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中考现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如何赏析句子

时间:2022-12-08 00:59:10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阅读序言-学习欣赏句子。

[考点解释]

考点1:探讨句子的意思

常见题型

1.如何理解段落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2.在文章上划线,品味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答题思路

1、审清题干,答题的关键是理解句子的“语境义”,必须联系上下文。

2、根据句子的语境义,结合位置、特点、关键词、背景入手分析。

方法

内容

句子位置

①总领句,从下文搜索信息:2总结句,从上文寻找信息;③过渡句,密切关注上下文段的内容,准确理解其内涵。

句子特点

①句子是否是主旨句;②注意句子的标点、句式、语气等方面的特点,分析其强调了什么内容。具有怎样的感情色彩;③句子是否运用了修辞方法: ④结合上下文,了解句子的言外之意,分析其深层含义。

关键词

由词到句,由句到段,注意句中的多义词或词义的转移引申等用词方式,借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

创作背景

社会背景

需要在上句或下句寻找释义,代入原词语比对是否一致。

例题示范

【七下《伟大的悲剧》“思考探究”]联系上下文,体味下列语句的含义,讨论括号里的问题。

(1)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作者在这里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你认为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

(3)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怎样理解“劳伦斯·奥茨……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这句话的意思?)

【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并理解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

(1)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2)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为人类探险的胜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永远的尊敬。

(3)奥茨直面死神不拖累探险同伴的精神,是一种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考点2:句子的表达效果

常见题型

1. 品析下面的句子。

2. 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四段画线句。

3. 赏析第段中画横线的语句。

答题思路

第一步:审清题干,选择恰当的赏析角度。

句子赏析,一般为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⑤运用各种修辞方法的句子;⑥人物、景物描写的句子。因此。赏析句子,要审清题干,选择恰当的角度入手。

第二步:根据句子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结合文章内容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

角度

内容

词语运用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揭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

描写手法

运用了……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事物/人物)………特点,表现了……

修辞手法

运用了……修辞方法,表现了……特点,表达(抒发)了….…

句式角度

①句式工整,音节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②短句:善用短句,干脆利落,短促有力,节奏明快……③疑问句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④反向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或使观点更鲜明);⑤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表现手法

先判断运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阅读中心

重音位置不同,表现为对句子的理解不同。

例题示范

想象下列各句描绘的情景,说说加点语句的表达效果。(《春》)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表达效果。两个“盼望着”,语气应该是递进的,表达一种急切而欢喜的“盼望”心情。“春天”本无脚步,是作者想象有的。

没说“来”,只说“近了”,是从春天刚起步说起,传达出了一种欢快而热烈的心情和气氛。

(2021·安徽中考真题)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儿子的一幅画

徐则臣

年既长,情感的沸点反例越来越低,经常端不住,一不小心就哭就笑。

因为工作忙,在下班后、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关在书房里读书写作,难得陪孩子,一直心怀歉疚。但歉疚时又一如既往地忙。实在心虚得自己都挺不过去了,就想为儿子做点事,( )一下,也安慰一下自己。

儿子上幼儿园时,还不懂他爸写作时尽量不打扰,想找我玩了,一推书房门就进来了。我写得正投入,总敷衍孩子也不是个事儿,就说儿子乖点,爸爸给你写童话呢。儿子果然不闹了,但诺就算许下了。没事他就问,爸爸,给我的童话什么时候写好?我只好再敷衍,快了快了,写着呢。后来儿子聪明了,不再漫无目的地追问,设了底线:他幼儿园毕业时写出来就行。他要给班上的小朋友一人送一本。这个底线其实一点都不低,但愧疚越发让我心虚,无论如何得如期完工。紧赶慢赶,儿子毕业之前,长篇的《青云谷童话》出版了,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们人手一册。送完书,过两天儿子放学回来,开心地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这是我得到的最高奖赏吧。

“债”算还了,愧疚缓解了一些。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当然我也知道这些都是借口,再忙也得陪孩子。但道理明白,不代表事情就能做对,愧疚又一日日( )在心头。

前些天在成都做社会调研,坐车去机场路上,太太在儿子的家长会上发来微信。一张照片,儿子的画,一个大胖傻小子,肚子上写了一行字:“妈妈,我爱您!”正打算夸小东西的画有长进,第二张、第三张照片也发过来。儿子两个同学的画。都是画了一个自己,画旁边写有一行字:“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爸爸妈妈,辛苦了!”我觉得哪里有点不对,不是要求只能一个家长参会吗?太太回:“是,都一个。”

一点没矫情也没夸张,我突然难过得好像肠子都打了一个结,刚吃过晚饭的胃里陡然地空空落落,眼泪哗地就出来了。别的孩子的笔下都是“爸爸妈妈”,我儿子只写了”妈妈”。太太见我半天没吱声,回一句:“别多想。”能不多想么?人家娃儿不管来的是爹还是妈,心里装的都是父母两个人;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当爹的什么事儿。要是心心念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给个警告处分,他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全昝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一个城市。

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成黄色?喜欢黄颜色啊。为什么把“妈妈,我爱您”写在肚子上?不是肚子上,是肚子里,装在心里呢。为什么写的是妈妈?要是爸爸来开家长会,我就会写“爸爸,我爱您”了。那为什么不把爸爸妈妈一起写上?老师说,,家长会刚开始就要给家长一个惊喜,来的是妈妈呀。可是别的小朋友都是爸爸妈妈都写上的呀。他们是写在旁边的,我是写在肚子里,写在心里的,我的字又大,心里装不下那么多字呀,所以就只写妈妈了。

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中稍感安慰。镜头里儿子的表情和说话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俩一起演双簧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 )。不过是犯了错误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在异乡的后半夜,我回了一条:“一定努力把爹做好。”

(选自《2020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改动)

[注]①见天:每天。

1.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回报 积蓄 侥幸 B.回报 积压 荣幸

C.补偿 积蓄 荣幸 D.补偿 积压 侥幸

【答案】D

2.体味原文中画线句子蕴含的情感,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原文

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

眼泪哗地就出来了

我的眼泪又出来了

情感

感动、安慰

【答案】激动、愧疚难过、失落

【分析】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作答。

(1)结合语境,我“我鼻子眼睛瞬间就一起酸了”是在“我”兑现了承诺,儿子回家后开心地对“我”说“爸爸,我们老师夸你书写得好!”情况下,此时的“我”的心情是激动的。

(2)结合语境,我“眼泪哗地就出来了”是在看到儿子和儿子同学的画,发现儿子的画只写有“妈妈”;而儿子同学的画却写有“爸爸妈妈”,此时“我”的内心既有愧疚,又有失落。

★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面的文字。儿子上小学这几年,眼瞅着“债台”又一天天高筑,我也想见天陪着他,但工作实在太忙,书要读,文章也要写。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债台”日渐高筑比喻对儿子的亏欠越来越多,表达作者因不得不忙于工作而无法陪伴儿子的无奈和愧疚。

4.文章详写“太太”所发视频的具体内容,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视频中的母子对话,使“我”明白了儿子没在画上写“爸”的原因。②表现了儿子的天真、太太的体贴和家庭成员之间的爱。 ③既呼应了上文“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晾我”,也为下文“我”的情感变化做了铺垫。

5.你认可文中“我”作为父亲的表现吗?请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示例一:认可。尽管工作忙,还是努力兑现对孩子的承诺:在意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重感情,始终为自己不能陪伴孩子而心怀歉疚;知过愿改,具有反省意识,下定决心扮演好父亲角色。示例二:不认可。因忙于工作而疏于陪伴孩子,有时还敷衍孩子;对孩子没有充分的了解,误以为孩子心里没有父亲,有时太过敏感,缺少了一些应有的理性。示例三:有些方面认可,有些方面不认可。(“理由"参考示例一、示例二)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