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国防在线客户端作者:胡正
南疆初冬比往年略冷。
这几天,老兵王茂情绪低落,心情像是快要结了冰,像有使不完的劲一样,每天加班到凌晨,天不亮就又忙活起来。他心里有个念头:要把军旅生涯里最后的作品赶在退伍前完成。
油画作品《踏雪巡边关》
有着16年军旅生涯的王茂,是新疆喀什军分区独立营一连战士。提起王茂,认识他的人都赞不绝口,“憨厚老实,工作积极,十分热情,甘于奉献……16年如一日,坚持本真,始终把自己当新兵一样,严格要求自己,他就是这样的人。”
没错,他就是这样的人,总能以真诚打动人、感染人、鼓舞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面对即将脱下军装、告别战友、离开军营的不舍之情,这位老兵再也无法装作坚强。深夜里,他躲在一个角落失声大哭。回想16载军旅生活,他有太多太多的不舍,更有太深太深的感情。这感情,是对组织培养的感激之情,是对战友如兄弟的深厚情谊,是对军营生活的热爱之情……
2005年冬天,王茂刻雪雕。
16年前的那个冬天,洁白的雪花羞答答地飘个不停,空气是冷的,冷的让人发抖,但血是热的,滚烫滚烫的。新兵王茂背上行囊,告别亲人,从辽宁鞍山的一个小农村走进了离家5000多公里外的南疆军营。
因从小对画画情有独钟,又喜欢“琢磨”家用电器,新兵下连后不久,王茂就凭着自身特长,被选调到机关俱乐部工作。
“给担子就是给机会,给机会就是给荣誉。”王茂当时这样想,16年来他也是这么做的。他不仅花费大量精力把自己工作范围内的机器操作娴熟,还用业余时间钻研各种电器、机器、发动机的维修,最终,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用他的话说,“只要是带电的、带水的、不是软件是硬件,我都能玩转。”2003年9月,作为上等兵的他参加了上级组织的电影放映机操作维修培训。培训时他还带去了单位一套年久失修的电影机,没想到,等培训结束,王茂带着自己修好的电影机回来了。他说,“每修好一件器材就有一种成就感,这也加深了自己对本职工作的热爱。”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绝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保尔柯察金的这句名言,一直是王茂在16年军旅生涯中所坚守的座右铭,他真正做到了把服务基层官兵当作事业干。来到每个边防连队,凡是碰到损坏的电器,王茂都要试着修一修。从洗衣机、冰箱,到兵器室的报警系统、发电机、加油机,甚至连趴窝的汽车,王茂把能修的都要过一遍。
王茂在维修光缆器材。
军分区下辖一个边防团,每年要组织上高原巡修文化装备。边防连队分布在平均海拔43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有的相隔几十公里,远的近百公里。每次巡修前,王茂都要事先和边防连队联系好,将损坏的文化装备列个清单,分门别类准备好器材。王茂说,“边防连队远离市区,缺任何一个小部件都要找人带上山,文化装备坏了就成了摆设,我上去一次就争取全部修好。”走一趟边防,到一次基层,少则一周,多则十天半个月,人消瘦了,可王茂的笑容却更灿烂了。面对高原缺氧的恶劣环境,从不畏惧。相反,他却服务得更周到。“高原官兵长年驻守这里,卫国戍边不言苦,我这才几天没喝饱氧,算个啥!能为高原官兵服务,把文化器材修好,给他们带去快乐,比啥都强。”王茂如是说。
工作以来,王茂经历了文化装备器材的一次次更新换代,原先的胶片放映机已淘汰,功能单一的俱乐部已升级改造成“3D”影院,但无论装备如何换代,王茂总能紧跟发展步伐,认真研究设备上的技术问题。前不久,他对军分区购买的主动式“3D”眼镜做了一次小小的改造,解决了近视官兵看“3D”电影难的问题,受到官兵们的点赞。
王茂创作引来官兵围观。
这些年来,油画一直是王茂坚持的爱好。油画中,人物像属他最擅长。为了真实反映一代代戍边官兵在传承“热爱边防、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喀喇昆仑精神中践行热爱南疆、奉献南疆、扎根南疆的感人故事。王茂始终把画笔聚焦边防官兵,创作了一幅幅活灵活现、逼真形象、栩栩生辉的油画作品,深受官兵喜爱,同时也给他们送去了“精神食粮”,以边防为题材的油画成为官兵乐守边防的不竭动力。2015年11月,他创作的油画作品《巡逻路上》,以边防官兵在海拔5000多米高原踏雪巡逻为背景创作而成,入展新疆军区“传承红色基因·铸牢昆仑军魂”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受到了军区首长的高度赞扬。
油画作品《骑着牦牛去巡逻》
十六载春华秋实,秋去冬来。16年时光在指尖悄悄溜走,留下的是对部队的深厚眷恋。王茂也早已把部队当成了自己的家,这一次“离家”,与16年前相比,多了些无奈、无助与伤感。这些天,除了画画,王茂开始走出工作室,有时注视着营区里的一块石头,有时欣赏着一草一木,有时再看一看自己画过的油画和修过的器材,其实,过程中,这名硬汉始终眼里噙着泪水……
退伍的日子日益临近,不舍之情愈来愈浓。他朴实无华的一句“我不舍得离开部队”,竟刺痛了好多官兵的心,说哭了好多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