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司马光勤俭节约的名言五年级】借古鉴今:古圣先贤的家庭教育——司马光节俭示儿

时间:2023-03-03 22:48:09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军室,户县府,万年湖县署,三人。

北宋时期着名史学家、散文家。司马光极为机智,小时候砸缸救友的故事妇孺皆知,而且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他一生着作颇丰,其名着《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极具分量的历史着作。

不出骄奢儿,司马运长存——节俭是立业之本

节俭是人的一种美德。发扬节俭的精神,能够积有限之社稷资财,兴家立业,繁吾中华。但是如果认为节俭仅仅是为了积累财富,那还不够全面。节俭,不仅能够让家庭逐步富裕,而且节俭与否还关系到子女的成长,诸葛亮曾说过,"俭以养德",节俭,能够减少人的各种欲望,提升修养,能够培养人的艰苦创业精神和奋发向上的品质。一个从小就挥金如土、玩物丧志的"小少爷"或"大小姐"今后是很难成为栋梁之才的。

因此,在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在生活上都非常艰苦朴素,同时也注意向后代灌输"节俭"的教育。这种以身作则发扬节俭的方式,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法则。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累迁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谥文正。他生活上提倡俭朴,而且还把节俭作为了教育孩子的主要内容。在司马光生活的年代,社会风俗习惯逐渐变得奢侈腐败,人们都互相攀比,讲排场,摆阔气,社会风气一时乌烟瘴气。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也免不了受到这种恶风败俗的熏染。后来有一件事深深地触动了司马康,那就是司马光的妻子张氏死后,家里没钱为其出殡,皇上派人送来白银一百两,司马光立即派司马康送了回去,说"葬妻是家事,岂能动用国家的钱财"。钱是送回去了,但一些亲戚劝司马康应该把母亲的丧事办得风风光光,不然会使他落个不孝的骂名。于是,司马康向父亲提议说:"母亲一生勤俭持家,却生活清贫,受尽困苦折磨,就算向亲戚借些钱来,也得将丧事办得体面点,不然,我感到对不起母亲啊!"司马光对他这种想法予以了否定,而且教训儿子,今后,在处世立身时应当以节俭为重,不能动不动就借贷。到了最后,他变卖了自己唯一值钱的一块土地,这才算是办完了丧事。

在处理完张氏的丧事之后,果然背后流言四起,坊间都说:"天下闻名的司马相公,竟然把妻子的丧事办得如此草率,真会沽名钓誉啊!"司马康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心里十分难受。有一天,司马康对父亲说:"父亲啊,我们把母亲的丧事办得如此草率简单,这与你在朝中的地位与名望都不相符啊,人家都说你这是沽名钓誉,致使我在人前也难以抬起头。"

司马光看到儿子居然也不能理解自己,心中知道儿子的思想已经受了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这种情况他怎能坐视不理呢?于是,他把儿子叫到自己的书房里,意味深长地说:"孩子,生活上节约俭朴,抵制奢侈糜烂,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家风。我们的族人前辈曾经说过:

'诗书是家魂,俭廉是福根;不出骄奢儿,司马运长存。'虽然当今很多人都大手大脚,铺张浪费,讲排场,比阔气,但是我始终坚信前辈的遗训,坚定地认为节俭朴素才是真正的美德。风言风语就不要提了,就算是在朝廷里,也有人当面讥笑我太不体面,在皇上面前说我这是沽名钓誉。对于这种冷嘲热讽,我却不以为然,古圣人孔夫子说:'与其骄奢不逊,宁愿寒碜。一个人由于生活俭朴节约而有过失的事是很少见的。'"

司马光说到这里,见儿子沉思不语,就又接着说:"一个人良好品德的形成基本上源于生活的俭朴。一个追求奢侈生活的人,必定会生出纷繁的个人欲望。学识丰富的人如果有太多的个人欲望,就会贪图荣华富贵、个人享受,很快走上邪路,招来灾祸,如果普通人欲望过多,就容易不知满足,贪得无厌,没有节制,最终会导致身败名裂。如果这种人身居要职,必定会中饱私囊,大受贿赂;如果只是一介平民,最后也会沦落成为盗贼。因此,只有节俭才能促使你养成良好的品质。春秋时宋国的上卿正考父,生活上非常节俭,平日里以米粥为食。鲁国大夫孟僖子从他这一举动中推断他的后代中必定会出现圣贤之人。正如孟僖子所料,正考父的后代中果然出了孔子这样赫赫有名的大圣贤。家运正是这样一代一代积累的啊。"最后,司马光叹了口气说:"俗话说:'成由勤俭败由奢。'历史上因奢侈而败亡的例子不胜枚举。如晋朝晋武帝时的丞相何曾,生活极为奢靡,整日花天酒地,肆意挥霍,单单是每天饮食的费用就要破费掉上万钱,吃饭时,饭菜多得无以下筷。在他的影响之下,他的子孙后代也都奢侈成性。他的儿子何劲,如父亲一样,骄奢淫逸,一掷千金。他的另一个儿子何遵,也是食尽四方珍异,一日供给竟达二万钱。三子何绥,更以名贵之后自居,奢侈过度。然而,到了晋怀帝永嘉之末,何氏一族灭亡无遗。由于何曾的影响,致使子孙后代倾家荡产、亡族灭种。像这样的例子,能够不引以为戒吗?"

司马光还一再告诫儿子说:"古今因俭朴立业闻名,因奢侈而自遭败落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难以一一列举出来,不过就这么一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孩子啊,今后你不但自身要俭朴,而且还要以此教训你的子子孙孙,使他们也深深地懂得和理解我家先辈传统的俭朴家风啊。"父亲语重心长的一席话,让司马康惭愧不已。后来,司马光为了让子孙后代能谨记自己的教诲,还以这些内容为主写成了千古家教名篇《训俭示康》。

韩非子曾经说过:"侈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以及习惯,不仅会对孩子的品德和生活习性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他今后的人生道路、他的事业、他的家庭。

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培养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品格。古人曾说过"俭能养志"、"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俭朴节约的生活能够培养优良的品质,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假如孩子形成了好吃懒做、追求物质生活、花钱大手大脚的恶习,那么对他来说是极其危险的。

人类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们的物质生活质量也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人们在生活方式以及消费观念上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即使这样,我们也不能丢掉节俭的传统。节俭,是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在电视纪录片《毛泽东》中有这么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过的毛巾毯,上面缝满了补丁。他说他曾经多次劝毛主席将这条毛巾毯扔掉,换条新的,但是每次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都变成了白色,单是补丁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磨出了洞,鞋帮绽了线,但是缝缝补补还是继续穿。他曾经说过:"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丢不起。"

现代家庭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富裕,家长给孩子的零花钱也越来越多,特别是在春节期间给孩子发的压岁钱,有的上百块、几千块,这些钱让孩子自由支配的话,很容易让他们养成挥霍无度,大手大脚的习惯。因此,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出手阔绰,不重视节俭的习惯,而且如何培养出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勤俭的品质对孩子一生有益

想要培养孩子的勤俭意识,要对其进行言传身教,还要从平时的日常生活做起。比如,让孩子平时吃饭的时候要节约,不要浪费,不要随便剩饭,让孩子们从小就有节俭意识。只有从点滴做起,才能逐步培养出孩子身上的责任感和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

由于很多孩子从小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如同在"蜜罐"里泡大的一样,因此对于"节俭"根本没有什么概念,只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如果稍有地方伺候不周就大发脾气。有的随便浪费粮食,有的对玩具随手乱丢,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浪费。他们不知道粮食、衣物和玩具等来之不易,更不懂得去珍惜自己拥有的东西。因此,让孩子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培养孩子节俭的品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父母所重视。

养成节俭习惯的孩子在日后的生活自立方面的能力肯定比肆意挥霍的孩子要强得多。不懂得节俭,只知道一味和别人进行攀比的孩子在将来很难有所成就,也难以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节俭的好习惯呢?

让孩子具备勤俭节约的意识是塑造良好品质的开端。

美学大师朱光潜曾经说过"有钱难买幼时贫",这并不是让孩子去过"苦行僧"的生活,而是让孩子明白一切东西都是来之不易的,为孩子创造一个节俭的家庭环境,让孩子继承中华民族的俭朴美德。

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

现代社会物欲横流,似乎所有的东西都与金钱有关系,因此,家长应当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不要让孩子以为金钱充满了铜臭味,是罪恶的,也不要让孩子树立"金钱至上"的观念。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