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山西有名的中医名人名言】马龙伯:享誉京城的中医教育专家

时间:2023-03-08 05:21:4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廊坊云报

马龙伯(1904-1983)、紫云、何娱、安恰县胜利九村人、东汉马福保将军的后裔、明朝初年安恰、清朝干隆年后的七世祖侯敏。

其父焕章亦工岐黄术,尤擅长妇科。龙伯幼承家塾,通览典籍,并从西医萧琏珣、殷培之(二位为协和医学院医师),学习内外两科,故术精于中西医。他20岁时,随父在霸县信安镇,开设回春堂药店,行医乡里,投多应效,就医者接踵而至。霸县乡绅曾给药店书一副对联:回问看花人红药当阶翻也未;春成著手处碧桃和露种来无。

1937年七七事变,乡里不靖,龙伯奉母避居北平,适逢北平卫生局中医考试,他名列第一,并得主考委员名医孔伯华赏识,并收为门人,其医术更为精进。马龙伯先后在北平南城河泊厂、校尉营两处悬壶济世。名师孔伯华为马龙伯医室赐题“青囊有寄”横额一幅。马龙伯的诊所延诊求方者,门院常满,久抱沉疴者,多有奇效。

1946年,马龙伯参加北平市普通卫生行政人员考试,名列前茅。同时被委派到北平市卫生局,负责办理全市医师考核、医药审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于1950年进行医师甄别考试认证。马龙伯在考核中获得合格证书,留在卫生局工作,曾历任北京市卫生局中医师考试委员会委员、北京与巡回医疗队队长等职。1958年,马龙伯曾到河北省遵化县深入基层、深入农村,巡回医疗,沿户访问,进行医疗卫生宣传及防治工作。在巡回医疗期间,马龙伯带领医务人员进山采集各类中草药,根据临床患者病症边实践边治疗,并整理出十几个偏方验方。如果遇到疑难病症,他都躬亲诊治,并经常说:“医司人命、生死攸关,才能使疾病无遁形,药不虚发。”他在下乡巡回医疗两年间,经过多次临床实践,编写出《马龙伯医案》一书。

医疗队结束以后的1960年,马龙伯调入北京市中医学院、中医研究院东直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教研室副主任、妇科教授、医院妇科主任、东直门医院学术委员会顾问,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委员等职务,并当选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马龙伯终生热爱中医事业,有渊博的中医学理论,擅长古典医学研究,对解决临床疑难病症有着独特的临床实践经验,先后著有《本草真义》《黄帝内经释义》《脉学概要》《经方得至》《中医病理学》《胎教》《伤寒论之识用体验》等十几本医学专集,在国内中医界有很高的威望和影响。他在教学授课工作中,接引后学,唯恐不诚,专心讲授、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诲人不倦,为医学界培养了大批优秀中医人才,亲自辅导中医学研究生,并为此编写了《中医研究生教材》《中医妇科研究生讲义》。

他晚年不顾体弱多病,始终以杜甫的诗句“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勉励自己。他还受聘于浙江、山西、山东省中医院校,为中医研究生考试命题并负责评卷等工作。

马龙伯先生自幼秉承家学,行医任教数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妇科有着极深的造诣,并在瘢症、崩漏、流行病防治等方面发表独特见解,除有著述《马龙伯妇科医案》外,并将其祖孙四代从事妇科学术成果整理成《马氏妇科》一书。

马龙伯先生重视中医经验研究,特别对恩师孔伯华医师临床经验进行研究。1955年孔老先生逝世后,他即着手整理老人晚年卓效病案,编辑出版《孔伯华验案实访》。书中总结疑难病例20类,记录验方150个。马龙伯复将此医案连同孔先生手撰遗稿《脏象发微》《时斋医话》《时斋灯影》《中风》《痢疫防治》等编写汇总为《孔师津梁》四卷,受到中医界的重视。

1982年5月,北京市中医界召开著名老中医孔伯华先生从医经验座谈会,由国内中医界名流陈彤云、王鸣夙、危北海等主持,推马龙伯先生重点发言。会后,马龙伯受聘担任孔伯华经验整理专题组首席顾问。文献即将脱稿之际,马先生于1983年3月12日,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1岁。

马龙伯先生病逝后,中医界人士,孔门师兄弟子等600多人参加追悼会,共题挽联:“大会未参身先逝,师业功亏志不休”。

(作者 刘化田 编辑 吴禹梦)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