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美词佳句 > 经典语录 正文
【曹京平的名人名言】七下预习7土地的誓言

时间:2023-02-22 00:26:16 阅读: 评论: 作者:佚名

教育目标

了解作家和时代背景。

品味这篇文章美丽而热情的语言。

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前预习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京平,辽宁昌图人,作家。20世纪30年代“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作家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山西、重庆等处任教,在重庆、香港、上海等地编辑《文摘》副刊、《时代文学》杂志、《大刚报》副刊。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短篇小说集《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新文学大系1937-1949·散文》卷一(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版)。有改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为东北人中的一员,作者的胸膛燃烧着的挚痛的思念越来越热烈,于是他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明了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保卫祖国,誓死让祖国得到解放的感情。

读准字音

挚痛(zhì) 泛滥(fàn làn) 呻吟(yín) 嗥鸣(háo)

谰语(lán) 怪诞(dàn) 亘古(ɡèn) 蚱蜢(měnɡ)

镐头(ɡǎo) 碾(niǎn) 辘辘(lù) 污秽(huì)

辨清字形 亘(ɡèn)亘古 诞(dàn)诞生

恒(hénɡ)永恒 涎(xián)垂涎

理解词语

挚痛:诚恳而深切。

泛滥: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斑斓:灿烂多彩。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亘古:远古。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秘密的条约或口头协定。

新课展开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2.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感悟精彩句子】

1.“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着我。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为什么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

这是移情于物的写法。实际上作者想表达自己思念家乡,故乡令自己魂牵梦萦的感情。这样写,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显得更加浓烈、真挚。因为只写自己爱恋故乡,只能表现单方面的情感。写故乡对自己的召唤,就极为深刻地揭示出土地和自己的那种“默契”关系。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3.为什么文章开始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在后文“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一句中改用第二人称“你”?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越来越激动,在后文改用第二人称来呼告,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4.文章结尾写道:“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土地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作者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把握文章主旨】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土地的誓言》,从文章来看,标题的要点应在于“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烈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没有了土地也就无所谓国家,所以作者把它放在题目上,突出了它在一个爱国者心目中的地位。

2.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的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方法指导:

第二人称的作用有:1.能够使作者迅速地融入角色,把感情调动起来并融入文章中;

2.便于抒发感情;

3.使读者有一种与作者沟通对话的感觉,增强情感的真实性,读起来更加亲切。

素材积累:

端木蕻良趣事

端木蕻良青年时代就爱读、爱谈《红楼梦》,是个“红”痴,加上对旧体诗词下过一番功夫,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赞扬他的人说他有才气,奚落他的人说他是“公子哥儿”。

学生年代,他在桂林住所的门口贴了一首诗:女儿心上想情郎,日写花笺十万行。月上枝头方得息,梦魂又欲到西厢。 有朋友把这首诗念给作家秦牧听,秦牧不禁笑出声来,心里对他也有了个“好个公子哥儿”的印象。后来,秦牧与端木蕻良来往多了,才理解到这首诗其实是一首“杜门谢客诗”,是专门写给一些文字朋友看的。 这首诗的真正含义是:自己工作很忙碌,无暇和一些爱东拉西扯的闲人长谈,希望这类登门拜访的人物多加体谅,不要总是前来絮絮叨叨。

  • 相关阅读
  •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