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不需要坐出租车。出租车经常出现。如果有急事,即使想打车,也看不到空车。偶尔路过的空车也不理你。(《出租车》前情提要。)
还有准备乘坐公交车,快到站点就看见自己要上的那一路刚好出站,你会加快脚步甚至一路小跑却赶不上;可有时在站台等了半天也等不到你需要的那路公交车,而不适合你上的车一辆接一辆地过。你可能会琢磨,还需要多长时间呢?于是就根据站点的人数多少加以判断。然后呢,仔细研究站牌的每一个地点或者看看站点的广告牌,等所有的研究都腻歪了,就会掏出手机,其实老练的等客刚到站点,就摸出手机一顿划拉,而有的干脆一直是耳朵里塞着耳机。
车来了,人很多,上还是不上,多数人会选择杀出一条血路的,因为那看似很拥挤的公交车奇妙得很,无论进去多少人,都能盛得下,只是人的站立姿势会有所改变。如果不着急可以等下一辆车,但是一旦想到下一辆车人更多,所以绝大多数人从不把希望寄托在下一辆车上。如果索性等,下一辆车恰好人少,会暗暗窃喜,如果人更多,就叫苦不迭。我曾看见同样的三路车,前面的居然只有司机一个人,可是紧跟着后面的挤得满满的。这乘车的玄机谁也说不好,就得赶哪辆是哪辆。不想等就别犹豫,想等就别后悔。
有时还会这样,你想乘坐的某路车没有来,但是也可以到达目的地的另一路车来了,但是路程要绕远。刹那间你可能又会纠结,上还是不上,上去了,路线绕远,担心耽搁。不上,又说不准自己的车什么时候到,如果要是堵车,还没有这个车快。而现实却是根本没有时间考虑。上去就上去了,你回头望很久没有看见自己要等的车,于是如释重负,幸亏自己明智及时上车。可是你刚刚把车钱交了,就看见自己中意的车进站了,怎么办,钱已经进了收费口,不可能因为你的想法而吐出来。并且几乎没有时间思考,想乘坐下一辆车,就趁着司机没启动,飞身下去登上另一辆。不想就老老实实地待着吧。
我们常常感叹人生没有定数,其实有些事我们还是可以预料可以准备。生活中,我们最不能把握的也许就是到底乘坐哪辆公交车。遇上塞车,先行的车可能会和后面的并驾齐驱。一路畅通,迟来的车可能会提早到达下一站。
而你永远无法同时登上两辆车,也不可能总是乘上随你心愿的那辆车。人生亦如此,你永远无法同时踏上两条路,你必须走的路也不可能就是你心中所选。车是你自己上去的,路是你自己踏上征程的,谁也怨不得。
其实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做与不做,仅凭心意;成与不成,但凭天意。顺其自然,还是顺从人意,你得认命。比如黄金跌价是客观,大妈狂购是主观,但是否增值就得凭天意,被套牢就得认。比如说无数学生刚会说话就学英语,学了十几年,现在突然告诉你英语很有可能退出高考的舞台。比如说当年有人为了多上几年班或便于升迁把户口改了,结果年纪大了渴盼退休,退休年龄却要推迟。
人生几十载,怎可能事事随心,所谓万事如意只是美好祝愿而已。但我们不必抱怨生不逢时,不必悔恨运气不佳,也不必遗憾错失机会。
毕竟,我们有车乘坐,我们还有路可走。也许你没乘坐的车更拥堵,也许你没踏上的人生之路更曲折。
(选自《杂文报》)
★点到为止
作者对一个人等车、乘车的过程和心理观察、体悟得细腻入微,且把这一过程和心理与一个人的人生之旅联系在一起,这就将我们觉得平淡庸常甚至多少有些乏味的生活境遇一下子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其实,哲学家并非一直生活在我们这些俗人需要“仰视才见”的玄虚的高空,他们的身边也有泥淖,也有阴霾;与我们不同的是,他们对此不是简单地抱怨与满足,而是比我们多做了一件事——思考,思考这些生活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哲理,探究诸多偶然中蕴含的必然,思索被种种生活表象所遮掩的深层的问题。所以,孔子见黄河东流想到时光的流逝,刘安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牛顿见苹果落地想到地球引力,阿基米德洗澡时想到了浮力……还有本文作者杨晔在多次等车之后想到了等车与人生奇妙的相似之处。是的,人生如同等车,“怎可能事事随心”,我们最需要的是保持好的心态:我们错过的,未必最佳;我们得到的,未必最差。所以,“不必抱怨生不逢时,不必悔恨运气不佳,也不必遗憾错失机会”,毕竟我们还有车可乘,我们还有路可走,生活的大门永远不会对任何一个人关上!
(王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