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刘庄左宗棠曾留下一套对联。
发上等愿望,结中间缘,享受下等福。选择高处,平坐,向着宽阔的地方行。就是这样。
上联说的是,要胸怀远大的抱负,顺应人生的际遇,享受平淡的生活;下联说的是,看问题要高瞻远瞩,做事情要脚踏实地,过日子要心态平和。
香港首富李嘉诚十分赞同这两句格言,将其书写悬挂于办公室中,终身奉行。
向高处望
眼界决定境界,格局决定结局。
人的思想一如参差山脉,也有高低层级之别。很多时候,眼界和格局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人对事物认识的深浅。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有位乞丐,机缘巧合救了皇帝的性命。皇帝问乞丐:“你救驾有功,想要什么赏赐?”
乞丐答道:“求皇上划两条街做我的地盘,以后讨饭就再也不怕被人赶出来啦!”
乞丐的这个请求,暴露了他的眼界和格局。也正因为如此,注定他一辈子只能混迹于乞丐之间。
一个人总往低处看,很容易被脚下的石子挡住去路,又或被眼前一片树叶遮住眼睛,“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一个人总往高处望,就不容易被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所困扰。
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看得远固然很重要,但要想看得远,首先要站得高。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而“能力”,一定要配得上自己的眼界。
就平处做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能力眼界的提升,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
人生像是一场马拉松,走得快不算本事,走得稳走得扎实才是目的;它又像是垒土盖房,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投机取巧瞒得过一时,瞒不了一世。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迟早要为自己的浮躁付出代价。
左宗棠曾多次科举落榜,然而科考失意并未对他造成打击,反而成为他潜心学习的动力。
他耗费多年时间,阅读了大量经世致用的书籍,最终凭举人身份入朝为官,官至一品大员。
左宗棠也以此来教育子女:“读书应该脚踏实地,扎实认真,识得一字即行一字”。
做人也要踏踏实实,“笃根本,去浮华”。
不求万事如意,但求无愧于心。
向宽处行
人生像一局棋,唯有胸怀开阔,方能落子无悔。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心宽则路宽,心胸宽广的人,自有大格局。
遇事不会斤斤计较,不过分在意眼前得失。这样人生才能不被束缚,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
人生如路,宽也好,窄也好,自成风景;人生如茶,浓也好、淡也好,各有味道。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遇事不钻牛角尖,心也舒坦,人也舒坦。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我们所有遇到的困难或坎坷都不要总放在心中,他们最终都会像浮云一样过去。
王阳明初入官场时官职不高,但正气凛然,绝不趋炎附势,是个很有风骨的人。但因反对宦官刘瑾,被廷杖四十,贬谪至贵州龙场当驿丞。
刘瑾是个歹毒的太监,设计王阳明贬官后不解气,竟又派人跟踪王阳明,伺机暗杀。无可奈何的王阳明被逼跳进江水中,逃过一劫。
这样关乎自己生死存亡的事情,可以说是人生中很大的坎坷了。但王阳明并没有因此放弃或一蹶不振,他把这件事看作是浮云,事了拂袖去。
被流放的王阳明来到贵州龙场驿赴任,他不畏艰苦,立志教导当地百姓。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来的遭遇,日夜反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贬官期满的王阳明到庐陵做了知县。不久刘瑾犯罪被明武宗处死,王阳明又得到兵部尚书王琼的器重,因此升迁很快,最终官居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还平定了江西宁王朱宸濠的叛乱,被封为新建伯。
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坎坷,若总放在心里,积压成疾,只会给自己增添不痛快,而这个时候应该学会的是“释然”。
适时调整方向,不钻牛角尖,事才能越做越顺,路也会越走越宽。
坦然接受命运的安排,才是智者所为。
话不说尽有余地,事不做尽有余路;情不散尽有余韵,心不用尽有余量;势不用尽有余力,福不享尽有余德。
主播:黄帅威
厦门理工学院播音班
德云社厦门专场主持人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事业部
“喜马拉雅FM”-“全民夜读”栏目
来源: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
【免责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公众号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公众号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