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不能光读书还要实践的名言警句】读书悟道,践迹行道

时间:2023-03-05 18:35:33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 《痛点》课程认识——

道在书里,道在践踏。

学习,确实如此,既要读书,也要实践。读书,读历史,读事,读天,读天,读人,仅有读书,确实不够。还得去实践中反复练习,在事上磨。学而时习之,唯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学到,否则学不会。

学习既要靠悟,也要在实践中磨和练、摸着石头过河,即为寻,两者结合才是真正的学习,才能近道也。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习感悟林格先生《痛点》课程第四十课,谈的是如何学习的问题。

先生强调指出,实践的重要性,书本上能学到东西,但真正要学会,更重要在实践中自己去总结、反思、体会。有了自己的经历,再回到书本,就会有共鸣、有印证,再接着去实践,顺着践迹的思路找相关书来读,再学习,这样不段反复的学习,知和行就是统一的,不段地总结就是提高,进行系统的整合,就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体系。

先生忠告: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阅人不数不如跟随成功者的脚步;

跟随成功者的脚步,不如高人点悟;

高人点悟,不如在实践中自觉自悟。

可见“读万卷书”只是用来垫底的。不可夸大读书的作用,把读书或者攻读经典置于底部,就像汽车的底盘,底盘厚重了,平时没用,加速时、遇到坑洼时,就可行稳致远,厚重而行远。

关于学习,林格先生的结论是——“知行合一”,但,更强调了“行”。

在教育上,学生的学习知识在课本中,能力却在活动中,在互动讨论中,在练习自学之中。

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讲:“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

王阳明的意思是:古人之所以把“知”、“行”分开,是因为有人懵懵懂懂,不加思考,肆意妄为,所以提出“知”的概念,还有一类人,茫茫荡荡空想,不肯切实躬行,全凭主观臆断,所以古人又提出“行”的概念,这是古人为了补救而不得不说的话。

现在很多人,非得把“知”和“行”分开,以为必须“知”了才能去做,等于把“知”弄透彻了再去“行”,这是大毛病。

“知行合一”,是良药,化解了中国人千古以来形成的顽疾——非要先知道、先理解了才能去行的道理。

我们常说,学习“你要动脑子”,这句话其实有点奇异,似乎在强调先(动脑子知)知而行的意思。甚至,踢足球都要说“你要用脑子踢”。但,哪个球员水平是靠脑子踢出来的呢?真正厉害的球员都是靠脚实践,练出来的。临产发挥好,我们说他是靠脑子踢,但没有实践为基础的动脑子踢,绝不会有浑然天成的淋漓表现。

“读书悟道,践迹行道”可见,学习,不是先要开动动脑,挖空心思,应该要懂得,学会先用身体去体悟学,用肌肤去感悟学,一切答案都在现场、在行动之中有道。践迹、行动,才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