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傅雷家教名言】傅雷家书——厚重和温情中的文化传承和家风家教

时间:2023-03-09 16:52:2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烽火一直持续到3月,家书多达万金。家书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家庭中保持亲情,继承文化,发挥着家风家教的重要作用。

《傅雷家书》是傅雷先生和夫人朱梅馥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来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工作生活、文化理念、家风家教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

傅雷夫妇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成功的孩子,可以说是中国家长的典范,他们先做人,后成“家”,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东西文化结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深入学习思考!他们的儿子傅聪是著名钢琴大师,傅敏是英语特级教师。

“你走后第二天,就想写信,怕你嫌烦,也就罢了。可是没一天不想着你。”在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平时教育子女极其严厉的傅雷直抒胸臆,爱子情深,用中国式的传统语言,将传统中国父亲羞于表达的爱子之情表达地淋漓尽致。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信件中傅雷和儿子探讨音乐艺术、文学创作,为傅聪开解艺术道路上的矛盾纠结,是血肉相连的父子,是无话不谈朋友,更是相互鼓励的师生。

“在中国,一个真正受过良好教养和我们最佳传统与文化熏陶的人,在不知不觉中自然会不逐名利,不慕虚荣,满足于一种庄严崇高,但物质上相当清贫的生活。”“还有一点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所独有的,就是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傅雷将文化教育看作成长成才的重要方面,尤其强调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弘扬,在家书中,他不只嘘寒问暖,而且在家书中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他个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你这个远方浪子永远和产生你的民族,抚养你的祖国,灌溉你的文化血肉相连,息息相通。”“越研究西方文化,越感到中国文化之美,而且更适合我的个性”,现在看来,这就是我们说的更加深沉的文化自信,傅雷先生在那个人人批孔批孟批传统的时代,给儿子灌输中国传统文化,这是多么难能可贵令人敬佩。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果,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才不至于受伤……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 一种心 情去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在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去分析前因后果,作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傅雷先生这样教育孩子面对人生起伏和困难挫折,这是他的两个孩子能够经历艰难困苦,最终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

“唯有艺术和学问从来不辜负人;花多少劳力,用多少苦功,拿出多少忠诚和热情,就得到多少收获与进步。”“凡是一天到晚闹技巧的人,就是艺术工匠而不是艺术家。一个人跳不出这一关,一辈子也休想梦见艺术!艺术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忘了它的目的。” 关于搞艺术和做学问,他在家书中这样勉励儿子在做学问,搞艺术的道路上多下苦工,付出热情。

“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傅雷告诫儿子,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他叫教育方式循循善诱,值得所有家长学习。

“爸爸来信告诉我该怎么办吧……过去我的感情生活也太乱了,有时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我尤其痛心的是,幼时那初恋的影子老是缠着我。”“人人都有缺点,谈恋爱的男女双方都如此。问题不在于找一个全无缺点的对象,而是要找一个双方缺点都能各自认识,各自承认,愿意逐渐改,同时能彼此容忍的伴侣。自己做不到的事千万别要求别人;自己也要犯的毛病先批评自己,先改自己的。”多少年后的今天,中国多少父母会和自己的儿子谈论恋爱、感情的问题,在这一点上,傅雷夫妇的教育理念是先进我们几十年的,在他这样教育风格的影响下,孩子怎么可能叛逆呢?

“生活中困难重重,我们必须不断自我改造,向一切传统、资本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感情与习俗作斗争,我们必须抛弃所有的人生观和旧的社会准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在自尽前,他还这样勉励自己的孩子敢于向错误斗争,这是多么无坚不摧的精神。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傅雷夫妇爱子女的方式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他们爱护子女但不宠着子女,他们严格要求但不高高在上,他们更在乎子女的文化传承、人格培养和成长成才,他们的爱基于深沉的文化自信和严格家教家风,引导子女走向更加成功的人生。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