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雷锋纪念日。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为因公牺牲的英雄战士雷锋的祭祀《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在《人民日报》。
此后,全国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半个多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变,有人觉得学雷锋已经过时,甚至质疑雷锋事迹的真实性。“雷锋同志没户口,3月来了4月走”的顺口溜,更是刺破了少数学雷锋活动的形式主义外壳。
学雷锋学什么?这原本不该是一个问题——公而忘私、言行一致、艰苦朴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是雷锋精神。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人们可能习惯于接受这样的语言和句式,但对于在富豪榜、明星绯闻中成长起来,更关注自我、更强调个性化的年轻一代来说,这样具有强烈时代烙印的语句,并不能打动他们。
这个庚子年的春天,中国人过得很艰难。抗击疫情的日子里,不少人宅在家里,可能压根不记得这个纪念日的存在。但恰恰也是这次疫情,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有一种精神可以穿越时空,永远不会过时。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门诊部,志愿者王中林帮助患儿家属申请办理随申码。王凯 摄
那些慷慨赴鄂直面病毒的“逆行者”,那些为赶制口罩通宵义务劳动的志愿者,那些被人们画成“六只手四条腿两双眼睛三张嘴”的社区工作者,那些穿行城市为人们送去生活必需品的快递小哥,那些千方百计采购防护品捐往灾区的普通人……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们身上闪耀着的,其实就是忠于职守的“钉子”精神,是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螺丝钉”精神,是公而忘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雷锋精神”。
公交青年志愿者助力口罩生产。孙中钦 摄
这次疫情阻击战中,我们还看到了年轻一代迸发的力量。其实想一想,雷锋牺牲之时也不过22岁,放到今天,他也是一个90后甚至是95后。如果雷锋活在当下,我们肯定也会在那些“逆行”的身影中看到他——
年轻、未婚、没有孩子,少后顾之忧,这是金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90后护士沈妍报名驰援武汉的理由;
“身在武汉,与身边无数的优秀共产党员并肩作战,我会以身边的老师们为榜样,在第一线打磨自己,用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是一封在武汉抗疫第一线递交的入党申请书,递交者是普陀区利群医院青年护师刘雯;
“感谢各位领导、朋友和家人的祝福。我很清楚,若是因恐惧和迷茫便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所在,才是更为可耻的事情,愿为武汉疫情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在朋友圈留下这段话后,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90后男护士沈伟鸿踏上了奔赴武汉前线的征途……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所以,每年3月5日,那些过马路老太太“不够用”,老人一天被迫理好几次头、洗好几次脚的新闻,其实是对雷锋精神的误读。如何让雷锋精神跨越时空,依靠的也不是每年的“学雷锋日”,惟有释放其中所蕴藏的人性光辉,雷锋精神才能真正长久影响人们的思想和心灵。
说到底,雷锋精神是一种向上与向善的力量。即使在今天这样一个文化多元、价值多元的时代,人们仍然不会拒绝对人性美好的追求,这是数千年人类文明演进的根基。剔除所有时代烙印、华丽辞藻和激昂口号,我们会发现,雷锋之所以成为一个闪亮的名字,是因为他所做的一切都体现了人性的纯真与善良。
上海援鄂女护士为方便工作剪去长发。徐程 摄
昨天,上海一名新冠肺炎的治愈男子遭邻居曝光隐私甚至被骂“妖怪”的消息让不少人感到震惊。这其实不是孤例,许多患者出院后都碰到类似的遭遇:被网络人肉、辱骂、造谣……
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最基本的,就是学会对善良的坚守,对美好的坚持。
新民眼工作室 潘高峰
编辑 |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