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陶行知说过写作的名言】从陶行知做学问“五字诀”看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者专业素养

时间:2023-03-05 19:44:4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朋友们大家好!我觉得清澈的水掠过心灵。今天的老秘密网公文课是我和大家一起交流文字《从陶行知做学问“五字诀”看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者专业素养》。

众所周知,陶行知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提出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教育名句。他对做学问,有一系列精炼、精辟、精准的论述,比如,“十字诀”、“五字诀”、“八问”。其中,“十字诀”就是一序,循序渐进;二勤,业精于勤;三恒,持之以恒;四博,博览群书;五问,不耻下问;六记,做好笔记;七新,温故知新;八专,专心致志;九思,多加思考;十创,敢于创新。“五字诀”就是“一”,专一;“集”,搜集;“钻”,钻研;“剖”,剖析;“韧”,坚韧。“八问”就是问什么事、什么人、什么缘故、什么方法、什么时间、什么地方、什么数目、什么动向。个人认为,陶行知先生关于做学问“五字诀”也是我们从事公文写作的诀窍和奥秘,是公文写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公文写作者提高专业素养、锤炼专业精神,必须念好“五字诀”。

一、念好“一”字诀,做到一往情深、一门心思、一以贯之

1.视如恋人,一往情深。在恋人面前,再苦也不苦,再累也情愿,这就是一往情深。我们要把公文写作当作恋人一样看待、对待。只有对公文产生浓厚兴趣,才能写好公文。只有发自肺腑爱上公文,才能写好公文。像恋人一样爱上了公文,就对公文写作而来的辛苦、煎熬、寂寞、乏累,没有抱怨,心甘情愿。那么,如何才是爱上公文,如何保持对公文写作的“热恋”状态和“一往情深”的状态呢?我觉得,应该就是:一见到公文,一写公文,就找到了感觉,就有好的状态,全身细胞瞬间激活,如同打了鸡血一般兴奋活跃。对公文字词句段,有极强的敏感性,一看到公文就有分析、评判、解读的欲望,并形成条件反射、形成直觉。达到了这种境界,才算真正地视公文写作如恋人。

2.身入心入,一门心思。一方面,能够随时进入写作状态,不受任何客观因素影响和任何外在环境干扰。安静时能写,喧闹时也能写;坐在办公室能写,坐在会场上也能写,即便在火车上、小车上、路途上,都能写。另一方面,进入写作状态后,就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一心埋首写作,余事充耳不闻。我曾经的一位领导,就能达到这种境界。他写作时,别人跟他说话,咿咿呀呀说的很正常,但事后他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跟谁说话。在他写作时,若接到电话,也是咿咿呀呀说着很正常,事后也不记得说过什么。他是一门心思地钻到公文里头了,外物外事已经干扰不到他了。这就是一门心思、全身心投入的公文写作境界。

3.质量追求,一以贯之。专一,不仅指感情上、心思上的专一,更有对公文高质量追求的专一。不论数百字的小通知,还是上万字的辅导报告,都全力以赴、精心起草,力求高标准、高质量。不论什么场合所需的公文,不论是对上还是对下的公文,都绝不敷衍应付,都使出吃奶的劲,尽出最大的力去完成。这是公文写作者应该具备的“工匠”精神,即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公文的质量标准,追求精益求精,做到“我不满意不出手”“文经我手必精品”。

二、念好“集”字诀,做到集大成、集众长、集情况

1.广泛涉猎,集大成。公文写作者,必须有广阔的知识面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只有掌握了各方面知识,才能充分打开思路、灵活运用方法、科学制定举措,才能融会贯通,使写出的公文翻新出彩。如果知识面局限于某一专业、某一领域,写出的公文往往是单调的几句老话、常见的几种举措,毫无新意可谈。公文写作者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政治、经济、哲学、历史等,都要懂一些,或者懂得其中的一些基本规律。做到了广泛涉猎,才能把公文写活、写新、写实、写出彩。

2.广泛借鉴,集众长。

首先,要集领导之长。领导之长,不是领导写作技巧之长,更多的是思想思路之长、高屋建瓴之长、谋划决策之长、谋篇布局之长、大局考虑之长、政治站位之长。

其次,要集同行之长。公文写作者,总会与很多公文写作同行打交道。要注重留意同行特别是高手的一些写作心得、技巧、习惯等,并积极地学习借鉴,取他人之长,化为己有。对于同行特别是高手的一些好公文,要拿过来深入分析,琢磨其写得好的原因,从中得到启迪和收获。加强与同行特别是高手的经常性交流,近距离学其优点,真正做到见贤思齐。

最后,要集名家之长。现在网络发达、信息畅通,我们不光可以集身边领导、同行之长,还可集各级领导、外地公文写作高手之长。比如,我们阅读公文写作类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阅读公文写作技巧类书籍,评析中央、省市各级领导的精彩讲话稿,就是在集名家之长。

3.广泛积累,集素材。这里主要指的收集各方面的写作素材,为精准、高效写作打牢基础。

从素材的来源来看,主要是广泛收集上情、中情、下情、外情。其中,上情就是本级以上各个层级的一些政策制度、领导讲话等;中情,就是本地本单位的政策制度、领导讲话和各方面工作情况;下情,就是下属各部门各科室或者基层单位工作情况;外情就是外地外单位的政策制度、领导讲话和先进经验。

从素材的类别来看,可以按工作进展、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典型案例、创新思路等方面来搜集和整理素材,还可以按照理论思想库、案例数据库、工作方法库、政策制度库、观点库、范文库、词汇库、语言库等方面来搜集和整理素材。

从素材的内容来看,则视公文写作者所从事的工作领域而定,比如从事组织工作,就可按学习教育、干部工作、人才工作、基层组织建设、自身建设等方面来搜集和整理素材。具体操作时,可综合运用上述的多种分类搜集和整理方法,力求分类合理有序、查找方便快捷。

三、念好“钻”字诀,做到钻研规律、钻研问题、钻研理论、钻研政策

1.钻研规律。对公文写作者来说,主要是钻研两个层面的规律。一是钻研业务工作层面的规律;二是钻研写作技巧层面的规律。前者为公文的内容,后者为公文的形式,研透了这两个方面规律,就能确保写出的公文“内容与形式兼善”。两者之中,钻研业务工作规律为重,研透了业务规律,就能把公文写准、写实,就能下笔千言。钻研写作技巧规律为次,辅之以一定的公文写作技巧、灵活的公文处理技巧,就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2.钻研问题。问题,是时代的口号、时代的声音,也是开展工作、推动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公文写作者在字里行间做决策、谋思路、定举措,不重视问题不行,不解决问题不行。公文写作者必须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钻研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准确分析问题,合理解决问题。要把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融到公文中,确保写出的公文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钻研理论。理论是概括性强、抽象度高的知识,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想写出有深度、有高度的公文,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凡事从理论着手,加以理论阐述和分析,站位就起来了,深度、高度就都有了。对公文写作者来说,钻研理论主要指钻研三个方面的理论:

一是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这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更是公文写作者的必备修养。

二是业务工作领域的理论,即业务工作范围内的一些工作理念、思想、观念、原则等。

三是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等范畴的理论,包括二八法则、多米诺骨牌效应、“100-1=0”定律、历史周期律、破窗理论、塔西佗陷阱、孤岛现象、例外原则等各种法则、效应、定律等。掌握了这三个方面的理论,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能联系地、发展地看待事物,就能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能对任何工作、举措加以规律性地阐释和理论化地剖析,就能得出科学合理、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就能让公文的质量跃升一大步。

4.钻研政策。政策是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和遵循,也是公文写作的底线要求。公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要求实用管用,公文里的观点不论写得多么精彩,如果违背了政策,也是徒劳,反而会起到负面影响。公文写作者不仅理论水平要高,政策水平还要强。这如一鸟之双翼、一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公文写作者钻研政策,一是钻研宏观的发展政策,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等总体的、全局的、宏观的政策战略等;二是钻研具体的业务政策,即业务范围内的政策制度。政策,基本上是以制度、文件等形式来呈现,有时也通过领导讲话、领导署名文章、答记者问等途径呈现。要对这些制度文件、领导讲话、领导署名文章等及时搜集并深入钻研,特别是要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比较前后政策的变化,从而找准政策的重点、方向等,从而做好精准掌握、灵活运用。

四、念好“剖”字诀,做到剖析领导意图、剖析受众需求、剖析形势背景

1.剖析领导意图。即剖析和领会领导意图。所有公文,从本质上讲,都是领导意图的补充和完善而已。即便是文件,也是如此,贯彻领导的思想、思路和执政方向。公文以领导通过为原则,只有深入剖析和准确把握领导意图,才能实现公文顺利通过。我们接到公文写作任务后,一定不要匆促动笔,要反复琢磨领导意图,仔细回想领导思路,弄清楚领导到底想表达什么内容、突出什么重点、强调什么含义,弄清楚领导在公文中的态度是扬还是抑、是肯定还是批评等等,进而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当然,有时,领导没有明言交待意图,那么是不是就没有领导意图?是不是可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天马行空地来写呢?答案是否定的。这里存在隐性意图的问题。所谓隐性意图,就是领导平常言行所蕴藏的思想思路、思维习惯、工作方法,以及近期思考的内容、分析问题的角度、语言表达的方式等。把握了这些隐性意图,即便领导未明言写作方向和内容,也能把公文写到领导的心坎上。

2.剖析受众需求。如果把公文比作一件产品,那么公文写作者就是产品制作者。那么,谁是消费者呢?我认为有两个主要消费者,第一消费者是领导,第二消费者是受众。因此,我们起草公文,既要剖析领导意图,还要剖析受众需求,兼顾两者意愿,才是尽善尽美。好的公文,既要以领导满意、领导通过为准则,还要直抵受众心智、让受众满意为衡量标准。要认真剖析受众心智需求,弄清楚受众的认知能力、认知范围,弄清楚受众想听什么、喜欢听什么,弄清楚受众听了哪些内容后才能产生动力、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等等。深刻剖析受众心智需求,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起草公文,就能把公文写到受众的心坎上,起到实实在在的以文辅政、推动工作的效果。

3.剖析形势背景。上文的剖析领导意图、剖析受众需求,都是为了增强了公文的针对性。形象来说,就是谁来讲,就按照谁的意思来写;对什么的人,就写什么样的话。此外,还需剖析形势背景或者说角色场合,即处于什么样的形势,就写什么样的话;处于什么层级、岗位、角色,就写什么样的话;处于什么样的场合,就写什么样的话。如此结合不同形势背景,结合不同实际情况,“到不同的山,唱不同的歌”,就能大大增强公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能避免写出来的公文“放之四海而皆准”、毫无特色、毫无实际的问题。总之,公文一定要结合特定实际和特点,这个实际包括大的形势特点,所处的层级、岗位、角色特点以及所处的讲话时间、讲话地点、讲话次序等场合特点,等等。

五、念好“韧”字诀,做到在日常积累上保持坚韧、在不厌其改中保持坚韧、在老题新做上保持坚韧

坚韧,就是坚毅、忍耐、毅力,就是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古代成帝王将相如刘备、司马懿,都具有坚韧的意志,终成大业、大事。现在成商场娇子如马云等,都是从创业之初的艰辛、寂寞、坚韧走出来的。可见,成大事者,必须具有坚韧的意志和品质。公文写作者要想成为公文大家、笔杆子,要想写出锦绣公文,必须具备坚韧的意志和品质,不惧艰辛、不厌烦躁,甘于寂寞、甘守清贫。

1.在日常积累上保持坚韧。公文写作者做到坚韧,首先要在日常积累上保持坚韧。须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须知“万丈高楼平地起”,须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须知“任何质变都是一点点的量变积累达成的”,须知“扫天下,须先扫好一屋”。公文写作者必须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不能眼高手低。要从一词一句积累起,从领导的只言片语、个人平常的零思碎想积累起,从一个个精彩独到的观点理论积累起,从一个个案例、一个个数据积累起,如此日积月累,没有懈怠、疲倦,不以之为苦,不视其为小,才能每日都有新的进步,才能厚积薄发、终有大成。

2.在不厌其改中保持坚韧。自古文人相轻、文人清高。公文写作者习文字、操刀笔,直接服务领导干部甚至一把手,多多少少有文人清高的禀赋和气质,往往自负、自信,总认为自己的文章最好、自己的观点最独到,不愿意别人对自己的文章指指点点,听不进别人的不同意见。或者,对自己写成的公文,不愿意修改,沉不下心来修改。这些都是在公文修改上缺乏坚韧、忍耐的表现。这种表现等于是自己堵上进步的台阶,自己折断飞向更高蓝天的翅膀。因此,公文写作者要在公文修改上保持坚韧,永远谦逊、谦虚、低调,保持不满足、不满意的状态,要敢于推翻自己的文章、多番进行修改以致满意为止,要勇于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让别人品头论足,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甚至是尖锐批评。要闻过则喜、纳谏如流,把别人的批评当作改进提高的机会和宝贵的财富,在别人的指责与批评中找到自身的问题,进而补齐短板、改正不足,实现能力的更大提升和公文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在老题新做上保持坚韧。从事公文写作,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那就是:同样一件工作,同样的主题,在不同场合,要讲出新意,不能有重复的观点。譬如,干部调整时的讲话、主体班开班时的讲话,每年都要讲几次,同样的主题、同样的对象,但是领导要求每次讲都要讲出新意,不能重复。这就是老题新做,或者说旧瓶装新酒。如果公文写作者接到这样的任务,对领导的要求不以为然、毫不理解,写作时懒得思考,选择老调重弹,或者拿原来的稿子稍加改动以敷衍了事。这就是在老题新做面前缺乏坚韧的表现,把老题新做视作麻烦,不愿想尽心思去翻新。须知,世上任何大事,没有不麻烦的。要乐于、甘于老题新做,把老题新做视作难得的挑战和提高的机会,积极主动地从不同角度去翻新。如此在老题新做上保持坚韧,戒除思维惰性,就能让自己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敏捷的状态,而这恰是公文写作者最为需要的。

各位朋友,《从陶行知做学问“五字诀”看如何提高公文写作者专业素养》就交流到这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有所帮助。感谢大家的支持,谢谢!

作者:清水拂心(老秘网公文课堂主讲老师)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