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园子里种了一个大玫瑰园,春天已经过了一半,他玫瑰园里的玫瑰散发出绿枝和绿叶,细雨中蒙上阴影,蓝天白云缭绕。
老友邀我去过几回,仍是旧日模样,一丛丛多刺的枝条上找不到一朵花蕾。看来我是有些性急了,看玫瑰、采玫瑰,起码要到春末夏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此意虽美,可尚需耐心等待。玫瑰一词在我国古籍中出现较早,原意是指精美的玉石。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释:“玫,石之美者;瑰,珠圆好者。”西汉司马相如在其作品中多次提及“玫瑰”,一般作“美玉”解,如《上林赋》中的“玫瑰碧琳,珊瑚丛生”;《子虚赋》有“其石则赤玉玫瑰”的说法。唐代诗人李商隐在其《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中有诗句:
青楼有美人,颜色如玫瑰。
歌声入青云,所痛无良媒。
“玫瑰”也是指像美玉一般光彩夺目的女子。到了唐代之后,玫瑰渐渐成了植物名、花名,不过国人对玫瑰的解释皆专属“东方玫瑰”,没有像西方那般纷繁庞杂、柔情万种的名堂。
每年五月上旬玫瑰进入盛花期,姹紫嫣红的玫瑰竞相开放。正如宋代诗人杨万里《红玫瑰》一诗所云:
非关月季姓名同,不与蔷薇谱牒通。
接叶连枝千万绿,一花两色浅深红。
风流各自燕支格,雨露何私造化功。
别有国香收不得,诗人薰入水沈中。
从诗中可以看出,同是蔷薇科的月季花、蔷薇花,与玫瑰花截然不同,那种妖娆风姿,那种馥郁花香,在风风雨雨中别具一格,令诗人沉醉其中。
在唐代中后期,折赠玫瑰花曾一度成为时尚。晚唐诗人李建勋写有一首《春词》:
日高闲步下堂阶,细草春莎没绣鞋。
折得玫瑰花一朵,凭君簪向凤凰钗。
这是折花赠美人的,一朵玫瑰花簪入乌亮的发髻中,顿显俏丽娇美。唐末文学家徐寅在《司直巡官无诸移到玫瑰花》中写道:
芳菲移至越王台,最是蔷薇并好在。
浓艳尽怜胜彩绘,佳名谁赠作玫瑰。
春成锦绣风吹折,天染琼瑶日照开。
为报朱衣早邀客,莫教零落委苍苔。
诗中的寄赠玫瑰范围就广了,颇有“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的意味。
每年初夏时节,花香馥郁,袅袅不绝,故而得名“徘徊花”;又因每插新枝而老木易枯,若将新枝它移,则两者皆茂,故又称“离娘草”。它的小清新在古诗中多有描述,唐代诗人李叔卿在《芳树》中吟道:
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
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
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
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这是生在竹篱茅舍旁的玫瑰,在桃李青果累累的荫影里更显风姿。北宋词人贺铸因“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而得名“贺梅子”,不仅写梅子写得好,写玫瑰也有妙句:
天气清和树荫浓,冥蒙薄雨湿帘栊。
蔫红半落生香在,向晚玫瑰架上风。
——《北园初夏》
诗情诗韵油然而生。宋末元初词人周密在《好事近》一词里,描述了女儿家笑折玫瑰、捕捉蜂蝶的情景:
下阶笑折紫玫瑰,蜂蝶扑云鬓。
回首见郎羞走,罥绣裙微褪。
近现代诗人秋瑾世称“鉴湖女侠”,她的侠肝义胆里也有小女儿情态,秋瑾也写《玫瑰》:
闻道江南种玉堂,折来和露斗新妆。
却疑桃李夸三色,得占春光第一香。
呵呵,爱着玫瑰花的小女子簪花映新妆,比那春日的桃李还鲜艳夺目呢。
俗语里有“带刺的玫瑰”之说,现在多用以比喻美丽泼辣、个性鲜明的女子。盖因玫瑰枝杈上锐刺猬集,国人形象地称之为“豪者”“刺客”“刺玫花”。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菡萏泥连萼,玫瑰刺绕枝”之句,南宋杨万里亦有“密有花红绿剌长,似来作伴石榴芳”的描写。南宋文人项安世谪居江陵途中,遇见大片大片的玫瑰花,心绪大悦,写诗记之:
酴醾雨后飘春雪,芍药负前散晚霞。
一种繁香伴行客,只应多谢剌玫花。
一代女皇武则天非常钟情于用玫瑰来养颜,每天早晨必饮玫瑰花露,睡觉前将玫瑰花瓣敷于脸上及全身。所以在她年过60岁之时,看上去仍面如桃花,粉红细嫩,全身散发阵阵香气。
杨贵妃也非常喜欢用玫瑰花来养颜,据史书记载,杨贵妃不仅喜欢在沐浴时往浴池里放玫瑰花,而且在她通往房间的路上以及房间的地上,都铺满了各种各样的玫瑰花瓣。正有了玫瑰花的滋润,白居易才赞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更使得唐明皇“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慈禧太后治国无方,却养颜有术,她为炮制养颜秘方“玫瑰胭脂”,命人不惜工本地精选玫瑰花,历经多道程序研制而成。据其身边的女官德龄记载,慈禧老年时肌肤仍然细腻光润,如同少女一般。
到了近现代,玫瑰因其花色艳丽、花香馥郁,雍容典雅,落落大方,而被国人作为美丽爱情的象征。有关“玫瑰花”的歌曲也应运而生,传唱不衰。
上世纪四十年代,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穷书生陈歌辛在上海女中教音乐时,被情窦初开、美丽姣好的富家女学生金姣丽深深打动,写出了《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传世之作:“玫瑰玫瑰最娇美/玫瑰玫瑰最艳丽/长夏开在枝头上/玫瑰玫瑰我爱你/玫瑰玫瑰情意重/玫瑰玫瑰情意浓/长夏开在荆棘里/玫瑰玫瑰我爱你......”歌曲旋律轻松明快,奔放昂扬,将城市情怀和民族音调巧妙地汇成一体;歌词形象鲜明,诗意盎然,表现了“风雨摧不毁并蒂连理”的情怀。此曲一经传唱,很快走红上海滩以及全国,后来飘出国门流行到海外。
关于玫瑰的歌曲,还有一首新疆哈萨克族民歌《可爱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达尔与玛利亚》,也是歌颂美丽而曲折的爱情的。歌中提到的“都达尔”,原名叫都山别克,他爱上了护士玛利亚姆,可事与愿违,在家人的压力下娶了另一位哈萨克姑娘。没过一年,他的妻子去世了,都达尔历经艰辛把玛利亚姆娶进了家,不幸的是一年后他也去世了。玛利亚姆怀念爱人,每日哼唱这首曲子。后经西部歌王王洛宾收集记录,并加以润色改编,成了现在这首耳熟能详的民歌——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塞地玛丽亚
可爱的一朵玫瑰花 塞地玛丽亚
那天我在山上打猎骑着马
正当你在山下歌唱婉转入云霄
歌声使我迷了路
我从山坡滚下
哎呀呀 你的歌声婉转入云霄
强壮的青年哈萨克 依文杜达尔
强壮的青年哈萨克 依文杜达尔
今天晚上请你过河到我家
哎呀呀 我们相依歌唱在树下
喂饱你的马儿带上你的冬不拉
等那月儿升上来拨动你的琴弦
等那月儿升上来拨动你的琴弦
哎呀呀 我们相依歌唱在树下
无独有偶,在西方也有一首以玫瑰为题的名曲《野玫瑰》,它是奥地利著名音乐家舒伯特的代表作之一。寒冬的一个夜晚,年轻的舒伯特途径一家旧货店门口,看见一位穿着单薄的少年拿着一部书和一些旧衣服出售。舒伯特见状起了同情心,将身上所有的钱都掏给那个孩子,买下了那本书。见是德国作家歌德的诗集,随手翻看了其中的《野玫瑰》,诗中优美的意境,带有淡淡忧伤的情怀,以及浓郁的德国民歌之风,深深触动了他那颗良善的心灵,灵感瞬间涌现,一发而不可收,一首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就这样诞生了——
“少年看见红玫瑰,荒野中的玫瑰。多么鲜艳多么美,少年见了奔如飞,心中不住赞美:玫瑰,玫瑰,红玫瑰,荒野中的玫瑰......”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