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根据对社会心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如果有人对我们的评价不仅是好话,而且无意中听到对我们缺点的“公平”的批评,我们会更喜欢那个人。
“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亚里士多德
人际互动的哲学:人际互动的形式有合作与竞争。但在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中,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可能会采纳不同的人际互动哲学。
1、利人利己:助人也利己。助人一臂之力自己也成长。
2、损人利己:你死我活,打压他人,获得自己成长的资源。
3、利人损己: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4、损人损己:鹬蚌相争,最终两败俱伤。
5、不损人利己:无涉他人,独善其身。
6、利人不损己:举手之劳,济人于急难。
除了极端的对抗性的情景,比如战争和部分竞技体育项目,日常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大多数情况下人际互动是可以达到双赢和多赢效果的,我们要多做利人利己的事情,绝不做损人也损己的事情。
当我们体验着焦虑情绪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定的痛苦,会想法消除焦虑甚至求助于心理 医生进行治疗。但是仔细一想,德国精神病学家Gebsattel的话会给我们面对焦虑时得到启发:没有焦虑的生活和没有恐惧的生活一样,并不是我们真正需 要的。这就是说,一定程度的焦虑是有用的和可取的,甚至是必要的。焦虑是对生活持冷漠态度的对抗剂,是自我满足而停滞不前的预防针。丹麦哲学 S.A.Kierkegaard说过“人生最大的不幸是,将来还会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的痛苦究竟是心灵的疾病还是罪恶”。
第二篇: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会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罗杰斯
假如一个顾客的眼睛向下看,而脸转向旁边,表示你被拒绝了。如果他的嘴是放松的,没有机械式的笑容,下颚向前,他就可能会考虑你的建议。假如他注视你的眼睛几秒钟,嘴巴乃至鼻子的部位带着浅浅的笑意,笑容轻松,而且看起来很热心,这个买卖便做成了。——珍。登布列顿
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埃皮克迪特斯
当我们面对错综复杂的生活事件和社会现象时,往往容易形成一些非理性观念,非理性观 念是怎么形成的?主要是我们的一些非理性思维方式:我喜欢如此—我应该如此;很难—没有办法;也许—一定;有时候—总是;某些—所有的;我表现不好—我不 好;好像如此—确实如此;到目前为止如此—必然永远如此;等等。从中可以看出,许多不合理信念就是将“想要”、“希望”等变成“一定要”、“必须”或“应 该”的表现。一个情绪沮丧的人总是坚持他必须要有某事物,而不只是想要或喜欢它而已。因此他便会把这种过度极端化的需求应用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关于 成就和获得别人赞赏上,而当他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时,就容易产生焦虑、自卑、沮丧等情绪;如果他将这种需求应用到他人身上,要求别人应该或必须怎样做时,一 旦别人不能符合其意,他就会对人产生敌意或愤怒等情绪。许多学者对不合理信念加以归纳和简化,指出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是非理性观念的三个 主要特征。因此我们一定要经常理顺和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尽量克服和避免非理性的思维方式,下功夫改变我们生活哲学中的非理性成分,学会现实、合理的思维 方式,拥有一个较现实、较理性、较宽容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