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讲:“没有钦慕、没有敏莱、没有邑怜悯之心,那时要行动,要有事物,事情发生了能不能分辨、治理混乱,清楚地知道。
”凡是过往,皆成序章。华光流逝,人事变迁,只有不念过往,不畏将来,满怀热情,不负当下,才能活出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一、不念过往
陶渊明曾说:“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已经过去的事物,纵然追悔莫及,已无济于事。不如放下过去,让心归零,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努力把事情做好,不让错误重犯,不让遗憾重演。
人生最大的障碍,是自身的执念,如果不能静下心来,破除对往事的过分执着,人就很难获得真正解脱和快乐,更无从达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境界。
李白有诗:“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不论昨日是悲是喜,往事如烟,随风而散,时光流转,岁月更迭,人生短短数十载,最要紧的是不困于心。对离开的人,不再纠缠,对过去的事,不再怀念,对得不到的,不再苛求,对做不到的,不再懊悔。
二、不畏将来
心中有光,不畏将来,雨打芭蕉也无愁。内心充盈,宠辱不惊,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少年得志,22岁中进士,26岁又中制科优入三等,却一生仕途坎坷,44岁时陷入“乌台诗案”,晚年更屡遭贬谪,一身才华无人赏识,一腔抱负无处施展。
走过半生风雨飘零,苏轼已然修炼成超脱世俗的心境,他洒脱豪迈,笑傲人生,挥笔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狂风暴雨之际,苏轼竹杖芒鞋,从容向前,淡泊宁静,全身心关注自我,以乐观旷达的精神笑对人生,顺时不喜,逆时不忧,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三、不负当下
王阳明说:“过去未来事,思之何益?徒放心耳。”
这句话大体是说:要常存养内心,认真觉察心之所向。对于已经过去的事和还未发生的事,胡思乱想有什么益处呢?只会白白扰乱宁静清明的本心。
庸人自扰,正是处事的智慧不够。快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而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获得的。要想获得快乐,就要有顺其自然的心境,把握时机的意识,活在当下当下的智慧。
马祖禅师曾告诫世人:“在吃饭的时候就只是吃饭,睡觉的时候也只是睡觉,这就是修行。”
修行就是修心,看似简单,大多数人却难以做到。我们往往在吃饭的时候想着睡觉,睡觉的时候又想着吃饭,无法集中精力专注于当下。
站在当下,活好当下,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专注眼前的事物,不对执着于过去的成败得失,也不对未来杞人忧天。
苦恼无用,忧虑无用,只会徒增烦恼。何不笑在当下,乐在当下,回归本心,顺其自然,直面今朝,用尽全力,纵然世间三千烦恼丝,也能淡然一笑强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