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篇第八章
孔子说:‘生活,创造利润(b-ch n)草,史书讨论,行人子瑜修改,东丽儿生产波兰语。
"为命:发布政策法令。
裨:接益也。本义为接续,补缀衣物,本义引申为补益,补助,如《国语·晋语》:裨辅先君、裨诸侯之阙。
裨又引申为益处。如:裨正,裨益。读pí 时,指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衣服,又引申为副将,副的,如裨将,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中的“皮匠”就是裨将的讹传。
裨也是一种中华姓氏,本文的裨谌就是郑国的一名大夫,是国相子产执政团队的核心人物之一。
当时郑国还有一个叫裨灶的巫祝,裨谌善谋人事,为子产所倚重,裨灶多言天道,为子产所不屑。
创:“创伤”之“创(chuāng)”和“创造”之“创(chuàng)”被分列为两个不同的字,前者以“刅”为正体。
“刅”始见于西周金文,其字形是在“刃”字的基础上再加一点。“刃”本义指刀口,也泛指刀。“刅”多出的一点则表示刀刃所造成的创口。
战国文字或从立、从刃会意。隶定即为现代的“创”。“创”是个形声字,“刀”为形旁,“仓”为声旁。原义就是“伤”,如《前汉·匈奴传》:“人民创艾战。”
《说文解字》认为“创造”之“创(chuàng)”本写作“刱”,其中“井”为意符,“刅”为声符。
农业兴起以后,定居的生活方式及耕地选择的要求都呼唤着井的出现,正所谓“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在古人心目中,井是一种非常典型的人类创造物,所以“刱”用“井”作意符。后来“刱”逐渐被弃置不用,为“创伤”之“创(chuāng)”所吞并。
用一个“刀”来较为模糊地既表示“创伤”又表示“创造”,还是可以得到人们认同的,因为刀的确既是一种造成创伤的器物,又是一种创造的工具,所以“创"也就能流传至今。如《前汉·班固叙传》:“礼义是创。”
创也指开创、创举,如《孟子》:“创业垂统。”
创也可以作为“疮”的通假字,如《礼》曰:“头有创则沐。”
草创就是指草稿、起稿,如《汉书·司马迁传》:“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适会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世叔:即子太叔,名游吉。郑国的大夫。子产死后,继子产为郑国宰相。
游吉年少有仪度,支持子产改革,受到重视,长于外交辞令,多次出使晋、楚大国。
行人:官名,掌管朝觐聘问事务,即外交事务。子羽,即公孙挥,郑国的大夫,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东里:子产(即公孙侨,春秋三大名相之一)所居之地,在今郑州市。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郑国发布政策法令,裨谌起草,世叔游吉研究提供修改意见,外交官子羽增删修改,最后再由子产作文辞上的润色加工。"
文中的四个人是当时郑国的四位贤大夫,体现的是当时郑国制定政令时的严谨、认真和有序,更体现了这四个人的精诚团结与合作。
治国本领,就是要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让德配其位,尽性挥发才干,最合理地使用他,知人善任一词最早出现在汉·班彪《王命论》中:“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有知人善用,方能人尽其才,方能兴国利民。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中记载:冯简子(冯姓始祖,郑国大夫)能决断大事。子太叔外貌秀美而内有文采。子羽能了解四方诸侯的政令而且了解他们大夫的家族姓氏、官职爵位、地位贵贱、才能高低,又善于辞令。裨谌能出谋划策。
郑国将要处理外交上的事情,子产就向子羽询问四方诸侯的政令,并且让他写一些有关的外交辞令稿;和裨谌一起坐车到野外去,让他策划是否可行;把结果告诉冯简子,让他决定。计划完成,就交给子太叔执行,交往诸侯应对宾客,所以很少有把事情办坏的时候。
卫国的北宫文子(即北宫佗,卫国大夫)曾高度赞美冯简子、子羽、游吉等人的为政作风。
知人善任,精诚合作!
郑国人喜欢在乡校里游玩聚会,议论国家政事。智者然明(姓鬷zōng,名篾,字然明)对子产说:“干嘛不毁了乡校?”子产说:“为什么?人们早晚事情做完了到那里游玩,来议论政事,他们认为好的,我就推行它;他们所讨厌的,我就改掉它。为什么要毁掉它?
我听说用忠于为善,能减少怨恨,没有听说用摆出权威能防止怨恨。靠权威难道不能很快制止议论?但是就像防止河水一样:大水来了,伤人必然很多,我不能挽救。不如把水稍稍放掉一点加以疏通。”
然明说:“蔑从今以后知道您确实是可以成就大事的。小人实在没有才能。如果这样做下去,这确实有利于郑国,岂独有利于二三位大臣?”
孔子听到这些话,说:“从这里来看,别人说子产不仁,我不相信。”
子皮(又名罕虎,见子产贤而有才,将执政让于子产,并助子产理政)想要让尹何来治理自己的封邑。
子产说:“尹何年纪轻,不知道能不能胜任。”子皮说:“这个人谨慎善良,我喜欢他,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习一下,他也就更加知道该怎么办事情了。”
子产说:“不行。人家喜欢一个人,总是希望对这个人有利。现在您喜欢一个人却把政事交给他,这好像一个人不会用刀而让他去割东西,多半是要损伤他自己的。您喜欢他,不过是伤害他罢了,有谁还敢在您这里求得喜欢?
您对于郑国来说是国家的栋梁。栋梁折断,椽子就会崩塌,我公孙侨将会被压在底下,我哪敢不把话全部说出来?您有了漂亮的丝绸,是不会让别人用它来学习裁制的。
大官和大的封邑,是庇护自身的,反而让学习的人去裁制,这比起漂亮的丝绸来价值不就多得多吗?我公孙侨听说学习以后才能从政,没有听说用从政来学习的。如果真是这么办,一定有所伤害。
譬如打猎,熟悉射箭驾车的,就能获得猎物,如果从没有登车射过箭驾过车,那么只担心翻车被压,哪里有闲心想获得猎物?”
子皮说:“好啊!我罕虎真是不聪明。我听说君子懂得大的远的,小人只懂得小的近的。我,是小人啊。衣服穿在我身上,我知道而且慎重对待它,大官和大的封邑是用来庇护自身的,我却疏远而且轻视它。要没有您的话,我是不知道的。
从前我曾说过,您治理郑国,我治理我的家族以庇护我自己,这就可以了。从今以后才知道这样不行。从现在起我请求,虽然是我家族的事情,也听从您的意见去办理。”
子产说:“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好像他的面孔,我难道敢说您的面孔像我的面孔吗?不过心里觉得这样做是危险的,就把它告诉您了。”
子皮认为他忠诚,所以把政事全交付给他。子产因此能够执掌郑国大权。先后辅佐郑简公、郑定公,功绩卓越。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件事: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彻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如果刘邦不能知人善任,委萧何以“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略重任,让韩信去做“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的后勤工作,张良被安排去做“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的将军,那还会有大汉王朝的建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