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国泰戴明集团董事长吴天贤
“事业没有上天赐予的东西,快乐不能帮助人。
我这一生学会的东西,总结起来就是一句:一切靠自己”。——吴天赐
“成功靠拼搏,爱拼才会赢。”人生的道路,必定会经历许许多多崎岖坎坷,惟有自己自强自立,才能在拼搏中碰上机遇,最终抵达成功的颠峰。从一个贫苦的年轻人,到战火连天中坚守岗位的军人,再到香港社团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大企业家、大慈善家……吴天赐的人生路,就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无天赐、一切靠自己”。
◆ 磨砺志更坚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人。”磨练是人生的一大笔宝贵财富。这也是吴天赐数十年人生经历的感悟。
1933年,吴天赐出生于福建晋江。那正是中国经历战火纷飞的岁月。因此,在他童年的记忆中,总是忘不了战争。为了生存,吴天赐的父亲,在他出生后不久又回到菲律宾去了。因为战乱和动荡,导致父亲因“交通断绝”而无法接济家庭。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8、9岁开始就上山下地,挑肥播种,起早摸黑,无所不干。吴天赐的爷爷,是个极为严格的人,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会把他叫起来,去池塘挑水到山上地里浇菜。因为太阳还没有出来,用水冲掉菜叶上的露珠,菜就不生虫子了,才能让菜长得更好。到如今看来,其实是培养后辈们的智慧勤劳的本性。
由于战乱,生产物资极度稀缺,也没有钱去买肥料。牛粪成了农田主要的肥料。吴天赐经常和比他出生还小四十八天的四叔一道,一人扛着铁耙、一人挑着箩筐上山去捡粪。他和四叔配合默契,总是比别的小孩先到达山上,收获也比别人多。当时,山上很多拾粪的小孩,大家约定俗成地有个规矩,谁看到先用手捂到牛粪就是谁的。有一次,他四叔看到一砣牛粪,用手就要捂到牛粪的一刹那间,恰巧别人也看到,一铁耙下来,就把他叔叔的一只手凿了三个洞!
吴天赐在十一二岁的时候,要经常和母亲挑粪到田里施肥,母亲是缠足的小脚女人,无法挑重走远路,懂事的吴天赐就跟母亲两个人你挑一段路、我挑一段路,轮换着把粪肥挑到田里。有一次,母亲在挑粪跨田坎沟时,不小心踩到自己的宽筒裤角,整个人都摔倒在田坎沟里,浑身都是粪水。当她站起来时,第一时间不是查看自己的伤势,却是去看那桶有没有摔坏。幸好没有摔坏,心里一喜,因为那桶是借人家的。浑身臭哄哄的母亲躲在村头的树林里,吴天赐就赶紧跑回家,拿来干净衣服给母亲换上后,才悄悄地进村回家。
抗日战争时期,三餐无着落,只能采一些野菜、野蘑菇充饥。他回忆说:“下雨之后,有些地方会长出一些菇类,有些是毒蘑菇,记得最严重的一次有七个人中毒,上吐下泻,吃得少一点的,中毒轻一点,就照顾中毒深的。”为了填饱肚子,让他们只能这样冒险。十来岁时,他带着四岁的小弟弟,上山去除草捡柴。弟弟想睡觉,他就把弟弟放在林边的草地上,身上再盖些草,自己继续干活。有一次,他弟弟因为吃了花生芽而中毒,昏迷了整整一天。这对他的家人来说,那一天太漫长,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恐惧,都是煎熬。
“再穷也要送小孩去读书。”这是吴天赐母亲始终坚持的信念。父亲不在家,没了经济支撑,母亲去市场收旧衣服,赚点辛苦钱,苦撑着也要把几个孩子送到学校去。至今吴天赐还记得,家里生活接济不上时,母亲含泪把父亲从菲律宾带回来的一只派克钢笔卖掉,还将自己的结婚戒指每次剪一小段变卖度日,一个戒指刚好变卖了七次。交学费没有钱,就拿家里晒的番薯干、粮食等等去抵帐。到毕业的时候,家里还欠了学校6斤番薯干……当时家里穷,一直都没有能力去把这6斤番薯干给还上。母亲一直对此事念念不忘“学校会不会来家里要哩?”每每想起这些,吴天赐都会哽咽叹息、老泪纵横。后来,家里条件好点了,学校也不收番薯干了,更没来人追这笔帐,这让吴天赐无限感激。在阳溪小学建校70周年校庆时,吴天赐带了一个团回校祝贺,并资助学校教育。在会上,吴天赐动情地对全校师生说,“我是来还当年6斤番薯干的!我现在连本带息地还上这笔无价之债……”一席话,引得台上台下泣声一片。
吴天赐格外的勤奋、成熟与自觉。晚上学习没有油灯,他就偷偷地拿出奶奶拜神的三根香放在一起点燃,利用那点微弱的光温书学习,如他常听的囊萤映雪、凿壁借光一般。1948年,他从龙湖阳溪小学毕业,进入南侨中学。在中小学期间,吴天赐就是一位出类拔萃的学生领袖。他当过班长、队长、学生会部长、共青团宣教委员。他现在还保留着许多当年的奖状。诸如“全校劳动典型第一名”、“劳动英雄、政治学习典型、生活表现典型”……因为他学习努力,工作积极,学校还授予了“三等甲生”的光荣称号。
▲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前排中)与陈守仁、卢文端、何建华、吴天赐等合照
1951年,怀着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18岁的吴天赐参加了国务院军干校的招生,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活。由于他凡事都力求做到最好,样样敢于人先,为其他战友起到了良好的表率作用,很快,他就被提拔担任了小干部,带领自己的班组,完成了一项又一项的艰巨任务,多次立功受奖。
1953年9月,福建前线南岭岛广播站刚刚成立。身为闽南人的吴天赐被广播站选去,进行播音工作。正因为晋江与厦门、金门的方言口音仍有所差异,使得吴天赐的播音工作仅仅持续了一个多月,但是吴老回忆起那一个月里的情形还是格外兴奋。他说:“当时我们广播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广播向金门那边的部队传达我们大陆的情况,从而勾起他们的思乡之情,所以每次播音前我们也格外认真的备稿。
时隔数十年,吴天赐还清晰记得他常常躲在附近的洞里,一个人清清静静的熟悉稿件。那时候的广播有一个特点,就是要天气好、顺风才能听得见,如果不顺风,广播的音浪就会受影响而听不清楚了,所以凡是碰到天气好顺风的夜晚,他们就要进行通宵播音。而夜晚在对岸金门海岸线边上站岗放哨的军人就能听到我们的广播,对勾起思乡情怀是起到很大作用的。虽然看上去这种广播工作显得很有乐趣,但实际在上当时的紧张环境下,他们的工作是要用生命作为赌注的。有一次,当吴天赐和战友在洞里进行广播的时候,对岸的炮弹正好打在了洞门口。当时光是炮弹造成的气浪就把洞口的铁制洗脸盆压成了铁饼。就是在这样炮火连天的环境中,吴天赐和他的战友们,依然冒着生命危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可以说,这段军旅生活,既锻炼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忘我的精神,也使他面对日后的人生起伏都能临危不乱,泰然处之。后来,他能用肩膀扛出一片吴氏天下,能竭尽全力服务社会,不能不说与他凄苦的童年和这段光荣的历史戚戚相关。
爱拼才会赢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这是闽南语歌曲中最为流行的一句话。而身为福建人的吴天赐,不仅仅是时时刻刻把这句话牢记在心中,更可贵的是付诸于实践。
从部队复原之后,他参加了祖国的重工业建设,工作表现极为突出,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和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旁人看来,他绝对是一个前途无量的“好苗子”。
但事与愿违,1965年,吴天赐却不得不离开家乡,来到了香港。当时,旅居菲律宾的老父亲,因身体欠佳,迭信催促,再三要他出国接业。离开自己的家乡,离开自己充满阳光的事业,从内心上来说,他是舍不得的。但为了父亲,为了传统的孝道,为了不忤逆父母殷切的期望,生性孝顺的他,不得不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选择。于是,他抛弃自己用血汗开创的前程,离开生他养他培育他的故土,依依不舍地启程去到了香港。
不巧就在此期间,父亲所苦心经营的小生意遭遇逆境,严重亏损,接业之梦,成了泡影。初到香港,人地生疏,语言不通,唯有用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会计、学航海、求职业,在血和泪的日子里苦熬了两年。
更加不幸的厄运降临了。1967年冬,年仅56岁的父亲突然与世长辞。吴天赐在人生的道路上走进了低谷,前程黯淡无光,充满风雨。满怀悲痛的他历尽艰辛,做过冷冻房会计,在塑料厂当过搬运工,到五金厂做过打杂……正是这段沉痛的经历、严峻的磨练,坚定了他日后艰苦创业的意志,教会了他懂得应付时局、把握机遇,去和命运作破釜沉舟之一搏。
▲杨天平接受吴天赐家族基金
少年时代与青年时代养成的勤劳、勇敢和艰苦奋斗精神,汇成一股力量,激励着他在困境中崛起。他想,自己正当壮年,精力充沛,反应敏锐,此时不作拼搏,又待何时呢?1970年春暖花开时节,他将多年积蓄,仅有的数干元一注押上去,与友人合股开办五金厂,期待改变人生的走向。
初办厂时无技术、无经验、无设备、无客户。吴天赐用一句话概括:“烧一壶水欠百八项!”但既然已倾注全部积蓄,只能横下心来,全神投入,无论如何一定要做好。他的太太与孩子也于1972年相继到香港定居,这下子生意若有闪失,老小一家通通得喝西北风……残酷的现实明摆着:背水列阵,只能进不能退!吴天赐对自己下了“殊死一战”的命令。
有句通俗话说:“话好说,路难走”。确实很贴切地道出社会与人生的哲理意味。这“味”,吴天赐品出来了。他凭着晋江人那种“敢拼才会赢”的精神,去战胜一个个困难。五金厂全是铜与铁,所有材料用车送来,但所有产品全靠他一个人用肩膀扛出去。他穿着背心短裤,扛着一、二百斤重,不管酷日与暴雨,奔跑在街道上,跑遍全港九。生存线上挣扎的他,全家上阵,太太临产前还得天天干活,年仅8岁的第四个儿子也要帮忙送货;至于吴天赐,根本投有上班下班的时限,经常起早摸黑、通育达旦,曾经连续五个昼夜没睡觉。健硕的身体从170多磅,下降到130几磅。这一切,吴天赐记忆犹新。回忆那段日子,吴天赐含着泪花,感慨地说“说句大实话,那时所得到的每一分钱,都是血、汗、泪换来的!”
“没有信誉,企业是做不长久的!”一切都要为客户着想,要千方百计达到客户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赢得信誉。曾经有个客户在香港葵冲,他从吴天赐位于中环的店铺要的产品,是吴天赐一个在葵冲的朋友生产。为了客户赢取时间与便利,他告诉这客户,“你们干脆自己直接交易吧,不要让我在中环和葵冲之间转圈圈吧!”但是这个客户不肯,讲了一句至今还鼓舞着吴天赐的话,“我只信你,不信别的!”
“老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吴天赐用自己的肩膀,扛起一千八百个血泪的日月,熬过了事业的冬天,苦尽甘来,工厂逐步走上了轨道。1975年,他购置了厂房,买了车,告别了整整五年肩扛手提的作业。
精诚赴特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吴天赐中学时候最为记忆深刻的一句话。虽然自己到了香港,但身为中国人,他始终无时不刻都在关注着国内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寻找着为国效力的机会。
1984年,大儿子成立了利宝嘉工业有限公司,专做小插件,发展得不错。那几年,内地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吸引外资,港深两地设厂成本相差很大,港商陆续把工厂迁入深圳。
“搬厂去深圳,必须尽快搬,迟搬不如早搬。”在和儿子商量后,1987年利宝嘉的工厂和国泰达鸣公司的加工部搬往深圳宝安观澜镇。3年租约届满后,吴天赐购地自建了厂房。至1992年初,国泰制品厂全部搬到深圳正式开张,近年来扩大工厂规模。2002年5月18日,位于观澜镇的新厂房落成典礼,占地46亩。同年9月,在江苏无锡市创办的新厂正式开工,成立无锡国宏 ( 刀具厂 );成立无锡国玮 ( 冲压厂 )占地240亩;2005年发展到大连,成立大连国泰;2014成立广东东莞国泰厂。如今,国泰达鸣集团在深圳观澜、江苏无锡和辽宁大连和广东东莞四个生产基地,均拥有现代化生产线,具备各类先进的生产设备和高精度的检测仪器,他们一如既往地秉承着“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的宗旨,立做诚信之家,在成长中做大、在扩张中做精、在竞争中做强,热诚为客户服务,以深圳、无锡、大连三座城市为中心,在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三个著名的经济圈,位在华设厂的跨国名牌公司提供服务,更以强劲的势头,创造辉煌。现在,吴天赐和儿子们旗下的公司,业务涉及全球,合作伙伴均为象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通用公司等这样的世界级跨国公司。
▲吴天赐设计的“再创辉煌”
“企业做大了,就必须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吴天赐想员工所想,和员工们心连心,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员工放心的把厂当家,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酒店式别墅为高级管理层提供一个优质的生活环境。中基层干部双人套房,员工级和谐式套间均配备热水器,电视等。桌球、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卡拉OK厅等体育活动,并且每月为员工举行一次生日晚会,多才多艺的职员为晚会带来欢声笑语,每季举行体能运动比赛活动,以此提升企业凝聚力。创造国泰大家庭和谐的工作和生活范围,使得人才留得住、相聚、发光发亮。
绵绵桑梓情
吴天赐的事业成功了,他的孩子成才了。大儿子吴健南在深圳经营利宝嘉工业有限公司;二儿子吴健源在兄弟支持下,在西乡开办利联科技制品厂,专营电子线路板;三儿子吴健宏在宝安经营观澜国泰制品厂,做电子接插件、精密金属零件;老四与老五,也都能独当一面,开创事业。吴氏家业愈来愈兴旺。就连吴太太,也不愿清闲下来,仍在为公司的会计事务操劳。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只有某些重要节日,才有机会短暂团聚,共享天伦之乐。
“人会赚钱固然重要,但善于用钱更加重要!”在自己经营的企业获得成功后,吴天赐开始了新的思索。作为经历过抗日战争那段苦日子的人,对国家的兴衰自然有更加珍惜的情愫。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中国,就不会有自己战火硝烟的痛苦岁月;如果不是日本占领菲律宾,能有父亲的资助,自己的童年就不会那么悲惨……因此,在吴天赐看来,没有强大的国家,没有强盛的民族,于个人来讲,是没有任何生存价值的。“我们有今天,完全得益于新中国的建立,民族抗争的胜利!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我们是过来人,是受益者,必须力所能及地反哺社会,服务社会!”基于这样的想法和初衷,吴天赐渐渐地从企业管理事务中脱身出来,让儿辈们自己去闯天下,仅作指点关照,目的是获得更多的时间,投入社团活动的奉献中去,造福社会,为家乡服务。
吴天赐的社团工作涉及范围之广、团体之大、类别之多,着实令人钦佩不已。按社团范围而言,从校友会、乡会、宗亲会、地区会到慈善会;按宗族而言,自下而上,由本村古盈村同乡会创会会长,到香港吴氏宗亲总会会长,乃至世界至德宗亲总会主席,林林总总至少有二十几个。数十年来,吴天赐组织过大小活动不下百场,成了港九乡贤的社团活动的一位出色的组织者。
▲世界杰出华人奖、爱国报国全国先进模范称号获得者吴天赐校友回校参观指导
社团工作是付出的,因为社团的宗旨是团结乡亲、增进情谊,共谋福利、造福社会。吴天赐乐此不疲,更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那就是“了解、理解、谅解、化解、和解”。对待任何矛盾,都应该先了解。了解了问题的症结,了解了彼此的情况,将心比心才能理解对方。理解以后自然能够谅解对方的行为,从而使矛盾得以化解,最终必然达成和解。不仅如此,要做好社团服务,还必须做到“三心”、“三才”。“三心”指:责任心,每接受一个工作,他都力求完美,“因为一点小小的纰漏,影响的不是个人而是整个社团”;平常心,“职务高低并不重要,能帮人就行”;包容心,“社团里有来自于社会各界的人士,彼此之间要互相包容、理解,求同存异”。“三才”指,钱财——服务的基本条件,人才——服务的能力,奴才——做人民的公仆。
“助人为乐,做公家事,就是我的人生乐趣!我有今天,虽比不上大富人家,但也还过得去,知足常乐嘛!大干世界,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吃喝嫖赌与我无缘,我何不用这些时间,多做点有益于公众的事呢!我这个人呀,从来不想留力到棺材里打老鼠!”对需要帮助别人的工作,或者是社团的会议,他都积极参加,大力支持。有一次,他患肾结石住院治疗,仍然向医生请求让他去参加会议。他用手帕绑着手腕,遮盖输液的针头。人家问,他说手扭伤。“我去参加会议,不是说没有我不行,而是说我应该去,这是责任!”凡事他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他都倾尽心力地尽情投入,在港九乡贤中备受称赞。因此他负责组织的活动,也得到众多乡贤的大力支持。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他体恤乡情,统筹有方,组织130多位乡亲往深圳旅游散心。为庆祝香港回归一周年,他特别邀请了家乡的高甲戏剧团到香港北角新光戏院连演四天,轰动港岛。每隔五年,都都会组织发动老战友们聚会一次,让这群白发老兵回到自己当年的军营,重温当年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接受新兵战友的敬礼。
很多所谓的成功人士,在成功之后,总是追求无尽的物欲享受,建别墅、玩游艇、养小三、闹绯闻……这些,都不是吴天赐的梦想,也不是他的追求。相比于他对社会的付出,他对自己的生活,可以说是极为淡泊的。2014年8月8日,在儿孙们的引领下,吴天赐徐淑箴伉俪盛装举行了一次隆重的“钻婚之喜”,吴氏夫妇的5位公子及夫人、孙辈及干女儿共40位家人到场,近千人见证了这恒久的甜蜜爱情,这种难得忠贞不渝,令人感动不已。
吴天赐的居室虽说十分宽敞明亮,但却只有染绿人心的巴西铁树、博物架上的奇趣古玩、几盆形态各异的盆景和一壁名人字画陪伴着他,不少来访的客人,都对这种冷清淡雅大加称赞。而他的生活,也完全没有灯红酒绿,莺歌燕舞,而是起居很有规律,每日早餐都自己料理,保持着自己动手的习惯。他给自己做了规定:每天清早五点多钟起床,边洗盥,边听新闻,了解国内外大事,以聪耳敏目,接着淘米下锅,然后开始练功、扫地,抹桌……两头兼顾,房净饭也熟了,忙中取乐,情趣盎然。吃过早餐后,就马不停蹄地又投入繁忙的事务中去。几乎天天晚上开会应酬,很迟才回家。次日,周而复始。
“鞠躬尽瘁,止而后已。”这句被吴天赐改编过后的成语,也成了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座右铭。如今,他除了日常的身体锻炼,保持蓬勃富有朝气的心态和精神矍铄的体能外,主要的精力,就投身在慈善社团上了,人们党常可以在粤港闽台两岸多地,见到他的身影。“奉献不图报,图报非奉献。”这就是吴天赐先生的服务原则,可以说,在参与众多社团的过程中,他付出了不少心血,时间,精力,由于服务时间数十多年,服务社团七八十个,服务经验足,又善于思考,在长年累月的付出中,结合自己的人生感悟,总结出了一套独到的心得和警句名言,由于朗朗上口又启发心智,还被收入中国文史出版社的《中华名人格言》,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还曾颁发荣誉证书给他。
▲吴天赐携手全家庆祝夫人80岁生日
另外,吴天赐和夫人各自都有自己捐助的“希望工程”,各自都在为回报社会,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出钱出力,发光发热。就在去年的“钻婚之喜”宴会上,他当众宣布从家族基金拨出100万港币,其中20万捐予香港古盈同乡会,80万捐予家乡晋江龙湖古盈乡亲,还追加20万港币捐予云南地震灾区。用感恩的心,尽一己绵力,表达心意,回馈社会。
“尝尽世间百味,方知人生真谛。做人做事,就是要起一个螺丝钉的作用!”在回味自己的人生经历时,吴天赐这样说道。“在立身方面,自知自信,自觉自律;在创业方面,勤俭诚信,坚韧不拔;在待人方面,集他人之长为师,恕他人之短以鉴;在处世方面,乐善好施,助人为乐;在奉献方面,急公好义,淡泊名利……”廖廖数语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积淀的吴天赐,是一个热血热心的人,一个低调朴实的人,而更让人无比感动和无限敬仰的,则是这些话里透露出的作为华夏儿女的那种炙烈如火般的赤子情怀……
吴天赐简介:
吴天赐,1933年1月出生,福建晋江人,中国香港籍,国泰达鸣集团董事长、联合国国际科学与和平周和平使者、国泰达鸣金属制品厂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香港晋江同乡会永远荣誉会长、香港吴氏宗亲总会首席永远荣誉会长、香港福建同乡会永远名誉会长、世界晋江同乡总会名誉会长、香港厦门联谊总会监事长、无锡荣誉市民、香港泉州市慈善促进总会常务理事、旅港福建商会副监事长,两岸和平发展联合总会理事长、香港福建社团联会永远名誉主席。2004年被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荣誉称号、2006年获评“亚太最具创造力领袖”荣誉称号、2007年7月1日,被联合国授予“和谐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