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发给幼儿园家长的教育名言】句句金言送家长,古代名师这样教书育人,长见识了

时间:2023-03-13 19:51:47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教育关系个人,关系千家万户,三英尺强阶段国运。古代你知道名词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吗?在教育方面,他们最看重的是什么?

要想学技艺,必须多贪图专业。

安志秋(531-约597年)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家庭教育家和思想家。

他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注重早期教育。他认为,人的一生都要学习,应珍惜时光,幼年“固须早教”,少年不可“失机”。他支持才艺教育培养,但反对低级趣味的课外才艺教育。

颜之推画像

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有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子弟立志,树立较高尚的生活理想。在齐朝有位士大夫,教育儿子学习外族语言以及琵琶等才艺,这本无可非议,可这位士大夫教子学才艺是为了依附权贵、屈节求官,以博得名利。这种低俗的课外才艺培养,被颜之推视为志趣低下,他一再告诫子孙切记不要效仿。

颜之推除要求子孙掌握好经学、文史外,还大力提倡对百家知识的学习。他要求子孙后代不仅学好一切利于生存的农工商技能知识,对于医学、音乐、算术、书法、棋艺、射箭、绘画等也要知晓大概,既为求生计,也可充实闲情逸致。他认为,学点医学对于日常生活大有裨益,紧要时刻能救命;对于琴艺,他认为古来名士,多所爱好,“足以畅情”。

在教学上,颜之推倡导博学的同时,更强调知识学习上的专精。他曾在《省事》中记载了两个“朗悟士”,就像现在的家长,给孩子报遍课外辅导班,钢琴、书画、球类等什么都学,结果是样样学不精通。颜之推提倡学习须有所专精,不能一味贪多,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名师尤注重道德修养

王通(584年-617年),隋末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他出身于儒学世家,从小受儒家“修齐治平”的思想熏陶,形成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建功立业意识。王通在完成《续六经》的写作后,名闻天下,四方学子远道而来,向他学习辅君为政之道。

王通画像

王通在黄颊山、白牛溪办学,门下千人,他讲学的那条小溪也被称为“王孔子溪”。他的学生后来成为盛唐栋梁的很多,包括温彦博、杜淹、杜如晦、陈叔达等大唐开国功臣,魏征、房玄龄、李靖、李密等都向王通请教、学习过,并受其影响。

王通十分注重教材、教法等的改造与发展。他一生著述颇丰,在隐居教授之余“续孔氏《六经》近百余类”,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经学辅助读物。这些课本在思想内容上加入他的新见解,特别关注历史变迁给社会诸多方面带来的变化,读后可开阔思路,从而多角度深入地钻研学问。王通注重因材施教与兼收并蓄。对于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他的讲说和论证会有所变化,因人而异地加以解释,效果很好。

王通还提出穷理尽性的道德修养方法。他非常重视道德修养的教育教学,并提出有关的原则和方法。他强调教育的目的在于求道,而非求利,“君子之学进于道,小人之学进于利”。他要求学生成为道德高尚的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他认为,教育就在于使人的一切言行符合本性,符合天理,养成完全的人格。

老师率领学生畅游河山

胡瑗(993年-1059年)是北宋著名教育家,因世居陕西安定堡,世称安定先生。胡瑗屡次科举不中,绝意科场,在吴中以教书谋生。宋仁宗景祜元年(1034年),范仲淹迁知苏州,创建了“苏学”,聘胡瑗任教授。庆历二年(1042年),胡瑗应滕宗谅之邀出掌湖州府学,在湖州9年,教学有方,其所订学规还被朝廷取为太学法。

胡瑗画像

胡瑗为师责任心很强,关心和爱护学生,“视诸生如其子弟”。欧阳修称赞他“教学之法最备”。胡瑗联系实际的教学,使书本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并使学生懂得如何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胡瑗的教育方式灵活多样,他把课堂集体教学和课外个别指导结合起来。他讲课音韵高朗,指意明白,学生都很佩服。他经常与学生谈话,先让学生谈自己的学习体会,然后帮助他们判明是非;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和回答,然后再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者点出当时朝廷的政事,让学生进行分析。

胡瑗教导学生要开阔眼界,他指出:“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为了引导学生走出去开阔眼界,畅游大好河山,胡瑗曾率湖州的学生游览关中,登高望远,真实感受北方的雄伟山河跟南方的秀丽风景迥然不同。

胡瑗不但指导学生学习,还指导他们锻炼、休息和娱乐。他在湖州州学建立射堂和乐斋,学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还要学习射箭和音乐。胡瑗在太学时,教导学生:食饱未可据案或久坐,皆于血气有伤,当习射、投壶、游息焉。每次大小考试之后的晚上,他都让学生集中在首善堂,奏乐唱歌,到二更(约21时至23时)才散。

“学问以变化气质为功”,这是我国古代教育非常重要的观点。胡瑗特别注意教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举止言谈和仪表风度。他“以身先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学生作出榜样。受胡瑗教育过的学生,都有较好的修养,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欧阳修曾评价:胡氏门生,随其人贤愚,皆循循雅饬,其言谈举止,遇之不问可知为先生弟子。胡瑗弟子中最出名的是北宋理学大师程颐,他也说过:“凡从安定先生学者,其醇厚和易之气,望之可知也。”

教育当青出于蓝胜于蓝

颜元(1635年-1704年)是清朝初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颜元的实学教育思想主要内涵是“实行、实文、实体、实用”,类似于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

颜元最重视六艺的学习。他认为“学自六艺为要”。意思是,六艺是实学的根本。用之身,可以强健体魄、陶冶情操、高尚道德;用在世间,可以齐家、治国、平天下。

颜元画像

颜元不仅在课堂内教授学生六艺知识,他还常和学生一起到课外参加实训。在实际教学中,又能清醒地对待学习效果。有一次,颜元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射箭比赛。他连发六箭,箭箭射中靶心,学生们在旁一片喝彩。等参加比赛的学生们一一射完以后,颜元发现,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也只射中两箭。学生都称赞老师是“神箭手”,颜元却高兴不起来,他更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传承学艺。学生们恍然大悟,暗下决心,努力赶超老师。后来,学生李塨成了著名学者,他继承并发展了颜元的学说,他们的思想被称为颜李学派。

颜元在主持漳南书院时,进行了改革书院教育的尝试。他主张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任其个性张扬。颜元和学生一起“讨论兵农、辨商今古”,“习礼、歌诗、学书计,举石、超距、击拳”等,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等全面教育。可见,当时类似举重和拳击的项目已列入颜元的素质教育清单。

颜元平时还十分重视礼仪教育,他说:“天下无治乱,视礼为治乱。家国无兴衰,视礼为兴衰。”有一次,颜元最小的弟子欧亨在课堂上玩麻雀,颜元严厉批评了他的做法。但欧亨年少顽皮,对老师的批评满不在乎,后来又爬上树去捉那只逃出教室的麻雀。颜元见状,生气地告诉他,朽木不可雕也,并让他不要再来上学。之后,颜元后悔对学生说了重话,并带着学生们去欧亨家里,为自己的态度向其道歉,并在那里上了一节有意义的悔过课。

(文内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栏目主编:龚丹韵 文字编辑:彭薇

来源:作者:刘永加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