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音乐治愈心灵的名言警句】《论语》|音乐是用来感化人:催生仁爱之心,引入和美天地

时间:2023-03-07 11:45:45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孔子有一个学生叫言燕,子游是孔子十大杰出弟子之一,文献知识非常优秀。

他出任鲁国武城当“县长”,大力推行音乐教育。这一天,与孔子反串,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绝妙的公开课。

这天孔子带着几位学生(这里称作“二三子”)去武城子游那儿: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武城是鲁国一个小邑小地方,子游当主官,孔子带着几位学生到武城去。进了城,听到了弹琴奏瑟、歌咏诗篇,感觉到了一股礼乐气氛。孔子很惊喜,不觉“莞尔而笑”。不过,孔子平日讲礼乐,全讲治国平天下的礼乐大道,像在这样的小地方实行礼乐的问题,还真的没有涉及过。孔子的学生们对此也会难免有所疑问,于是孔子故意戏问,让子游当主角,以解众人之疑:

“割鸡焉用牛刀?”——小地方也用得上礼乐大道?

再看子游,回答问题、答疑解惑,异常地少年老成、生辣到位:

我是按照老师的教导来做的——您老人家说过:

当官的,学习礼乐就能催生爱人之心;为民的,学习礼乐就容易引人走进和美天地。

孔子一听,觉得剀切到位,立即肯定:子游说的对,做得好!

《论语》中像这种宽松和谐的讨论学习氛围,每每可见,但在这次师生的反串中,却展示了孔子重要的音乐思想。

其一、民间“弦歌”形式已经将雅乐带进了大众化的广阔天地。

什么是“弦歌”?古注:“弦谓琴瑟也,歌以詠诗也。依詠诗者,谓以琴瑟之弦依诗詠之也”。就是说,随应弹奏琴瑟乐曲来歌詠诗篇就是“弦歌”。

“弦歌”,从《论语》中看,是孔子及弟子们经常性的“习乐”形式。而子游的伟大贡献,是将“弦歌”从个别带向了大众,把雅乐扩大和延伸到平民百姓之中,在百姓中推行习奏琴瑟、歌詠诗篇,使得礼乐精神在广阔空间得到光大和发扬。

何谓雅乐?雅乐主要是指周代留存下来的音乐,是古代祭祀天地、祖先和朝会、宴享时所用的正统音乐。有包括孔子称赞“尽善尽美”的《韶》等“六舞”,有《诗经》中的风、雅,颂,但《诗经》中最正统的雅乐则是雅和颂,所以孔子晚年的正乐工作,是使“《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因为"郑声淫",乐曲不像雅乐那样"中正和美",歌词也不是"典雅纯正",而是一种"靡靡之音",起不到感化人心、带引善美作用,所以孔子极力反对,主张"放郑声",目的要使音乐真正成为乐教的重要载体。

可见,武城的"弦歌之声",表现了雅乐的内涵精神,是雅乐的延伸和拓展,特别是子游把百姓"弦歌”提高到"道"的层次来认识,并得到了孔子的充分肯定,说明"弦歌"成了乐教一种有效的实现形式,并且人人都可以亲临亲为,都可以习以为常,这应当是中国音乐教育史上一件了不起的进步。

其二、乐可化心,美好的音乐可以使每个人都得到心灵上的升华。

子游引用孔子的话,“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既把"乐"看作是一种“道”,同时又说明只有符合和体现"道"的要求的“乐”,才能发挥出音乐感化人心的乐教作用。

从表面上看,孔子和子游是从君子和小人这两类社会地位角度来讲的,实际上是普遍地提出了音乐两大感化功能:

一是可以培育、催生人的仁爱之心,特别是对于执政者、当官的更是如此。音乐讲求和谐性,官民上下关系也需要和谐,两者之间具有共通性,因而引发“爱人爱民”之心就成为了可能。

二是容易把人们引入和美天地,即使普通的平民百姓(“小人”)都可以趋向和美。“易使”,杨伯峻解释为“容易听指挥、听使唤”,钱穆解为“易从使命”。

我们不妨作一思考:这里的乐已经上升到道的层面来认识,那么这个“使”就不应是个被动的“使唤”,而是一个因为内心世界受到音乐感染和牵引而表现出一种随应之“使”,即不觉地、自然而然地走进了和美的天地之中,这就是“易使”的境界。

孔子眼中美好的音乐,是一种感染人的、净化人的、教化人的力量,人人都可以从美好的音乐中获得提升自己、走向善美的一种新的体验和新的飞跃。

#头条品书团#

朋友,我是清如静如,力求按照"义理"全面系统地"照着说"《论语》,很高兴与你对坐经典!

(图片源网,侵权必删)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