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赞美祖国繁荣的诗句或名言】盛世繁华,不可忘的家国之殇—爱国诗词二首

时间:2023-03-11 12:53:02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是具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呼吁中华儿女团结。

本 文 约 2377 字,阅 读 需 13 min 左 右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无数朝代更迭,江山变换,造就了华夏文明。大唐盛世作为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傲世屹立于世界东方,至今仍是国人、乃至世界华夏文明敬仰者心中之向往。

然而盛世亦如昙花,衰败得也如此之快。

经历了“安史之乱”后,大唐由盛转衰,一蹶不振。今天让我们一起回首,读一读诗人满怀悲痛和爱国心写下的两首诗:杜甫的《春望》,以及清末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

呜咽的风声轻描淡写,心中流淌着浓墨重彩的痛与哀愁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大意:山河依旧,可是国都已沦陷,城池在战火中也破败不堪了,城中乱草丛生,林木荒芜。我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却潸然落泪,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却胆战心惊。战火已经连续三个月,多么盼望亲人的消息啊,此时一封家书抵过万两黄金。愁白的头发越发稀疏,几乎簪不起来了。

春天多么美好,花儿明艳娇嫩,香气迷人,鸟儿唱着委婉动人的歌声,本该是百姓春游踏青的好时光。

然而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了满目疮痍的凄凉景象。春天的光彩被颓壁残垣替代,明媚的春景被荒芜丛生的杂草取代。越是美好的景象,越会增添内心的痛苦,就好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那样。

全诗前四句,都在写一个“望”,诗人的视野好像一个镜头,我们跟随着他,先是从上空俯瞰破败的都城。随着镜头推进,看清了城中的荒芜景象,沦陷后被叛军洗劫、破坏,伤痕累累;镜头转向细微处,看到了花开和鸟鸣的特写,但是美好与破败,强烈的反差,更加使人潸然落泪。看着这些景物,我们一起来到了诗的后半部分。

战火延续了几个月,妻儿杳无音信,生死不明,此时能够得到一点消息、一封家书该有多好啊!想到自己已经衰老,头发愁白了、稀疏了,这两句诗真切地描绘出一个国破家亡、思念亲人、感叹衰老的心碎诗人。

杜甫出生于唐玄宗登基那一年。从那一年开始,唐朝进入了开元盛世,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令人骄傲的历史。杜甫的青少年时期,沐浴着太平盛世的风和日丽,享受着大家族中的融融亲情,在诗书传家氛围的熏陶下,“读书破万卷”,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自他三十六岁那年,遭受了科举落第和丧父两大挫折,使他从衣食无忧的官宦子弟,很快滑落到贫困人群的行列。这时的唐王朝,也从开元盛世的顶峰一步步滑向乱世深渊,安史之乱导致盛唐山河破碎,生民涂炭,全国人口锐减三分之二。杜甫卷入逃难的人流,又被叛军驱回沦陷的长安,再冒险投奔唐肃宗……他跟随着唐王朝一路磨难,后半生,他潦倒困苦,报国无门。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如果说“安史之乱”前的大唐,是处于历史巅峰的盛世,那么1200年后的清末,就是中国国运的最低点,也是中华民族的黑暗年代。在那个年代,中国人数次想要重新站起来,但每一次都失败了。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大意:要让全中国恢复朝气,要靠迅雷暴风一样的改革,像万马齐喑一样的局面毕竟让人心痛。我劝上天振作精神,降下更多各式各样的人才。

“万马齐喑”,当时在清政府残酷、腐朽的统治下,内忧外患。在内,人民的思想被禁锢,中国一片死寂,令人窒息,这种情绪,只能用一个“哀”字能表达。就像暴雨前沉闷的空气,只能靠猛烈的暴风骤雨才能打破,带来清新的空气。

在外,帝国主义虎视眈眈,争相瓜分中国,掠夺财富,奴役人民。要拯救摇摇欲坠的中国,需要各方面的人才,一个“劝”字,表现诗人独特的想象力,站在平等的角度“奉劝”天公,有着积极的意义。他期待着大批优秀人才出现,呼唤风和雷一般的彻底变革,吹散九州大地沉闷、黑暗的政治局面,呼唤光明的未来。

龚自珍在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抱着对清政府的失望辞官回归故里,又折返北方接取家眷。

在这南北往返的途中,他将迸发的灵感、思绪随时记录在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一共积攒下三百十五个纸团,整理写成了三百十五首诗,这就是著名的组诗——《己亥杂诗》。

龚自珍的诗,着眼于现实政治、社会形势,抒发感慨,纵横议论。他的诗,包含社会历史内容,是一个历史家、政治家的诗。他既有过逃向虚空的消极想法,但更多的是在于对无可奈何的现实社会环境的极端厌恶和否定。在这首诗里体现出的,是他确信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时代变化必将到来,希望“风雷”的爆发,以扫荡一切的迅疾气势,打破那令人窒息、一片死气沉沉的局面。

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中国人没有屈服,前仆后继,不但要站起来,还要完成民族崛起,走向复兴。

经历了种种尝试、挑战和失败,最终挑战这项艰巨任务的组织,不仅打败了内外的敌人,保证国家和人民的安全,还追回了曾经落后几百年的技术。如今我们可以昂起头:“你们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随时都处于起点。

每当中国重新建立起繁华盛世,说的不是创造,而是复兴,是回到巅峰。仿佛这个巅峰的中国,早在五千年前就存在。华夏文明没有断层,国家的兴衰,不过是一个摔倒、再次站起来的动作。

五千年华夏文明,产生了两件永恒的礼物:一是历史,一是文化。历史可鉴世,文化可润心。

如今长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们,从小在课本中读到种种民族危难、国破家亡的故事,却很难体会身处其中的痛苦和绝望。只有在丰富了阅历、开阔眼界后,才能感受到文字背后的厚重情感,感受到诗人在祖国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之际写下的、国破之后转于词中的深刻亡国之痛和故国之思。

还好,如今岁月悠长,山河无恙。炎黄子孙,龙的传人,永不屈服。如今,车水马龙,高楼大厦;如今,丰衣足食,笑颜灿烂;如今,盛世安稳。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