型人格障碍的情感暴力,亦即隐藏自己的敌意和攻击性,用爱的语言去束缚、虐待、折磨对方,包括善意的操控、情感威胁、虐爱、神经性的爱情渴望等。
善意的操控为情感暴力的最根本特征。
美国著名精神科医生弗瑞达·弗罗姆-瑞茨曼有一句名言:自我牺牲型的献身来源于强烈的依赖心理。
长期接受情感暴力的人,并不觉得自己受到了欺凌。实施情感暴力的人,也不会觉得自己正在施加暴力。
自卑到底从何处来?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被“隐藏的虐待狂”所虐待,即弗洛姆所说的善意的施虐,以及卡伦·霍妮所说的虐爱。虽然是虐待狂,却披着爱的外衣。
束缚他人有几种形式,除了在身体、行动上束缚他人,还可以用美德、道德、理想去束缚他人,或者用不愉快的感情束缚他人。
用不愉快的感情束缚他人,在心理疗法中被称作代用感情。
如果总是用眼泪去操控男人,便被称为代用感情,而且这里还隐藏了想要改变对方的企图。
虚假的亲子关系,不满的时候会表现得满意,但会在孩子最脆弱的时候让其承担责任。
情感威胁是一种让对方产生负罪感的方式。受害者会觉得“我对别人的不幸负有责任”。
肉体虐待的影响谁都能看到,但是情感暴力的影响却无法从表面看出。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往往会抓住一个目标不放。
情感习惯病:由于小时候被父母在精神上施加暴力,就会影响长大后孩子的情绪。他和谁在一起都没办法放松,和谁在一起都觉得不愉快,进而让生活本身都变得不愉快,这就成了一种情感习惯。
对身体不好的是生活习惯,对心不好的就是这种情感习惯。
对生活的不满以道德的假面登场,这正是神经症性质的非利己主义。
非利己主义的正面形象下,是巧妙隐藏的强烈的自我中心性。
社交能力需要能够正确识别对方没有在语言上表达出来的东西。
失去了爱人的能力、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对自己的人生绝望,对所有的事情都会感到厌倦,进而会产生“想要杀人”的冲动。这就是令社会震惊的无差别杀人事件出现的原因。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心中的恨意大于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失意。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无论说什么,本质上都是憎恨和攻击性的。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憎恨最善于伪装。
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出现矛盾的时候,真相一定隐藏在非语言信息之中。
人活着的最大义务就是让自己幸福。
奥地利精神科医师沃尔夫有一句名言:“人会因对方的潜意识而行动。”所以,孩子会随着母亲的潜意识而做出反应。
没有什么比利用别人让自己的世界变生动或救赎自己更有效的办法。
因为自己情绪上的问题,虐待狂看到对方的痛苦才能感受到活着的意义。
披着爱的外衣的善意的支配,常常是虐待狂的表现。善意的虐待狂会希望自己的所有物变得富有、强大、成功,但是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所有物有独立、离开他的想法。
共生关系:它并不是一种爱的关系,而是互相牺牲了自主性。
没有界限感地向周围的人提出要求。他们正在将他人变为自己的奴隶。
现实中最可怕的不是纯粹的恶,而是戴上假面的恶。
没有爱的能力,会导致无视对方的人格、无视对方的界限、无视对方的需求、无视对方的想法、无视对方的发展等等问题。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不会夸奖别人,总是在寻找自己的控制力,总是希望控制对方。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和情感暴力的被害者常常是共生的、互相蚕食的关系。
真爱和神经症患者的爱的区别就在于:施爱者是不是为了让自己感到安心而付出行动。
道德绑架:就是借道德之名行欺凌之实。
责骂孩子往往是缓解父母心理问题最简单的办法。
对寻找快乐这件事抱有罪恶感,是情感暴力的受害者最大的悲剧。
日语中有句俗语是:“借一下屋檐,却被夺走了房子。”
会进行情感威胁的人一定不会留下对自己不利的证据,而是会以爱之名榨取对方。
情感暴力的加害者对自己的情感暴力行为完全无意识,表面的行动全是这种无意识的反面形式。
弗洛姆说:“虐待狂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破坏欲、控制欲。”
真正的善意,对不同的人应该也有不同的标准。
心怀不安的人普遍表现为喜欢批评别人。
一般来说,嫉妒心极强的人都怀有敌意。怀有敌意的嫉妒一般来自于懒惰的人。
抵御心理不安的能力和躯体形式障碍的概率成反比。
心理世界是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被吃掉的总是那些抑制型的人。
过劳死的人常常是肉体上疲劳困倦,同时心灵上满目疮痍。
弗洛姆认为:热爱死亡的人都是渴望力量的人。情感暴力的加害者都有这种倾向。
幸福的人不追求刺激和兴奋。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神经症,它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
良识,指某种健全的思考方式和判断力。日本哲学家三木认为“良识”是“常识”的上位概念,相当于“明智”。
由于情感暴力是基于道德而对对方做出的指责,被指责的人往往没办法对被指责的内容做出抗议。
被人认同是人最基本的需求。
渴望被认可的人就会抓住任何一件小事希望得到认同,同时害怕任何微小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