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受到别人指责后该记住的名言】面对别人的批评,该怎么选择,申辩?沉默?还是怒怼?

时间:2023-03-12 00:02:0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在当今瞬息万变的时代,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但想把时间花在你身上的人越来越少。特别是批评吃力不讨好的人和事,是必须珍惜的特权。


唐朝的魏征就是敢于批评的人,而且他批评的可是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有一次,唐太宗怒气冲冲地回到后宫对皇后长孙氏说,总有一天,我要杀掉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忙问杀谁,太宗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当众刁难他,使他下不了台。皇后听了,连忙向太宗道喜说,魏征之所以敢当面直言,是因为陛下乃贤明之君啊。明君有贤臣,欢喜还来不及,怎能妄开杀戒呢。太宗恍然大悟,此后更是"励精政道",虚心纳谏,对魏征倍加敬重。魏征也进谏如故,"思竭其用、知无不言",从不畏龙颜之怒。由是,君臣合璧,相得益彰,终于开创了大唐"贞观之治"的辉煌盛世。魏征死后,太宗恸哭长叹,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他还令公卿大臣们把魏征遗表中的一段话写在朝笏上,作为座右铭,以魏征为榜样,做到"知而即谏"。 现实生活中提出批评的人不都是魏征,敢于接受批评的也不是都是唐太宗,当面对别人的批评时,我们应该怎么的办呢?

选择申辩?沉默?还是怒怼?还是有选择的吸收,最后表示感谢?

我的答案是针对具体人、具体事、再选择具体什么样的方式回应,不可妄下结论。

回顾一下,从小到大批评自己最多的人是谁?是我们的父母。哪个父母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学校批评你最多的是谁?是我们的老师。哪个老师不是希望自己的学生将来有出息?

在工作中批评你最多的是谁?是器重你的老板,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哪个老板不希望自己的员工,能独当一面?

以上这些都是对我们负责任的人才会批评我们;

认为我们"孺子可教"的人才会批评我们;

真心待我们的人才会批评我们;

愿意操心劳力教我们带我们帮我们进步的人才会批评我们……


面对批评,我们是应该高兴才对,但总有人遇批评就有抵触,原因有以下四点:

1、 是因为当局者迷旁,我们觉得自己没错;

世上很多事情都没有固定的答案,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是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觉得自己没错,是因为有时候看的不够全面。

当然也有我们看的比较全面,别人看的比较单一的时候,另当别论了。

2、 可能是对方的表达方式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心,让我们觉着没面子。

不好的事情发生以后,有时候也知道自己错了,一方面我们自觉足够聪明,别人再批评,就觉着别人讲的多余,侮辱了我们的智商,另一方面,我们也已经默默决心下次不再犯类似这样的错误,对方再强调,觉着完全没必要。蓝鹅,关心你的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虫,怎么知道你在想什么?!万一再吃亏或者造成损失呢?

3、 是对方批评的时机不对。

对方批评的时候恰恰是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或者是大庭广众之下时候,亦或者对方正在着急上火的气头上的时候,说的话过激,做的事过激,让我们心生反感。

4、 我们自己心胸、修养、见识等等都不够,做不到:"宰相肚里能撑船"。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多看书,提高自己认知的宽度和广度,提升自己的人生格局。

多实践,虚心跟自己厉害的人请教,学习他人的做人、做事。

当我们下次再遇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急于辩解,耐心的听完对方的讲话,核实他讲话的的目的,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如果你排斥别人的批评,就等于关上了自己进步的大门,毕竟随着年龄的增长,能给你批评的人越来越少了。

如果说上面讨论的是有益的批评,其实还有两种常见的恶意的批评:

第一类是层次低、认知低,眼高手低,自以为是,看谁都不顺眼,看什么事,都想说几句的人。

这类人往往是心胸狭隘,头脑简单,脾气暴躁、语言粗俗,对别人、对社会充满了敌意,唯恐天下不乱,对于他的批评或指责,你就一笑而过,是最好的选择;

第二类是网络上的水军,他们眼里只为付钱人的观点服务,没有是非之分。

对于第二类人,直接跳过,有那个搅混水的时间,不如睡会儿觉或者陪陪自己的家人。

衷心感谢每一个曾经或者未来给我们批评建议的人!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