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顶峰,描写了公元3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故事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展示出那个时代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在政治、军事谋略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三国演义》中也诞生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经典名言。1、“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曹操
曹操借宝刀欲刺董卓却献刀而逃,在一小客店遇到几个官兵,以曹操的本领,杀些个把官兵而逃不是难事,而操当时却没有杀人,想蒙混过关却被捉于陈公,好在陈公欣赏他并与他一起逃亡。路上两人偶遇操父好友伯奢老汉,晚上宿于老汉庄中忽闻磨刀声,曹操刚在鬼门关转了圈回来了,此时更是惊弓之鸟,试想他当时的心情,除了提起宝剑先下手为强还能怎样?曹操在杀了老汉全家后,才发现自己杀错了,原来老汉家只想杀猪招待他。两人只得离开,半路上遇到独自去沽酒而回的老汉,曹操为除后患将老汉杀了。试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在陈公的质问下,曹操除了说这句“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还能说什么?也只有这句话能表达曹操当时的心境。一切在情理之外,而在现实的环境下,一切又在情理之中。所以说单纯的情理只是虚幻,只有在现实下的情理才是真实的。曹操是灵活的,符合现实的,成就霸业。陈公抱着虚幻的情理,空有一身本事死于乱世之中。
曹操于误杀吕伯奢之后,说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骇人听闻之言,并如一颗毒瘤深刻地影响了此后近千年的人文价值观。时至今日,仍是许多人奉为金科玉律的哲学宝典,可谓《三国演义》中祸害最广、毒害最深、贻害最久的一句“经典之言”。
2、“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吕布
王允利用貂蝉上演了一出完美的“连环计”,中计的是吕布,受害的是董卓。在密谋杀董卓之前,王允和吕布有段对话。
允曰:“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辱也!”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允曰:“以将军之才,诚非太师所可限制。”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论。”允微笑曰:“将军姓吕,太师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
“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这句话可以说是三国男人的心声。三国男人个个躁动不安,个个阳刚血性,在战场上一通厮杀,除去“高大上”的口号式目标,真正目的还是为了有朝一日不“居人下”。
这句话充满豪迈之气,但豪迈里也透着一些气愤。它往往是失意和压抑者的心声。这种“有理想”的话从吕布这个被人称作“三姓家奴”的嘴里说出来真让人有那么一点儿吃惊。
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见机不早,悔之晚矣。”——李肃
董卓准备废献帝,另立陈留王为帝,遭到了荆州刺史丁原的反对。双方发生冲突,结果董卓被丁原的义子吕布杀得大败。董卓召集众人商议对策,中郎将李肃站立出来说:“主公不要忧虑,我与吕布是同乡,知道他有勇无谋,见利忘义。我去说服吕布拱手来降。”董卓听后大喜,忙问李肃怎么才能说服吕布。李肃说:“我听说主公有一匹赤兔马,日行千里。我牵上此马,再带上金银珠宝,不怕他不动心。吕布一定会来投奔主公的。”听完这番话,董卓把赤兔马交给李肃,又给了黄金一千两,明珠数十颗,玉带一条。李肃见到吕布以后,说:“贤弟有擎天架海之才,四海之内谁不钦佩?要功名富贵,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何言无奈而在人下呢?”
吕布说:“只恨我没有遇到好的主公!”李肃趁机送上礼物,说明来意,并劝他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如果你见机不行,悔之晚矣。”吕布果然杀掉了丁原,随李肃去拜见董卓。董卓设宴相待,十分高兴地说:“我现在得将军,如旱苗之得甘雨也。”
吕布于是请董卓坐下,自己拜倒在地,说到:“你如果不嫌弃,我愿拜你为义父。”这样,吕布杀了一个干爹丁原,又认了一个义父董卓。
4、“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刘备
张飞因醉酒误事丢了徐州,将刘备如花似玉的两位夫人拱手让给了色中饿鬼吕布,羞愧自惭之下欲拔剑自刎。刘备及时出手制止,并说出了这句影响千古的著名之言。此话一出,顿时如同冬日暖阳般顷刻间便将张飞寒彻入骨的身心彻底温暖融化,刘备并不出众的身材此刻在翼德泪光泛滥的牛眼中崔嵬得如同高山险峰般雄壮。刘备毫不费本钱地仅凭三言两语便再一次俘虏了张飞那颗腼腆的小心灵,让这头蛮牛为刘家江山死心踏地地战斗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5、“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主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刘禅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既生瑜,何生亮”—— 周瑜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才俊横流的激情时代,即使才华横溢、妙计可安天下的一代奇才周瑜周公瑾,兀自只能在诸葛亮皓如日月的光辉掩映下苟且而生,更别提其他 寻常的谋士良臣了,足可见当时英雄齐聚、百舸急流的残酷与无情。周瑜的才华放在任何时代都是冠绝天下的栋梁奇材,只可惜他时乖命蹇,竟然与千古智绝的诸葛 亮狭路相逢在了同一时代,使其只能尴尬地沦为陪衬诸葛亮经天纬地之才的绿叶和垫脚石,这不能不说是周瑜人生际遇的莫大悲哀。
“既生瑜,何生亮”,是一个应该盖世而未盖世的英雄,在他命危旦夕、已无法再一争短长时的哀叹。很痛苦,很悲伤,死也咽不下这口气,许多有一个强硬对手的败者,即使不死,也会发出这种类似的感叹。
7、“兵贵神速”——郭嘉
郭嘉,字奉孝,东汉末人物。原为袁绍部下,后转投曹操,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立下了功勋,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于曹操征伐乌丸时病逝,年仅三十八岁。谥曰贞侯。史书上称他“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而曹操称赞他见识过人,是自己的“奇佐”。
曹操打败了占据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辽河流域的乌丸族首领蹋顿单于。蹋顿乘机侵扰汉朝边境,破坏边境地区人民的正常生产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讨袁尚及蹋顿,但有些官员担心远征之后,荆州的刘表乘机派刘备来袭击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对曹操说:“你现在威镇天下,但乌丸仗着地处在边远地区,必然不会防备。进行突然袭击,一定能消灭他们。如果延误时机,让袁尚、袁熙喘过气来,重新收集残部,乌丸各族响应,蹋顿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属于我们了。刘表是个空谈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刘备,不会重用刘备,刘备不受重用,也不肯多为刘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远征乌丸,不会有后顾之忧的。还有,你要慎重!”
8、“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罗贯中
这段《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语,传颂度虽不及其他名言,但其对天下大势的深刻洞察和对时势变化的准确判断,具有高屋建瓴的指导意义,是对中国王朝更兴历史最入木三分的总结和揭示,深刻地影响了后世的历史进程。三国之乱,正是始于两汉长期统治过程中所集累的诸多矛盾和弊端的总爆发;三分归晋,则是缘于百姓历经百年动乱后对平和生活极度渴望的大势所趋。分与合,皆是矛盾在时间尺度下被放大与被解决的必然结果。如此寥寥数语却包含着对天下大势变幻本质最鞭辟入里的剖析,具有揭露一切事物变化规律和本质内涵的哲学意义。因此,它不仅是对三国主旨高屋建瓴的点睛之言,更是帮助我们正确看待事物变化规律和形势变化的哲学宝典,堪称古人微言大义的经典代表。
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刘备一生名言虽多,但大都充满了功利的目的,唯有作为遗言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 小而不为”,是发自于肺腑,出自于真心的真情告白,包含着对继任者充满殷切期望的谆谆教诲和对西蜀政坛基调方向的精心勾勒,是枭雄刘备一生智慧和心血的结 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虽只短短数字,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具有非常之广的涵盖尺度:大到国家,可以鞭笞当政者要抑恶扬善,关注民 生,不要好大喜功轻视民疾,不要肆意而为祸害国家;小到个人,可以劝诫个体勤善好施,修身养性,去恶行于未成害之时,修美德于无人注之际。人之将死,其言 必善。一代枭雄刘备的临终之言,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迈,没有感人肺腑的温情,留下的却是饱含政治智慧和为人处世哲理的深邃之语,时至今日仍是值得后人深切思考的金玉良言。
10、“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太史慈
太史慈,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206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言讫而亡,年四十一岁。史慈遗言,道出了作为武将的生平志愿,功未成而身先死,确实不甘,可叹!